浅利信种

✍ dations ◷ 2025-05-19 00:25:44 #浅利氏,战国武将,日本人物神,甲斐国出身人物,日本战争身亡者,16世纪出生,1569年逝世

浅利信种(生年不详—1569年11月16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甲斐武田氏家臣。谱代家老众。父亲是浅利虎在。名讳中的“信”字被推测为武田晴信所赐的偏讳。

浅利氏(日语:浅利氏)是甲斐源氏(日语:甲斐源氏)庶流,以甲斐国八代郡浅利乡(山梨县中央市浅利)为据点的一族,被称为甲斐浅利氏。

生年不详,家中嫡男。父亲虎在是武田信虎的家臣,受信虎赐予偏讳(“虎”字)。

担任领有1百2十骑的侍大将,率领赤备部队,在侵攻信浓国时立下功绩(‘甲阳军鉴’)。永禄8年(1565年),在义信事件后,永禄9年(1566年)闰8月,在三枝昌贞等的起请文中,以奉行身份署名。永禄10年(1567年),因为义信事件,武田家臣提出的起请文“下之乡起请文”中,仍作为奉行署名。同年,以武田氏朱印状奉者的身份,与迹部信秋一同向信浓国海之口乡发出传马役免许、人返令。

另一方面,武田氏在永禄4年(1561年)的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后,开始侵攻上野国西部,并在永禄9年(1566年)9月攻陷箕轮城。此后,担任箕轮城城代,直至永禄11年(1568年)为止,率领西上野众与后北条氏战斗。

永禄12年(1569年),武田氏为了牵制后北条氏,攻至小田原城,武田军在包围小田原城4日后撤退,被北条军的北条氏照、氏邦等切断退路,武田军登山与在山顶布阵的氏照、氏邦军战斗(三增峠之战),此时,在马上指挥部队,被铁炮的流弹击中而战死(‘甲阳军鉴’)。在阵中担任军监的曾根昌世代替指挥浅利队,整合失去指挥官的浅利队。

三增峠古战场附近有当地居民祭祀的浅利明神社。

嫡男昌种(胜在)继承浅利同心众(相备)中的一半(6十骑),另一半由土屋昌续继承,昌续在长篠之战中战死后,其余6十骑由昌种继承。在武田氏灭亡后,昌种仕于德川氏。

相关

  • 打酱油打酱油是源自中国大陆的汉语网络用语,原意是去商店购买酱油,后来衍生出两种用法:一个传统意思,“某某人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是指孩子很大了,可以帮着做家务,其父母不再年轻。另
  • 因果因果论(梵语:hetu-phala),在佛教中,是论述因缘业报(因hetu,缘paticca,业kamma,报vipaka或果phala)运作规律的学说,佛教认为因果法则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为人认为不存在就不作用于此人。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除了有名有字之外,有时亦会为自己取号,又称别号,别字。号是较正式的别名,以言意托志。受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在内的东亚国家都有这样的
  • 生产率生产率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是指由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中的效能和效率表现,是每单位投入的产出。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资本或劳动力效率的提高,但将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开计算
  • 拉尼娜拉尼娜现象(西班牙语:La Niña),又称反圣婴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中与厄尔尼诺(El Niño)相对应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
  • 马步马步,中国武术名词。是坐马与步法之统称。坐马是中国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基本站桩功力训练。通过练习“坐马”,又称“站桩”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完成对气血的调节、精神
  • 磷蛋白磷蛋白(Phosphoprotein)是指经由翻译后修饰(磷酸化),与磷酸根或磷酸根衍生的基团共价结合的蛋白质,磷蛋白中,与磷酸根键结的氨基酸种类包括丝胺酸、苏胺酸、酪胺酸、天门冬胺酸与组
  • 法国执法机构法国执法机构或法国警察部队分为国家及地方层次,三间国家层次执法机构、及各法国市镇有权成立所属市警察。 法国内政部成立直属的巴黎警察厅,及由法国国家警察提供首都巴黎的
  • 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拉脱维亚语:Latvijas Nacionālā bibliotēka)成立于1919年8月29日,是拉脱维亚的国家级文化机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简称NLL,参加有众多国际性的图书馆组织
  • 黄檗黄檗(拼音:bò,注音:ㄅㄛˋ,中古拟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