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醇

✍ dations ◷ 2025-11-08 04:21:54 #钙化醇
麦角钙化醇(英语:Ergocalciferol)是维生素D2的化学名,为麦角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的开环甾体(英语:secosteroid)。早期制备的麦角钙化醇商品名为Viosterol,由麦角固醇在紫外线光照下制成,含光固醇(英语:Lumisterol)杂质。麦角钙化醇是一种维生素D膳食补剂,可以治疗吸收不良(英语:Malabsorption)、肝病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症。此药还可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的低血钙症。麦角钙化醇可口服、肌注,在一些蘑菇中天然产生。过量使用麦角钙化醇可造成多尿、高血压、肾结石、肾衰竭、乏力、便秘。长期高剂量使用可造成组织钙化(英语:tissue calcification),因此建议此类人群监测血钙含量。孕妇可以安全使用正常剂量。麦角钙化醇增加肠道、肾脏吸收的钙质。麦角钙化醇最早于1936年发现描述。此物名列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为健保系统(英语:health system)所需的有效、安全药物之一。麦角钙化醇为非处方药,且有通用名药物版本。在英国,此药对国民保健署的一般开支不足每处方每月10英镑。有些国家会在早餐麦片和麦淇淋等食物中加入麦角钙化醇。和晒太阳产生的胆钙化醇(维生素D3)一样,维生素D2可以用于补充维生素D。之前一般认为两种维生素D效果类似,因其在改善佝偻病、降低年长患者跌倒的概率上效果相似。现在对于维生素D2和D3在体内行为是否相似,和生成骨化三醇这种激素的效率,有相互矛盾的一些研究。一些初期研究表明维生素维生素D3效率更高,而其它的研究则表明两者效率类似。维生素D2和D3的新陈代谢路径稍有不同;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结合蛋白对维生素D3所形成的骨化三醇有更大亲和力。有汇总分析指出,D3更适合提高血浆25-(OH)D浓度,但也有研究说明两者在维持浓度方面效果相当。有研究发现奥兹海默症患者体内的麦角钙化醇含量较低,但这项研究并未提及这一结果和食品中麦角钙化醇缺乏是否有关。麦角钙化醇和胆钙化醇(D3)的作用机理大致相类。麦角钙化醇本身不具活性,需经过两次羟化才可具有活性:第一步羟化在肝内经过CYP2R1(英语:CYP2R1)生成25-羟基麦角钙化醇(麦角骨化二醇,25-OH D2),第二部在肾内经CYP27B1(英语:CYP27B1)转化为1,25-二羟基麦角钙化醇(麦角骨化三醇,1,25-(OH)2D2)。与胆钙化醇不同,麦角钙化醇不由CYP27A1(英语:CYP27A1)羟化。与D3的对应物比较,麦角钙化醇和各种代谢产物对维生素D结合蛋白(英语:vitamin D-binding protein)的亲和力较低。麦角骨化三醇对骨化三醇受体(英语:vitamin D receptor)的亲和力与骨化三醇相类。麦角钙化醇及其产物可经24-羟化失效。麦角钙化醇最早从麦角中提取,故而得名。现在使用苔藓、真菌和苜蓿进行中波紫外线照射就可以提取麦角钙化醇。以下列出一些食品内的含量:在真菌中,麦角钙化醇由麦角固醇受紫外光照射产生。人类可以吸收利用高D2酵母制成的面包中的维生素D。食用紫外光(UV-B)照过的双孢蘑菇可以改善维生素D缺乏,其作用与维生素D2补充剂效果相类。此类光照处理不会将蘑菇漂白。西方记者发新闻称,一份普通食量(6 g 干重,约合 60 g)的双胞蘑菇经过短波紫外光照射5分钟后可以提供3,500 IU的维生素D,引来多方关注。工业上,麦角钙化醇由酵母中提取的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和提纯制成。医学导航:营养学辅助、代谢、微量元素病理、失调、症状/人名、先天药物(A8/11/12)

相关

  • 医事人员医事人员(Health professionals),为中华民国(台湾)《医疗法》、 《医事人员人事条例》、《医事人员执业登记及继续教育办法》中之医疗人员总称,包含医师、中医师、牙医师、药师、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症(英语: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简称TPP)是一种因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病况,特征是病发时会有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的症状。症状发作时一般
  • 贾干弟鞭毛虫Lamblia intestinalisGiardia duodenalis蓝氏贾第鞭毛虫(学名:Giardia lamblia)又称蓝布尔吉亚尔氏鞭毛虫、梨形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属于鞭毛虫纲,主要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腹痛
  • 吉特曼氏综合症吉特曼氏综合症(英语:Gitelman syndrome),又称吉特曼症候群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肾脏疾病,其特点是低钙(hypocalciuria)、及低镁(hypomagnesemia)之低钾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
  • 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英语:classical conditioning,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反应条件反射、alpha条件反射),是一种关联性学习。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将这种产生条件反射行为的学习
  • 光害光害,或称光污染(light pollution),是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产生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城市夜空里的星体被众多大厦的灯光所覆盖而消失了。这使得观察宇宙的研究受到影响,
  • 分是中文传统小数单位之一,一分等于十分之一,即1/10或10%;现在也用来作为国际单位制词头之一,对应英文是“deci-”,表示十分之一。“分”这个词头用得不多,最多是用在分贝和分米。
  • 扩散磁振造影扩散核磁造影,全名水分子扩散核磁造影,是一种更进步的核磁共振技术。1980年代中期扩散核磁造影的理论已被提出,1986年 Le Bihan 提出扩散磁振造影临床应用的潜在可能性。1990年
  • 腺苷脱氨酶抑制剂1M7M, 3IAR·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 protein binding · zinc ion binding · zinc io
  • 黄油犬奶油犬(日语:バター犬)是指将奶油抹在身体性感带(例如乳头、阴部等),让犬只舔舐以获得快感,这些狗被用作是自慰的工具,属于人兽性行为的一种方式。另外,猫舌头因为有类似刷子般的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