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姆斯伯里 (马萨诸塞州)

✍ dations ◷ 2025-09-11 03:27:45 #埃姆斯伯里 (马萨诸塞州)

埃姆斯伯里(英语:Amesbury)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埃塞克斯县的一座城市,位于梅里马克河河口附近的左岸,与纽伯里波特及西纽伯里(英语:West Newbury, Massachusetts)隔河相望,索尔兹伯里(英语:Salisbury, Massachusetts)位于其下游。根据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该市人口为17,366人。埃姆斯伯里昔日以农业和工业为其主要产业,如今则以居民区为主。它也是马萨诸塞州最北端的两座城镇之一(另一座为索尔兹伯里)。

1637年,第一个在索尔兹伯里-埃姆斯伯里地区定居的英格兰殖民者约翰·贝利(John Bayly)从纽伯里(英语:Newbury, Massachusetts)渡过梅里马克河来到此地,建造小木屋,开垦土地。他曾打算派人将他的妻子儿女从英格兰接到此地定居,但未实现。因其雇工威廉·斯库勒(William Schooler)犯有谋杀罪行,二人均被逮捕,最终斯库勒被处以绞刑,贝利无罪释放。后来,由于附近的殖民地承诺如果他只将其捕获的鱼卖给该殖民地,就赋予他在梅里马克河上的捕鱼权,因此贝利放弃耕作,转而捕鱼。

1638年9月6日,马萨诸塞立法机构代表纽伯里的几名请愿者,在梅里马克河左岸北至汉普顿(英语:Hampton, New Hampshire)的地区建立了一座种植园,称为梅里马克(Merrimac),同时获准组建城镇。但此时,印第安人部落仍占据这一区域,以打猎、捕鱼为生。

英国内战期间,部分叛乱者离开家乡,前往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到梅里马克种植园定居。尽管他们名义上仍旧是国王的臣民,但他们拒不服从国王,并与本土的议会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殖民地立法机构自主运作,通过法律,建立法院和城镇,并组织殖民地的整体防御体系。与此同时,他们建立了独立于英国国教会之外的清教教会。

1639年初春,大约60名殖民者在已被当地印第安人开垦的土地上定居。这一年5月,他们通过选举产生了规划委员会,对绿地、街道、墓地等用地进行了规划,建立城镇,并根据所拥有的财产分配给殖民者土地。11月,立法机构向当地委派了一个由六人组成的政府,要求土地所有者在他拥有的土地上居住。因此,他们开始分配帕瓦河(Pow-wow river)以西的土地。该城镇原名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1640年10月更名为索尔兹伯里,这可能是因为出身于英格兰索尔兹伯里的克里斯托弗·巴特(Christopher Batt)的建议。城镇的建立使其获得殖民地法律的承认,并拥有由在法定边界内居住的公民授权的政府。索尔兹伯里建制之初,面积比现在的大很多倍,此后几百年间,有几座城镇与之分离,使其面积大大缩小。

1641年1月12日,镇民会议下令在帕瓦河北岸和西岸修建道路。4月21日,另一次会议授予威廉·奥斯古德(William Osgood)帕瓦河沿岸的50英亩高地和10英亩草地,条件是建造一座锯木厂。该厂运用帕瓦河水驱动水轮,生产供当地使用的木材和供出口的木制品。1642年,索尔兹伯里开始鼓励定居者到帕瓦河西岸定居,并建立“新城”,但应者寥寥。“新城”即为埃姆斯伯里建城史的开端。

1643年,马萨诸塞立法机构将殖民地划分为四个县:埃塞克斯县、诺福克县、米德尔塞克斯县和萨福克县,其中,诺福克县包含索尔兹伯里、汉普顿、黑弗里尔、埃克塞特、多佛尔等地。这种划分基于当时殖民地内四座法院的分布,利于法律的行使。自1635年3月3日建立4座法院以来,立法机构认为有必要继续增加法院并重新划分其辖区,从而减少地方法官办案时的困扰。

尽管前往“新城”定居的殖民者不断增加,并陆续占有了帕瓦河西岸的土地,但新城仍不具有正式的法律地位。1654年1月14日,镇民会议达成协议,将索尔兹伯里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各自处理自己的事务,两部分以帕瓦河为界。1月19日,协议正式生效,新城通过选举产生了一个新政府,该政府声称对“公众所关心的一切问题”都具有权威。他们仍然向旧城纳税,并希望得到来自旧城的服务。为确保公平代表权,旧城董事会中也有来自新城的成员。

1658年5月26日,新城向立法机构请求获得独立城镇地位,但旧城拒绝了该请求。旧城还要求包括新城居民在内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参加旧城的教堂礼拜,并对每次错过礼拜的定居者处以罚款。教堂和传教士免缴税款。新城的牧师约瑟夫·皮斯利(Joseph Peasley)和追随他的教徒因试图违抗立法机构,被传唤到伊普斯威奇(Ipswich)的地方法院“为他们的不服从负责”,处以罚款,同时皮斯利被禁止传道。1660年,另一份要求分离的请愿被拒绝。

前往旧城教堂做礼拜需要走几英里的路程,给新城的人民造成了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城建造了一个新的议事场所,并要求立法机构向新城派一位传教士。1666年,立法机构同意了新城的请求,同年6月15日,新城政府成立,并推选出了其官员。新城起初命名为新索尔兹伯里,但在1667年即更名为埃姆斯伯里。1668年4月29日,埃姆斯伯里正式以此名称获得建制镇地位。

菲利普国王战争之后,新罕布什尔皇家省成立,将诺福克县北部的几个城镇并入其中,马萨诸塞也因此缩小到现在的范围。马萨诸塞立法机构裁撤了诺福克县,将索尔兹伯里和埃姆斯伯里并入埃塞克斯县。

建制之初,埃姆斯伯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小镇,后来,其海洋和工业经济开始发展。造船业、航运业和渔业在埃姆斯伯里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横跨梅里马克河的桥梁落成之前,从埃姆斯伯里经由梅里马克河到纽伯里波特的航运业十分繁荣。1741年,马萨诸塞湾省边界调整,牛顿(英语:Newton, New Hampshire)从埃姆斯伯里划出,并入新罕布什尔省。

1800年左右,埃姆斯伯里的马车制造业开始兴起,这一行业后来演变为汽车车身制造业,当时著名的制造厂有沃克车身公司(英语:Walker Body Company)、布里格斯马车公司(英语:Briggs Carriage Company)、比德尔-斯玛特工厂(英语:Biddle and Smart)等,但大萧条终结了这里的车身制造业。此外,1856年,梅里马克制帽公司(英语:Merrimac Hat Company)成立,几年间就成为全美最大的制帽商之一。

1876年,梅里马克(英语:Merrimac, Massachusetts)从埃姆斯伯里划出。1886年,西索尔兹伯里并入埃姆斯伯里。

19世纪于埃姆斯伯里兴办的报纸有《埃姆斯伯里每日新闻报》(Amesbury Daily News)、《梅里马克报》(Merrimac Journal)、《晨快报》(Morning Courier)、《晚快报》(Evening Courier)、《新英格兰纪事报》(New England Chronicle)、《文本报》(Transcript)和《村民报》(Villager)等。20世纪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报纸有《埃姆斯伯里倡导者报》(Amesbury Advocate)、《埃姆斯伯里新闻报》(Amesbury News)、《埃姆斯伯里时报》(Amesbury Times)和《领袖报》(Leader)。

在这一时期,埃姆斯伯里落成了一些联邦式建筑(英语:Federal architecture)和维多利亚时代建筑等近代建筑,成为这座城镇的一大特色。1888年,生于埃姆斯伯里的《美国独立宣言》首名签署者乔赛亚·巴特利特的纪念雕像落成并揭幕。1929年11月11日,另一座由伦纳德·克拉斯克(Leonard Craske)雕刻的纪念一战时期美军士兵的雕塑在埃姆斯伯里中学前的草坪落成。

托马斯·梅西之家,约1905年

埃姆斯伯里的工厂,1914年

《美国独立宣言》签署者乔赛亚·巴特利特的纪念雕像,约1910年

惠蒂埃故居,1909年

埃姆斯伯里主干道,1911年

1996年,埃姆斯伯里获得建制市地位,并采用市长-议会制政府,但由于选民认为埃姆斯伯里“太小、太古雅”,故城市正式名称仍为“埃姆斯伯里镇”(Town of Amesbury)。2011年11月,选民投票通过了一项议案,将正式名称改为“埃姆斯伯里市”(City of Amesbury),并将全市各个场合的旧名称均改为新名称,但城市官方图章上“埃姆斯伯里镇”的字样却未作变动。2013年,市政府曾通过法案,要求将官方图章中的字样正名为“埃姆斯伯里市”,但未成功。

埃姆斯伯里位于42°51′29″N 70°55′50″W / 42.85806°N 70.93056°W / 42.85806; -70.93056。 根据美国普查局的数据,全市面积13.7平方英里(35.5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面积12.3平方英里(31.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5平方英里(3.8平方千米),水域率10.65%。帕瓦山(Powwow Hill)海拔331英尺(101米),是全市最高点。那里曾经是印第安人举行“帕瓦”仪式的地方,可以远眺缅因州和安角(英语:Cape Ann)。埃姆斯伯里地处梅里马克河北岸、马萨诸塞州北端,其最北端与全州最北端(位于索尔兹伯里)相距不远,东临索尔兹伯里(英语:Salisbury, Massachusetts),南接纽伯里波特、西纽伯里(英语:West Newbury, Massachusetts),西靠梅里马克(英语:Merrimac, Massachusetts),北与新罕布什尔州南安普顿(英语:South Hampton, New Hampshire)接壤。帕瓦河流经埃姆斯伯里,将市区一分为二,后河(英语:Back River (Powwow River tributary))在市中心汇入帕瓦河。市内河湖密布,森林繁茂。

埃姆斯伯里市政府为市长-议会制,现任市长为卡珊德拉·戈夫(Kassandra Gove)。该市隶属马萨诸塞州参议院埃塞克斯县第一选区(英语:Massachusetts Senate's 1st Essex district)。

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埃姆斯伯里共有16,450人,6,380户,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1,326.3人(每平方千米512.2人)。全市共有6,623个住房单位,密度为每平方英里534.0人(每平方千米206.2人)。非拉丁裔白人占全市人口的97.2%,拉丁裔占0.9%,非裔占0.6%,原住民占0.22%。

在全市6,380户当中,34.5%有18岁以下的孩子,51.2%是共同生活的已婚夫妇,11.3%有与丈夫分居的已婚妇女,33.7%并非家庭。单人户占总户数的26.8%,而只有一名65岁以上老人的单人户则占8.9%。住户平均规模为2.52人,其中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09人。

市内人口分布较分散,26.1%的人口年龄低于18岁,6.1%的人口年龄介于18至24岁,33.8%的人口年龄介于25至44岁,22.0%的人口年龄介于45至64岁,12.0%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中位数年龄为37岁。总人口性别比为93.1(以女性为100),成年人口性别比为89.7(以女性为100)。

全市住户平均收入为34,906美元,家庭户平均收入为62,875美元,男性平均收入为25,489美元,女性平均收入为31,968美元,总体人均收入为23,103美元。5.9%的人口和3.9%的家庭低于贫困线。

埃姆斯伯里交通便利,两条州际公路过境。495号州际公路自西向东穿过市区,其间有两个出口,最终在附近的索尔兹伯里与95号州际公路汇合。95号州际公路沿着约翰·格林里夫·惠蒂埃纪念大桥进入市境,穿过市区东南角。埃姆斯伯里重要的桥梁还有德里克·S·海恩斯(Derek S. Hines)纪念大桥(位于市内)以及链桥(英语:Chain Bridge (Massachusetts))(连接埃姆斯伯里与纽伯里波特,马萨诸塞州唯一的悬索桥)等。梅里马克河谷地区运输管理局(英语:Merrimack Valley Regional Transit Authority)负责埃姆斯伯里的公交系统,市内有两条联外公交线路。

埃姆斯伯里主要的教育机构如下:

传统上,埃姆斯伯里和纽伯里波特的高中橄榄球队互为对手,两队每逢感恩节时都举行比赛。埃姆斯伯里高中橄榄球队以“印第安人”为吉祥物。

埃姆斯伯里公立图书馆是该市重要的文化中心,有丰富的关于当地历史和家谱的藏书,并向公众开放。近年来,埃姆斯伯里公立图书馆积极与各大教育、学术机构合作。

相关

  • 褥疮褥疮(英语:Decubitus ulcer),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英语:Pressure ulcer),属于一种皮肤溃疡,是由于人体皮肤组织长期受压迫(有时伴随擦伤)导致缺血坏死、溃烂,常见于因瘫痪或手术而长期
  • 阿尔伯特·甘瑟阿尔伯特·卡尔·路德维希·戈特希尔夫·甘瑟(德语:Albert Karl Ludwig Gotthilf Günther,亦称Albert Charles Lewis Gotthilf Günther,1830年10月3日-1914年2月1日),又依德语译
  • 动物囤积症动物囤积症(英语:animal hoarding)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囤积了超过一般常见数量之动物,却没有能力安置照料这些动物。这种囤积症为虐待动物之行为,但更精确来说可被视为一种精神病的
  • 江西填湖广江西填湖广,是指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与湖北两省范围)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拓垦活动,影响十分深远。共有两次,一次是发生在明初,另一次是明末清初。明朝驱逐蒙古人后,为了巩固新
  • 红水银阴谋论红水银(Red Mercury,或称红汞)是一种虚构的物质,传闻为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通过纯水银和氧化汞锑放置在核反应堆内辐照二十天,则制造出的这种呈红色的廉价但辐射度极高的物料。传
  • 李安修李安修(Preston Lee,1964年4月18日-),台湾知名音乐制作人、填词人。最主要的合作歌手为刘德华。1979年—1982年他就读于台北市立成功高中。1983年—1987年就读于台中东海大学资讯
  • 妮娜·高库尔莉拉·高库尔(英语:Leila Goldkuhl;1991年12月31日-),美国模特儿,为《全美超级模特儿新秀大赛》第十九季的季军。她是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赛者。2012年,妮娜参与第十九季,并成为史上首
  • 芝加哥建筑学派芝加哥的建筑举世闻名,其中有一种风格被称为芝加哥建筑学派(Chicago school of architecture)。其早期的很多作品也被称为商业风格。 依照时间,又可再细分为第一学派和第二学派
  • 正投影日晷正投影日晷是地平日晷中的一种,它的晷针垂直于地面,时间的标示点位于椭圆的图形上。晷影器不在一个定点上,而必须随着日期改变位置,才能正确的显示当天的时间。因此,晷面上没有时
  • 2007年飓风亨丽埃特飓风亨丽埃特(英语:Hurricane Henriette)是2007年8月底到9月初对墨西哥西部大范围地区构成影响、导致9人丧生的一场一级飓风。系统源于2007年8月30日的一片扰动天气区,于次日成为热带风暴并获名“亨丽埃特”。气旋沿墨西哥太平洋海岸平行移动,因距离较近而在陆地上空产生大量降水。格雷罗州城市阿卡普尔科所受影响最大,有6人因遭遇山崩丧生,上百户家庭在拉萨瓦纳河泛滥后被迫疏散。亨丽埃特接下来转向北上朝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前进,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达到一级飓风标准。气旋以最高强度从卡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