ɱ

✍ dations ◷ 2025-08-27 07:26:26
唇齿鼻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唇齿鼻音在国际音标的符号是⟨ɱ⟩,X-SAMPA音标的符号则是⟨F⟩。国际音标中的⟨ɱ⟩符号是在小楷拉丁字母⟨m⟩的右下方加上一个向左的勾。唇齿鼻音的发音方式和双唇鼻音的十分相似,唯一不同之处是唇齿鼻音发音时下唇不与上唇接触,而与上排牙齿接触。唇齿鼻音中唇和牙齿的位置和其他唇齿音基本一样,如/f/、/v/,但唇齿鼻音中唇和牙齿更合拢。暂时尚未发现有语言将唇齿鼻音视为独立的音素。虽然有说鞑奇族(Teke)的库库雅方言(Kukuya, kkw)有独立的唇齿鼻音音素,发音时双唇会明显凸出,但有人怀疑这样的口形可以发出一个正统的塞音。(Ladefoged and Maddieson 1996: 18)虽然如此,唇齿鼻音在世界中仍然颇为普遍,通常以同位异音的形式出现,通常作为双唇鼻音的同位音,在唇齿擦音/f/、/v/前出现。如英语的comfort(舒适)和circumvent(包围)。现代汉语中的官话,因为/m/、/f/均只出现在字音开首,不会相连,故无此音。而中古汉语的微母通常被拟作此音。唇齿鼻音特点:此音是/m/的同位异音,通常会出现在同时有/m/和/f/或/v/的语言中。当/m/出现在/f/或/v/前时,习惯上发/m/时会将后面唇齿的特性带到前面,故出现唇齿鼻音。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

相关

  • 西班牙语美洲西班牙语美洲或西班牙美洲(西班牙语:Hispanoamérica)是一个人文地理学概念,通常是指使用西班牙语的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总称,它们曾经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属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
  • 未解读文字未解读文字(undeciphered writing systems)是指人类还未能解读的文字。其中有些文字声称已经被解读,但没有被独立的研究者所确认。有些文字系统,虽然有象征意义,但可能不是文字。
  • 性别研究性别研究(英语:gender studies)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学术领域,核心研究范围为性别认同和社会性别代议。性别研究这一领域包含了妇女研究(探讨女性、女性主义、性别身份、政治)、男性
  • 氮芥氮芥类物质(英语:Nitrogen mustards)是一类结构与芥子气相似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的一种。虽然主要应用于临床,早期的氮芥类物质也能像芥子气一样用作化学武器。
  • 伦敦皇家学会伦敦王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英语: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简称“王家学会”(Royal Society),但多译作“皇家学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
  • 氮原子2s2 2p32, 5蒸气压第一:1402.3 kJ·mol−1 第二:2856 kJ·mol−1 第三:4578.1 kJ·mol−1 (主条目:氮的同位素氮是一个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为7,在丹尼尔·卢瑟福在1772
  • 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为孙中山于民国三年(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创立的革命组织,党员多为原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的部分人士,后于民国八年(1919年)10月10日改组为中国国
  • 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英语:Fluid dynamics)是流体力学的一门子学科。流体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运动中的流体(含液体和气体)的状态与规律。流体动力学底下的子学科包括有空气动力学和液体动力
  • 保尔·霍尔巴赫保尔-亨利·提利·霍尔巴赫男爵(法语:Paul-Henri Thiry, baron d’Holbach,1723年-1789年),法国哲学家,无神论者。1723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商人家庭。1735年时移居法国。1744年就
  • Feyerabend, Paul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德语:Paul Karl Feyerabend,1924年1月13日-1994年2月11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科学哲学家,以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作教授的三十余年间(1958年–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