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群聚

✍ dations ◷ 2025-11-19 17:46:42 #天体物理学,赫罗分类,红巨星,恒星演化,标准烛光

红群聚是赫罗图上的红巨星聚类,它们的表面温度约为5,000K,绝对星等(MV)+0.5,比大多数具有相同亮度的红巨星分支星稍热。它被视为红巨星分支的较稠密区域或是朝向更热的温度膨胀。它在许多星系的疏散星团中较突出,在许多中年的球状星团和附近的星场(例如依巴谷卫星)中也很明显。

红群聚是低温的水平分支恒星,最初是类似于太阳的恒星,它们经历了氦闪,现在以氦融合在其核心产生能量。

红群聚恒星的特性因起源而异,最显著的是恒星的金属,而通常具有早期K型光谱和约5,000K的有效温度。在太阳附近的红群聚巨星被测量的金属量平均为+0.81,介于 0.6和+0.4dex。

即使在一群相似的恒星集团,像是疏散星团中也是如此:红群聚的特性相当不明显。这部分是由于水平分支恒星在形成和演化时,温度和亮度的自然变化,部分是由于具有类似特性的其他恒星存在。虽然红群聚星通常比红巨星更热,但这两个区域重叠,只有进行详细的化学丰度研究才能配置个别恒星的状态。

水平分支的建模显示,恒星在零龄水平分支(ZAHB)的低温端有强烈的聚集倾向。在低金属量恒星中这种趋势较弱,因此红群聚在富含金属的星团中通常更为突出。然而,还有其它效应,在一些金属贫乏的球状星团中有很稠密的红群聚。

质量与太阳相近的恒星像红巨星分支的顶端演化,有简并氦核。质量更大的恒星会提前离开红巨星分支,并执行蓝循环,但所有有简并核心的恒星都以相似的核心质量、温度和亮度抵达尖端。在经历氦闪之后,所有沿着水平分支分布的恒星,其氦核的质量都位于0.5太阳质量之下,其特性主要取决于核心外氢壳层的大小。质量较轻的氢壳层以微弱的碳氮氧循环将氢融合成氦,并沿着水平分支持成为较热、但亮度稍低的恒星。即使氦核的大小相同,但不同的初始质量和红巨星分支自然的质量损失率,导致氢壳层的质量变化。低金属量恒星对氢壳层的大小更敏感,因此即使有相同的氢壳层质量,它们沿着水平分支进一步演化时,进入红群聚中的数量更少。

虽然红群聚恒星一直位于它们来自的红巨星分支热的这一侧,但来自不同星族的红巨星和红群聚星可以重叠在一起。这发生在半人马座ω,其中贫金属量的红巨星的温度与富金属量红群聚巨星相同或者更热。

其它恒星,严格说不是水平分支星,可以位于赫罗图的同一区域。质量太大的恒星,在红巨星分支上不会发展出简并的氦核,在抵达红巨星支尖前就点燃氦核,并执行蓝循环。对于质量只比太阳稍大一点的恒星来说,大约2 的蓝循环非常短,亮度红群聚星相似。这些恒星的星等要比类似太阳的恒星少一等级,甚至比形成红群聚巨星的刺太阳恒星更罕见,而蓝循环的持续时间远远低于红群聚巨星在水平分支上所经历的时间。这意味着这些冒名顶体者在赫罗图上不太常见,但仍可检测到。

拥有2 - 3 的恒星因为沿着次巨星分支演化而来,也会穿过红群聚。这也是非常快速的演化,但是像仙女座OU(5,500K和100 )这样的恒星,即使被认为是跨越赫氏空隙的次巨星,也会出现在红群聚的区域。

理论上,红群聚中恒星的绝对光度与恒星的组成或年龄无关,因此它们能够成为很好的标准烛光来估计银河系内天体和附近的星系与星系团的距离。由于金属量、质量、年龄和消光的变化对可见光观测的影响太大,但红外线的影响要小得多。近红外I波段观测值特别用于建立红群聚的距离。以太阳的金属量下的红群聚绝对星等已经被测量过,在I波段是-0.22,在K波段是-1.54  。以这种方法测量与银河中心的距离,结果与其它的方法一致是7.52Kpc。

不要将红群聚(red clump)与红色凸起("red bump")或红巨星分支凸起混淆,后者是恒星因为内部对流导致光度暂时减弱,造成在红巨星分支的上升。

天空中可见的许多明亮的红巨星,实际上是早期的K型红群聚星:

大角星有时被认为是红群聚的巨星 ,但现在更普遍地认为是比红群聚星更冷、更亮的红巨星分支星。

相关

  • 百米公引,又称粨(英式英文:hectometre、美式英文:hectometer,记号hm)是国际单位制之一,为“百”和“米”的合字,即100米;此单位现已较少使用,曾较常用于度量道路、桥梁、铁路。米(m) · 尧米
  • abbr class=abbr title=R9: 与可燃物质混合后有爆炸性R9/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臭氧化臭氧化反应,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反应之一。是实现烯烃官能团向醛酮官能团转化的手段之一。烯烃的臭氧化反应最早于1840年由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发现。在有机化学发展
  • 等压等压过程是压强不变的热力学过程: Δ p = 0 {\displaystyle \Delta p=0} 。传递给一个系统的热量,既对
  • 棘鱼纲棘鱼纲(学名:Acanthodii)是一类早已绝灭、仅存在于古生代的有颌鱼类。有颌鱼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两大主支一真口鱼类和板鳃类。过去,鱼类学家认为,棘鱼类和硬骨鱼类共同组
  • 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英语:unsupervised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没有给定事先标记过的训练示例,自动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类或分群。无监督学习的主要运用包含: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
  • 奈克奈克,亦作毫微克,质量单位,符号ng(法语:nanogramme)。奈克是一个极微少的质量单位。1奈克等于十亿分之一克(10-9克)
  • 亚木冬彦亚木冬彦(あき ふゆひこ,1958年-)日本作家。亚木冬彦毕业于东京药科大学,他将在大学里学到关于毒药的知识写进书里,他的小说作品《久久津的意图》(久久津の意図),是叙述关于异常杀人
  • 汪先烺汪先烺(?-1861年),字向之,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汪先烺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甲午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张之万榜二甲第六十一名进士。分至户部为学习主事,三年期满成候
  • 尼古拉一世 (黑山)尼古拉一世(Nikola I Mirkov Petrović-Njegoš,1841年-1921年),是黑山王国国王。1860年—1910年(黑山大公),1910年—1918年(黑山国王)在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黑山王国加入了协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