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
自由党
赫勒·托宁-施密特
社会民主党
2011年丹麦议会选举在2011年9月15日举行,选出丹麦议会179席议员。其中,175席由丹麦选出,两席由法罗群岛选出,另两席由格陵兰选出。
自由党为首的中间偏右执政联盟失去长达十年的执政权,率领中间偏左联盟的社会民主党党魁赫勒·托宁-施密特成为丹麦第一位女首相。社会民主党与社会自由党、社会人民党组成执政联盟。新议会于10月4日召开第一次会议。
时任首相安德斯·福格·拉斯穆森于2009年4月5日辞职,8月转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财政大臣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继任首相。民调显示民众希望提前选举。 然而丹麦人民党党魁皮雅·柯斯加(Pia Kjærsgaard)重申人民党将继续支持执政联盟,排除了举行提前选举的可能性。
根据《丹麦宪法》,由于上届选举在2007年11月13日举行,新选举将不能晚于2011年11月12日。只要距离上次选举不超过四年,首相可随时举行选举。最后选举日期订在2011年8月26日。
前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领导的少数执政联盟由自由党和保守人民党组成。执政联盟获得民族保守主义的丹麦人民党支持,并在两名2007年属于保守党的基督教民主党(Christian Democrats)议员 Ørum-Jørgensen 或无党籍议员 Christmas Møller 的支持下可过半。
2007年选举后,自由联盟在民调中表现突出。从2010年年初开始,执政联盟在没有自由联盟支持的情况下无法在民调中过半。民调的持续上扬,一定程度上导致保守人民党蕾娜·艾斯波森(Lene Espersen)党魁时期的内部冲突,以及对政府政策缺乏自由/保守主义思想的持续辩论。
1月13日,保守党党团内的持续动荡导致蕾娜·艾斯波森辞去党魁,专心在外交大臣工作。 原先,经济与企业事务大臣布莱恩·米凯尔森(Brian Mikkelsen)与司法大臣拉尔斯·巴佛德(Lars Barfoed)的党魁之争倍受期待,但在1月14日,保守党团一致推举巴佛德为新领导人。他在数个月后的党大会中正式当选党魁。
在赫勒·托宁-施密特领导下的社会民主党自2009年的民调中就处于多数,他们希望与社会人民党、社会自由党组成执政联盟,并获得红绿联盟的支持。
社会自由党党魁玛格莉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与社会人民党党魁威利·索芬达尔(Villy Søvndal)在选前皆表达对托宁-施密特的支持。 但三党对于联盟未来的政治方向有相当多的争论,主要是由于社自党要求更多的经济自由主义议程。而各党对于移民议题也有分歧。这导致一些观察家认为社自党将只在议会支持,而不加入执政联盟。 10月3日,社自党确定加入执政联盟。
所有人数包括无效票,小计和总合不包括无效票
赫勒·托宁-施密特对支持者表示:“我们做到了。没有犯下错误:我们写下了历史。今日换了丹麦的守护者。”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在承认败选后向托宁-施密特道贺:“今晚我将首相办公室的钥匙交给赫勒·托宁-施密特。亲爱的赫勒,好好保管钥匙。你只是借用他们”。
因为选举结果符合预期,对于公共支出增加与提高税收的忧虑未反应在哥本哈根股票交易所。
选举结果被认为前政府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提出的部分紧缩方案可能被撤回。红色集团取得多数席次也剥夺了丹麦人民党之前的拥王者(Kingmaker)角色。然而,由于丹麦政治的共识是由高税收建立的福利制度,预期未来将不会有重大变化。 经济状况也被认为是反现任投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丹麦报纸《贝尔林报》(Berlingske)怀疑红色集团是否能在“政党间有重大歧异”的情况下生存。该报表示“以议会基础组成的政党间的互相争论是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昨晚的胜选可能是托宁-施密特的短暂胜利。”
虽然增加一席的自由党为最大单一政党,而社会民主党失去一席,但获得红绿联盟支持的三党联盟在议会中取得多数。 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在9月16日向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提出内阁总辞,随后玛格丽特二世任命社民党党魁赫勒·托宁-施密特筹组新政府。 拉斯穆森内阁担任看守内阁至10月3日。托宁-施密特将成为丹麦第一位女性首相。 社会自由党与社会人民党也是执政联盟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