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歧视
✍ dations ◷ 2025-08-13 00:17:45 #物种歧视
物种歧视论(Speciesism),最早出现于英国心理学家理察‧莱德(英语:Richard D. Ryder)1975年的作品《科学的受害者》,是指人类对非人类存有的一种偏见,主张人类的利益凌驾于一切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的利益之上。这是一种从伦理、道德层面到具体行为方式上对其他物种的深入侵害。物种歧视指的是针对某一个群体仅仅因物种归属不同而产生的一系列价值、权利差别判断和特殊对待的现象。这个词汇主要使用于动物权利保护者的观点中。他们认为物种歧视与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相似,其核心都是根据个体的群体归属和与道德无关的生理因素决定对其个体的待遇的。这个论点主张物种归属没有道德价值。物种歧视这个词在用法上多种多样,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人类物种歧视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即把非人类的动物排除于人类的道德范围以外,视之为可随意处置的对象。它也可以更广泛地指一种仅通过物种差别而决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例如人类会因为某些物种长得不够可爱而认定它们为可随意处置甚至虐杀对象,而某些物种却因为可爱的外表──如猫和狗──而受到法律上的特殊保护。而由这个思想引申出的“人类-大猩猩物种歧视主义”则是指:人类因为跟大猩猩的相似性而更倾向于保护大猩猩的权利(相较于保护猫狗的权利)。
相关
- 热力学热力学,全称热动力学(法语:thermodynamique,德语:Thermodynamik,英语:thermodynamics,源于古希腊语θερμός及δύναμις),是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它着
- 对氨基苯甲酸对胺基苯甲酸(PABA)是苯甲酸的苯环上的对位(4-位)被氨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纯品对氨基苯甲酸是白色针状单斜棱晶,露置于空气中或见光易氧化变黄,因此市售品常为淡棕黄色晶体。易
- 二氢叶酸还原酶1BOZ, 1DHF, 1DLR, 1DLS, 1DRF, 1HFP, 1HFQ, 1HFR, 1KMS, 1KMV, 1MVS, 1MVT, 1OHJ, 1OHK, 1PD8, 1PD9, 1PDB, 1S3U, 1S3V, 1S3W, 1U71, 1U72, 1YHO, 2C2S, 2C2T, 2DHF, 2W3A
- 吉耶曼罗歇·夏尔·路易·吉耶曼(法语:Roger Charles Louis Guillemin,1924年1月11日-),法国科学家,后加入美国国籍。他于197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吉
- 日尔曼人日耳曼人(拉丁语:Germani,德语:Germanen)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公元前2千年到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纪时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
- 矿矿物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天然形成的结晶状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础(像石英、长石、
- 互补色互补色(对比色)是成对的颜色,当组合时,相互抵消。这意味着当组合时,它们会产生灰阶色彩,如白色或黑色。当彼此相邻放置时,它们会为这两种特定颜色创造最强烈的对比度。由于这种显
- 耶和华见证人系列的一部分耶和华见证人分裂团体(英语:Jehovah's_Witnesses_splinter_groups)出版发行: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耶和华见证人(曾称“圣经研究者”)是19世纪后半期从圣经研究运动中兴
- 章次公章成之(1903年-1959年),字次公,号之庵,生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县丹徒镇,著名中医师。其父章峻为清朝秀才。章成之早年就读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事丁甘仁、曹颖甫与章太炎等
- 李东垣李杲(杲,注音:ㄍㄠˇ;汉语拼音:gǎo,1180年-1251年),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世多称为李东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开创了补土派。由于李东垣生活于北方,所以被誉为北医。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