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末世论

✍ dations ◷ 2025-08-08 15:29:33 #基督教末世论
基督教末世论(英语:Christian eschatology)指基督教关于末世的观点。ta eschata (the last things),末后之事的教义乃建基直线之历史观,历史如直线般(linear)前进迈向终局。末世是《圣经》中提到的当今时代终结的时候,与耶稣再临时(有时俗称世界末日)最后的审判有关;对真正信靠基督的基督徒来说,这是最终的公理与正义的来临,是值得期盼的。对于末世,基督教不同教派的理解是不同的。一般的主张认为,这与当今时代终结时候人类死亡现象终结,即灵魂所依附的生命载体不再如同现今肉体的认知,人类仍拥有实际载体,依照其灵魂状况被分别安排进入永生与永死时期的情况,其中也涉及基督再来时人类历史的结束过程和人类永远的命运。研读末世的事,在神学上被称为“末世论”(eschatology取自希腊文,字义是“末后”)。而《圣经》中基督的再临与末世之事,被许多当代圣经学家认为是最重要的教义,教导基督门徒为“末后”争战得胜应做的准备。西雅图大学神学教授陈佐人阐述神学家莫特曼的思想:“我们是活在末世当中以神为中心,这是我们的基础。你有了这个基础,你就可以去面对不同的思想,面对他们的挑战。”在讨论末世论时,一般神学家对此甚为谨慎,因为《圣经》文末记载着“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避免研究者偏向某一个观点层面。在此提出的有关末世论这一个题目的神学家的论述首推莫特曼神学、德国思想家潘宁博及西方基督教思想家史怀哲、库尔曼(Oscar Cullmann)、卡尔·巴特、鲁道夫·布尔特曼、布洛霍、卡尔·洛维特等人对末世论不同的观点。末世论在基督教神学研究中是一种古老的分支,从“登山宝训”、“绵羊与山羊”,和其他“耶稣升天”前的预言,由大数城的保罗启示记录基督的“第二次再来”,历经安提阿城的伊格内修斯、基督教殉教者游斯丁、德尔图良、俄利根等人的研究论述,在20世纪成为一个重要的神学研究研究领域。

相关

  • 降解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 reaction)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是指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的反应。例如: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氯酸钾
  • 凯利·穆利斯凯利·班克斯·穆利斯(英语:Kary Banks Mullis,1944年12月28日-2019年8月7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因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迈克尔·史密斯分享诺贝尔化学奖。同年还获得日
  • 小时小时(拉丁语:hora,常见符号为“h”)是一个时间的计量单位。根据国际单位制,1小时等值于60分钟,也等值于3600秒,约是一个平太阳日的二十四分之一。在协调世界时(UTC)时刻系中,为与世界
  • 提尔泰奥斯提尔泰奥斯(英语:Tyrtaeus),约活动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古希腊挽歌体诗人之一。在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期间,他住在斯巴达,用战争歌曲鼓励斯巴达人,用哀歌体诗句激励迈塞内。他的诗歌
  • 克菲尔克非尔(英语:kephir 或 Kefir,也译为克菲尔、开菲尔),又称为牛奶酒、咸酸 奶,是一种发源于高加索的发酵牛奶饮料。这种饮料是通过在牛奶或羊奶上接种上一批的克非尔粒-或称为克非
  • 基底核基底核(拉丁语:Basal ganglia,或称为基底神经节)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它位于大脑皮质底下一群运动神经核的统称,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相连。目前所知其主要
  • 纳古菌纳古菌(学名:Nanoarchaeota),是古菌的一门,迄今只包括一个种,即由Karl Stetter于2002年在冰岛的热泉口发现的骑行纳古菌(Nanoarchaeum equitans),这是在另一种古菌燃球菌上生活的专性
  • 行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四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行部归于六划部首。行部只将字左右夹在一起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迪斯科迪斯科(英文:Disco),来自法文的discothèque,意指那些播放录制好的跳舞音乐的舞厅,来源于美国黑人民间舞蹈和爵士舞。近几年在世界,特别是欧洲风靡一时的伴舞音乐,节奏是混合了爵士
  • 离子键离子键又被称为盐键,是化学键的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或化学基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为离子后形成。带相反电荷的原子或基团之间存在静电吸引力,两个带相反电荷的原子或基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