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公国

✍ dations ◷ 2025-11-08 12:54:16 #普鲁士公国

普鲁士公国(德语:Herzogtum Preußen)位于普鲁士地区东部,存在时间为1525年至1701年(1618年起与勃兰登堡合组共主邦联)。普鲁士公国是历史上第一个新教国家,人口中以德意志裔为主,亦有为数不少的波兰裔和立陶宛裔人口。

德意志宗教改革中,1525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公开皈依信义宗并停止效忠罗马教廷,将团国世俗化为普鲁士公国并定都柯尼斯堡,以及向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称臣,史称“普鲁士称臣”。

1594年,普鲁士公爵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将其女安娜许配予出身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侯国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后者通过此联姻获得普鲁士爵位继承权,并终于岳父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1608年绝男嗣逝世后继承爵位,自此与普鲁士组成共主邦联并称勃兰登堡-普鲁士。兼并后的普鲁士从此由一个卑微的附庸小公国晋身成德意志及波罗的海地区的中等强国,走向日后的崛起之路。

1657年,根据《卫劳条约》,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获得公国完全主权,1660年的《奥利瓦条约》对此进一步确认。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级为普鲁士王国。

普鲁士公国 · 勃兰登堡侯国 · 克莱沃/马克/拉文斯贝格 (1614年) · 早期波美拉尼亚/明登/哈尔伯施塔特 (1648年) · 劳恩堡和比托/德拉海姆 (1657年) · 马格德堡 (1680年) · 殖民地 (勃兰登堡黄金海岸 · 阿尔金 · 圣托马斯)

纳沙泰尔 (1707年) · 盖尔登 (1713年) · 明登-拉文斯贝格 (1719年) · 西波美拉尼亚 (1720年、1815年) · 西里西亚/格拉茨 (1742年) · 东弗里斯兰 (1744年) · 东普鲁士/西普鲁士 (1772年-1773年) · 南普鲁士 (1793年) · 新东普鲁士/新西里西亚 (1795年)

勃兰登堡 · 波美拉尼亚 · 波森大公国1 · 萨克森 · 西里西亚 · 威斯特法伦 · 莱茵省2 (1822年) · 普鲁士省 (1824年-1878年) · 霍亨索伦 (1850年)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3/汉诺威/黑森-拿骚 (1866年–1868年)

下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 (1919年) · 大柏林 (1920) · 波森-西普鲁士 (1922年) · 哈雷-梅泽堡/马格德堡/黑森选侯/拿骚 (1944年)

相关

  • 区域研究区域研究(英语:area studies)是主要以国家规模的区域为对象,在注意各地区的共时性的同时,注意地区的特色并比较其他地区,广泛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产业、法律制度、社会、文化
  • 外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英语: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缩写为PNS),又称外周神经系统、周边神经系统、边缘神经系统或末稍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除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部分。脑
  • 美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缩写:NAS), 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美国国家
  • 季国平季国平(1956年8月-),男,汉族,江苏泰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戏剧理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副主席。
  • 氨基磺酸胺基磺酸,是无色晶体,水溶液呈酸性,化学式为H3NSO3。熔点205℃,可溶于液态氮、乙醇、甲酰胺、丙酮,微溶于甲醇,难溶于醚。晶体为NH3+SO3− 的两性离子结构,N及3个O在S的周围形成歪
  • 东柱:时代诗情《东柱:时代诗情》(韩语:동주)是由韩国大钟奖最佳导演李濬益执导,一部描写日治时期韩国独立运动诗人尹东柱(姜河那 饰)的黑白传记电影,于2016年2月17日上映。导演李濬益也因为执导本
  • 霍贾伊霍贾伊(Hojai),是印度阿萨姆邦Nagao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5722(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5722人,其中男性18760人,女性16962人;0—6岁人口3996人,其中男2019人,女1977人;识字率78.35
  • 骷髅13《骷髅13》(日语:ゴルゴ13;英语:Golgo 13),是日本漫画家齐藤隆夫的作品,主角为拥有超一流狙击能力的杀手Golgo 13。1968年11月起在小学馆《Big Comic》杂志连载,至今已逾50年并持续
  • 偶然的必要性偶然的必要性(英语:Accidental necessity,拉丁语:necessitas per accidens)指一些时间观所赋予过去的必然性。这亦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支持者认为它的有效性是可直观感受的,而反对者则认为,它实际上是通过"偶然的必然性 "这一术语而造成了诸多矛盾。在当代关于逻辑与神学之宿命论的讨论当中,偶然的必要性尤为重要。
  • 波马雷四世波马雷四世(塔希提语:Pōmare IV;1813年2月28日-1877年9月17日)是塔希提王国的第四代国王,为一位女王。1827年至1877年在位。波马雷四世是波马雷二世国王的女儿,也是先王波马雷三世的同父异母姐姐。1827年,波马雷三世死去后,她被指定为继承人。1831年,自莫雷阿岛回到帕皮提,当时年仅14岁,由酋长委员会摄政。1843年,法国宣布塔希提为法国的保护国,并在帕皮提建立殖民政府。摄政签署了这个条约,但却遭波马雷四世的拒绝。随后法国-塔希提战争爆发,她战败,逃往赖阿特阿岛,写信向英国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