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

✍ dations ◷ 2025-07-18 05:53:20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英语:Polymer chemistry)又称“聚合物化学”,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合成和反应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通常高分子根据生成它单体的名称,如乙烯聚合生成的高分子称为聚乙烯,丙烯聚合生成的高分子称为聚丙烯。聚合反应过程可分为均相、多相聚合,多相聚合分为乳液、分散、沉淀聚合。人类很早就一直使用天然高分子。比如丝绸、木材、天然橡胶等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19世纪晚期,一些发明家制出了一些人造高分子,比如酚醛树脂,聚甲醛等,发现高分子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20世纪初赫尔曼·施陶丁格提出了现代的高分子观念,即高分子是由很多重复单元通过化学键连接成的高分子量化合物,指明了高分子的内部结构。在当时很少有人接受,后来随着实验技术的进展,这一结构得到了公认。反过来,对结构的认识也推进了高分子合成、化学反应的研究。在高分子合成方面,1940年代,华莱士·卡罗瑟斯合成了尼龙,并将聚合反应机理分为链式聚合、逐步聚合两类。1950年代卡尔·齐格勒、居里奥·纳塔发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开始对催化聚合进行研究。1960年代卡罗泽斯的助手保罗·弗洛里对逐步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因发展了研究长链分子的方法获1974年诺贝尔奖。高分子(macromolecule)也常称聚合物(polymer),指由许多单元组成的大分子,这些单元可以是具有相似或完全相同的结构,或是由完全不同但能互相生成共价键的有机化合物相互之间连接形成长链结构。高分子由小分子经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生成高分子的小分子被称为单体(monomer)。从链的形状,分三类:高分子合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单体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过程。聚合反应可分为两类:高分子虽然分子量很高,但它们具有的官能团,反应性能受两种因素影响:多数线型高分子,可在相应溶剂中溶解。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不是以前认为的胶体溶液。高分子是长链结构,在流动时相互阻滞,是粘稠的。一般分子链愈长,粘度愈大。当光束通过溶液时,由于高分子比较大,可发生散射。高分子远比溶剂分子重。在超高速离心下,高分子移动比溶剂分子快,扩散比溶剂分子慢。利用这些性能,可测定其分子量。研究高分子溶液,还可推测高分子的形态、结构等。

相关

  • 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
  • 膝蓋膝,俗称膝盖,为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半月板为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接连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作用是
  • 粘质沙雷氏菌黏质沙雷菌(学名:Serratia marcescens)又称灵杆菌,属于耶尔森菌科(英语:Yersiniaceae)沙雷菌属(英语:Serrati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性杆菌,亦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于1819年在意大利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肽I转化酶抑制剂(英语:ACE inhibitor,简称为ACEI)是一类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有着及其
  • 国际中心维也纳国际中心(英语:Vienna International Centre;德语:Internationales Zentrum Wien),通常称作维也纳联合国城,为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UNOV)所在地,位于多瑙河以北。维也纳国际中心
  • 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是一种将知识、概念或构思表利用视觉方式表达出来的方法,主要用于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过程中,将各人的思想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向其他人重新覆述各人的思
  • 萨顿骺坐标:52°5′20″N 1°20′11″E / 52.08889°N 1.33639°E / 52.08889; 1.33639萨顿胡(英语:Sutton Hoo),英国英格兰萨福克郡伍德布里奇附近的庄园,内有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的墓葬
  • 硫血红蛋白血症硫血红蛋白为一种血红蛋白的变体,本身呈绿色,当它形成后便不能转回正常的血红蛋白。即使很少分量的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存在,亦会造成发绀。其出现是罕见的现象,硫化氢(或硫离子)和
  • 骨膜骨膜是附着在除长骨关节外所有骨骼外层的薄膜。所有骨骼内侧都有骨内膜(英语:endosteum)。骨膜内含有致密不规则结缔组织(英语:dense irregular connective tissue)。骨膜从外至内
  • 利手利手、撇子是人类习惯所使用的手,某些人更习惯使用右手,称为右利手,某些人习惯使用左手,称为左利手,而能灵活的运用双手的称为兩手同利或双利手。而在其他动物中,也有此现象,在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