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可逆
✍ dations ◷ 2025-11-08 04:46:30 #不可逆
在热力学领域中,不可逆过程(Irreversible process)是相对可逆过程而言的,指的是在时间反演变换下只能单向进行的热力学过程,这种热力学过程所具有的性质被称作不可逆性。从热力学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复杂的热力学过程都具有宏观上的不可逆性。宏观上不可逆性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当一个热力学系统复杂到足够的程度,组成其系统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在不同的热力学态之间演化;而由于大量分子运动的高度随机性,分子和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排列的变化方式是非常难于预测的。热力学状态的演化过程需要分子之间彼此做功,在做功的过程中也伴随有能量转换以及由分子间摩擦和碰撞引起的一定热量的流失和耗散,这些能量损失是不可复原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通过引入他的熵概念,首次在数学上量化解释了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克劳修斯从热机的效率出发,认识到正转变(功转变成热量)可以自发进行,而负转变(热量转变成功)作为正转变的逆过程却不能自发进行。负转变的发生需要同时有一个正转变伴随发生,并且正转变的能量要大于负转变,这实际是意味着自然界中的正转变是无法复原的。克劳修斯在他1854年的随笔《关于热的力学理论的第二基础定理的一个修正形式》中有相关描述。宏观上具有大量分子数的热力学系统的行为是具有统计性的,它受到同样具有统计意义的热力学定律的制约。而从微观上看,单个分子的行为受到牛顿力学的制约,而包括牛顿力学在内的所有基础性物理定律都在时间反演下成立,也就是说单个分子的微观行为,如单个分子的运动和碰撞是具有可逆性的。如此说来,如果一个低熵的热力学系统随时间演化而到达了高熵的平衡态,从单个分子的微观角度来看这种演化是可逆的,即每个分子都有可能通过时间反演变换下的运动回到初始状态。然而对于整个具有大量分子数的宏观系统而言这是不可逆的,这是由于分子数量庞大,很难找到这样一种特殊情形能够使所有分子都满足回到初始状态的条件。而对于具有高熵的平衡态而言,可能的分子组态数量远比初始的低熵的分子组态数量多得多,从而在统计意义下,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使热力学系统获得负熵的可逆过程。这就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在1870年代对不可逆性作出的统计诠释,在他1877年10月的一篇名为《热的力学理论第二定律和概率计算或与热平衡有关的几个定律》的论文中,他指出:从这里的“熵等同于状态发生的概率”这一概念出发,玻尔兹曼定义了所谓玻尔兹曼熵的概念,即熵正比于热力学概率(分子组态数)的自然对数: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W是热力学概率,即热力学系统所有可能出现的分子组态数。
相关
- 炭疽病炭疽病(英语: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感染途径包括皮肤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注射等四种,通常在感染一天至两个月后开始出现症状,经由皮肤接触的感染起初会出现小
- 变异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妈妈母亲简称母,或称妈妈,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的女性的称呼。母亲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亲属关系之一,通常具有亲密关系。一般指生育小孩的女人(即生母);但在有些状况下,仅
- 金属疲劳疲劳一词在材料科学领域, 意指物件因持续受到动态变化的应力而造成结构劣化。引起疲劳的动态变化应力通常远小于静态的极限拉伸应力或极限屈变应力。疲劳是渐进且局部的结构
- 医疗保健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疗卫生,又称健康照护(英语:Health care
- 昆提良马库斯·法比尤斯·昆提利安(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公元35-100年)是一位罗马帝国西班牙行省的雄辩家、修辞家、教育家、拉丁语教师、作家。69至88年教授修辞学,成为罗
- 先兆流产先兆流产指发生于妊娠20周内的阴道出血。先兆流产意味着孕妇流产的风险加大,但经保胎治疗后部分孕妇可继续正常妊娠。大约30%的孕妇曾经历阴道出血的现象。发生先兆流产的孕
- 政教分离政教分离(英语: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指的是国家政府权力(凯撒即世俗王权)与宗教机构权力(基督即教会)的分割;也可以是说,是指政府不支持或压迫任何一个宗教机构,任何一个宗
- 夏书·禹贡《禹贡》是《尚书》的一篇,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古的经学文献之一。称《尚书·禹贡》,简称《禹贡》。作者不详。内容叙述中国古代地理方物兼均税的作品。全书
- 客家人本文属于客家系列的一部分台湾客家人,是指具有汉族客家民系认同的台湾人,为台湾第二大族群。其母语为台湾客家话,历经早期、明郑时期、清治时期皆能通行于台湾的客家地区,在日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