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

✍ dations ◷ 2025-09-16 05:07:15 #凝血
血液凝固,或称为凝血指的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除两个新发现的凝血因子外,其余的凝血因子按发现的先后顺序,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Nomenclature of Blood Clotting Factors)以罗马数字统一命名。激活后的凝血因子,在其名字的右下方以字母“a”标注。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有凝血因子I,II,III,IV,V,VII,VIII,IX,X,XI,XII,XIII,XIII等,因子XIII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VI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叙述方便,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form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or)、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conversion of prothrombin to thrombin)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conversion of fibrinogen to fibrin)。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有两类不同的机制(内源途径和外源途径),这两套机制最后汇总于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形成,因此后两者也被称为共同途径(common pathway)。 由于出血是需要紧急处置的,因此,正常情况下,凝血过程是迅速的。为了做到这一点,凝血机制内部采用级联机制(cascade mechanism)逐级放大凝血信号,并有很多正反馈环节加强凝血过程。此外,凝血机制也和其它止血机制(尤其是血小板血栓形成机制)相互作用(cross talk),彼此加强和促进。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正常情况下意外形成血栓,或者出血部位形成的血栓不受控制,机体还有抗凝机制和纤溶机制对抗凝血机制。传统上依据触发因素是否存在于血液内部,将本阶段的机制分为内源途径(intrinsic pathway)和外源途径(extrinsic pathway)。内源途径通常较慢,而外源途径则比较迅速。在实际的生理过程中,这两个途径常常交织在一起;而在病理情况下,似乎外源途径更重要。这是内源途径和外源途径均汇总于此。 FⅩa在磷脂(由周围组织及血小板提供)的存在下,与钙离子和FⅤ形成FⅩa-Ca2+-FⅤ复合物,此复合物就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又名凝血活酶),可将凝血酶原水解为凝血酶。凝血酶反过来可将FⅩa-Ca2+-FⅤ复合物中的FⅤ激活为FⅤa,形成FⅩa-Ca2+-FⅤa复合物,它激活凝血酶原的能力更强。在FⅩa-Ca2+-FⅤ/FⅤa复合物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凝血酶激活凝血酶原的能力比FⅩa-Ca2+-FⅤa复合物还强,可形成一个强烈的正反馈环路。凝血酶作用下,一个纤维蛋白原分子释放四个小肽(两个A肽和两个B肽)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可自发地通过氢键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形成网状的纤维蛋白束(fibrin fiber)。这种网状结构俘获了很多血细胞,其中包括血小板。血小板释放出的FⅩⅢ被凝血酶激活后,可催化纤维蛋白单体之间的共价交联反应。此外,血小板的收缩通过牵拉纤维蛋白束使血栓收缩,挤出多余的液体,被挤出的液体就成为血清(serum)。 血栓的收缩可使血栓进一步固实,同时也使血管的破口缩小。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 ·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其他/一般凝血功能检验项目:BT · 凝血酶凝血时间  · 蛇静脉酶凝血时间 · dRVVT · 凝血弹性描记法细菌性:梅毒(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华氏试验、FTA-ABS) · 立克次体(Weil-Felix 试验) · 幽门螺杆菌(HelicoCARE 直接试验) · 链球菌(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滴度) 其他:

相关

  • 语素语素(Morpheme)又称形态素、义基,在语素构词学里指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在口语中,语素是由音位这一种能区别的最小声音单位所组成的,而在文字形式语言中,语素则
  • 过敏反应过敏(希腊语:ἀλλεργία; 德语、法语: Allergie;英语:allergy, allergic diseases)为人体接触环境中部分对一般人影响不大的过敏原因子后,所引发的一系列超敏反应现象,人体对
  • 酒(英语:Alcoholic beverage),其中含有0.5%至96%的酒精(即乙醇)。为人类饮用历史最长的加工饮品之一,由植物发酵制成。相传灵长类动物有着储存果实的习惯,有时会因自然发酵意外酿成
  • 双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恶性高热恶性高热、致命高热(英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是病人因全身麻醉而导致的严重反应,是因为使用特定全身麻醉药而引发的罕见危及生命病症(英语: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 医学专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专科(specialty)是指医学中有关各医
  • 溶细胞素溶细胞素(Cytolysin),亦作溶胞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分泌的对特定细胞有毒性的物质。这类物质通常是通过让靶细胞因裂解而溶解而起效的。通常,溶细胞素会因对某一类细胞
  • 头颈癌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s)是指位于头颈部位,除了脑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较常见有口腔癌、鼻咽癌,另外还有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鼻窦癌、唾液腺癌以及甲状腺癌等。头颈
  • 下背痛下背痛(英语:low back pain,LBP),也称腰痛,是常见背部肌肉骨骼伤病(英语:Musculoskeletal disorder),对许多民众生活构成影响。疼痛感可能为钝痛感,也有可能成刺痛。下背痛可按照时程分
  • 止吐药止吐剂(英语:Antiemetic),又称止吐药,广义上的止吐药指一切用于治疗恶心与呕吐的药物。由于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由多种因素引起,故不同作用机理的止吐药只能针对其中一种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