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Vis

✍ dations ◷ 2025-08-13 03:11:35 #UV-Vi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又称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通过分子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并可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当光的波长减小到一定数值时,溶剂对它产生强烈的吸收,即“端吸收”,样品测试就在“端吸收”的透明界限之内。常用溶剂的透明界限如下表:成键σ电子由基态跃迁到σ*轨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由单键构成的化合物,如饱和烃类能产生σ→σ*跃迁。引起σ→σ*跃迁所需的能量最大。因此,所产生的吸收峰出现在远紫外区,在近紫外区、可见光区内不产生吸收,故常采用饱和烃类化合物作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的溶剂(如正己烷、正庚烷等)。R吸收带强度较弱,吸收峰在200~400nm之间。分子中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σ*轨道;凡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如N、O、S、P、X等)的饱和化合物都可发生n→σ*跃迁。由于此类跃迁比σ→σ*所需能量较小,一般相当于150~250nm的紫外光区,κ值在l00~l000 L.mol- 1.cm-1,属于中等强度吸收。K吸收带强度较大,吸收峰通常在217~280nm之间;其波长随着共轭体系的加长而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加强。成键π电子由基态跃迁到π*轨道;凡含有双键或叁键(如C═C、C≡C等)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能产生π→π*跃迁。π→π*跃迁所需的能量与n→σ*跃迁相近,吸收峰在200nm附近,属强吸收。B吸收带吸收峰通常在230~270nm之间;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判断芳香族化合物,但当苯环上有取代基且与苯环共轭或在极性溶剂中测定时,这些精细结构会简单化或消失。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π*轨道。含有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化合物能产生这种跃迁。如含有C═O、C═S、-N=O、-N=N-等杂原子的双键化合物。跃迁的能量最小,吸收峰出现在200~400nm的紫外光区,属于弱吸收。E吸收带分E1、E2带;E1带的吸收约在185nm处,E2带约在204nm处,都属强吸收。

相关

  • 政党美国一直有两大主要政党。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最大的两大政党一直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目前共和党是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而美国国会众议院多数党则是民主党。除两党外,还有
  •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英语:Development economics)是经济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对象为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威廉·阿瑟·刘易斯、
  • 苯甲酸苄酯苯甲酸苄酯是由苯甲酸和苯甲醇缩合得到的酯类化合物,有多个重要用途。一种合成方法是以苯甲酸和苯甲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另一种方法是从苯甲醛的季先科反应得到。苯甲
  • 人属人属(学名:Homo)是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现代人即智人是其唯一幸存的物种。然而,有一些学者认为,依DNA的差异性而言,黑猩猩属和人属,在生物学分类上,实在应该归为同
  • 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学名:Homo heidelbergensis)是人属当中,一种已灭绝的物种,石器技术与属于直立人的阿舍利(Acheulean)石器相近。可能是欧洲尼安德特人的直接祖先。而海德堡人的祖先,则可能
  • 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又称弱力或弱核力)是自然的四种基本力中的一种,其余三种为强核力、电磁力及万有引力。亚原子粒子的放射性衰变就是由它引起的,恒星中一种叫氢聚变的过程也是由它启动
  • 核酶核酶(英语:ribozyme,又译核糖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的RNA分子,类似于蛋白质中的酶。在核酶的发现之前,酶,其被定义为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亚铁磁性在物理学中,亚铁磁性物质为不同亚晶格的原子磁矩呈相反的物质,如在反铁磁性中;然而,在亚铁磁性物质中,相反的磁矩不相等,存在自发磁化。该情况发生于,当亚晶格是由不同的材料或不同
  • 南锡南锡(法语:Nancy)是法国大东部大区默尔特-摩泽尔省的首府,位于法国东北部。城市处于默尔特河河边,距离默尔特河上游与摩泽尔河交汇点几千米远。南锡距离巴黎东部281千米远,距离斯
  • 南部联邦管区南部联邦管区(俄语:Юж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罗马化:Yuzhny federalny okrug)位于俄罗斯西南部,是目前俄罗斯的联邦管区之一。介乎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哈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