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甲型冠状病毒2型
✍ dations ◷ 2025-08-30 03:13:42 #甲型冠状病毒2型
雪貂冠状病毒(Ferret coronavirus)是甲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可感染雪貂,分为雪貂肠冠状病毒(FRECV)与雪貂全身性冠状病毒(FRSCV)两型。此病毒与水鼬冠状病毒(MCoV)关系接近,可能共同组成一物种甲型冠状病毒2型(Alphacoronavirus 2)。雪貂冠状病毒造成的感染可分为两类,一是雪貂肠冠状病毒(ferret enteric coronavirus、FRECV)造成的流行性卡它性肠炎(Epizootic catarrhal enteritis、ECE),一是雪貂全身性冠状病毒(ferret systemic coronavirus、FRSCV)则造成类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症状。流行性卡它性肠炎最早于1993年3月在美国东岸被报导,最明显的症状为鲜绿色的腹泻,因此又被称为绿色黏液病(green slime disease),此疾病的传染力很强,但致死率一般低于5%,在年长的雪貂中症状较严重。研究人员以电子显微镜观察被感染雪貂的肠细胞,发现了冠状病毒颗粒,后来序列分析显示此病毒属于甲型冠状病毒属,即雪貂肠冠状病毒(FRECV),且在该属中,此病毒的亲缘关系与甲型冠状病毒一型(猫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关系较为接近,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人类冠状病毒229E的关系较远。2004年西班牙首先报导了雪貂中类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疾病,不久后美国亦发现此疾病,后续研究显示此感染是冠状病毒造成,即雪貂全身性冠状病毒(FRSCV),且此病毒与雪貂肠冠状病毒的关系较与同属其他病毒的关系接近。此疾病的症状包括腹泻、倦怠、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肠胃症状,以及下肢局部麻痹(英语:paresis)、共济失调、震颤与癫痫等神经性症状。雪貂肠冠状病毒(FRECV)的基因组约长28500nt,除冠状病毒皆有的复制酶和刺突蛋白(S)、膜蛋白(M)、外膜蛋白(E)与衣壳蛋白(N)等四种结构蛋白外,此病毒在刺突蛋白与外膜蛋白的基因有一开放阅读框,编码一辅助蛋白3c,另外在基因组的最3端(衣壳蛋白基因的下游)还有两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x与7b等两个辅助蛋白。序列分析显示甲型冠状病毒属中,雪貂冠状病毒与水鼬冠状病毒(mink coronavirus、MCoV)的关系较为接近,两者可能组成同一物种,即甲型冠状病毒2型(Alphacoronavirus 2)。水鼬冠状病毒在衣壳蛋白序列下游除3x与7b外,还编码了一辅助蛋白7a,不见于雪貂冠状病毒中。雪貂冠状病毒与水鼬冠状病毒共同组成甲型冠状病毒2型(Alphacoronavirus 2),在甲型冠状病毒属中,甲型冠状病毒2型可能是甲型冠状病毒1型的姊妹群,与同属其他病毒的关系则较远。
相关
- 松冈洋右松冈洋右(1880年3月4日-1946年6月27日),日本外交官、政治家。处理过日本退出国际联盟,签定日德意三国联盟,日苏中立条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前日本外交的多次重要
- 鲛齿鲸鲛齿鲸(学名Squalodon),又名原鲛鲸或鲨齿鲸,是一属已灭绝的鲸鱼,属于鲛齿鲸科。鲛齿鲸最初由Grateloup于1840年所命名,并被认为是属于禽龙类的恐龙,但后来被重新分类。鲛齿鲸的学名
- 毒参毒参属(学名:Conium)是伞形目伞形科下的一个属,为二年生草本植物。该属约有4种,毒参(Conium maculatum)为模式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和北美洲。
-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德语: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他在二十多岁时高水准的木刻版
- 圣菲圣菲(英语:Santa Fe,纳瓦霍语:Yootó),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州府,它的名字来自于西班牙语,是“神圣的信仰”的意思。2000年人口普查时它有62,203居民。它也是圣菲县的政府所在地。为了
- 混农林业混农林业(英文:Agroforestry或Agro-sylviculture)或称农林间作、农业森林学、混农森林学、农用林业、农林混作系统、混林农业等,是一种结合林业与农业间土地利用的研究学科或者
- 眼皮眼睑俗称眼皮、目胞,位于眼眶(英语:Orbit (anatomy))以内、眼球以外,是保护眼球的主要器官。眼睑分为上睑和下睑,分隔上下睑的裂缝称为睑裂。睁眼时上下睑分开,闭眼时上下睑贴合。
- 力量投射力量投射是一个用在政治学上的术语,指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本土的地方表现出武力和其他一些威胁。这种能力在国际关系是一个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军事上,与此类似的词是“
- 醛基.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杨弘远杨弘远(1933年3月25日-2010年11月18日),生于湖北武汉,祖籍湖南长沙,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湖南省长沙市。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