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门区
✍ dations ◷ 2025-08-08 23:07:54 #石门区
坐标:25°17′25″N 121°34′07″E / 25.290412°N 121.568491°E / 25.290412; 121.568491石门区是台湾新北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为一个滨海的小渔里,也是台湾最北端的行政区,区内除渔获外另有出产桶柑、花生、茶叶等农产品,“石门粽”也相当有名。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在区内有个被称为“石门洞”的海蚀门,本区的富贵角灯塔亦是台湾本岛最北的点。值得留意的是,负责供应新北市与桃园市民生用水的石门水库虽然名字中也有“石门”两字,但却与石门区无关,该水库实际位置是位于桃园市大溪区、龙潭区、复兴区与新竹县关西镇的交界处。石门区地名最早出现于1694年(康熙33年), 郑开极所编修之《福建通志》,“石门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圆门,故名”。道光年间台湾采访册记载“石门汛(离艋舺十二里,外委一员,兵三十名),属艋舺沪尾水师管辖。” 1871年(同治10年),杨浚《淡水厅志》记载“海岸石门”为淡北外八景之一。日治时期1920年(大正9年),日本政府因《臺灣街庄制》改设石门庄。1930年台湾总督府颁布《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并于1933年(昭和8年)第一回台湾总督府“国指定之史迹名胜及天然纪念物”,公告《海蚀石门》(台北州淡水郡石門庄下角字石门)为天然纪念物。1945年光复后因袭改设石门乡,2010年(民国99年)12月25日因应新北市升格改制为石门区。麟山鼻上的安山岩熔岩长年受风沙的长年磨刮,变成布满擦痕的岩面与尖锐棱线,即所谓之风棱石(英语:Ventifact)。沙丘中之风棱石有时具有三个面,两面光滑,另一面较粗糙的向下与地面接触,光滑面乃因风力搬运之细沙打磨成光面,面与面之间的棱很尖锐,故又称三棱石或三面石。藻礁是由藻类分泌制造钙质或硅质,经长年堆积而成的礁体,与珊瑚礁都属于生物礁(biotic reef, bioherm)。石门区的藻礁以麟山鼻岬角、富贵角西侧、及富贵角东侧至石门洞间的海岸最多,藻礁以辉石安山岩块为基盘,生长至高潮线位置,每年四、五月,石莼为主的藻类生长茂盛,而呈翠绿。麟山鼻岬角为70-80万年前,竹子火山喷发造成大量的安山岩质熔岩流向北流动, 于末端所形成的岬角。火成岩的熔岩,地壳变动产生折皱、断层节理、海蚀地形及风积沙丘及风蚀(风棱石)地形,形成丰富的地质景观。麟山鼻岬角东侧海湾沙滩,常夹杂着由安山岩风化后,残留的磁铁矿砂,于波浪淘洗过后在沙滩上呈黑黑的一层,在强烈东北季风吹拂下,积成沙丘地形。富贵角岬角位台湾本岛的最北端,与麟山鼻的形成原因相同。另一特色,乃富贵角是与麟山鼻之间的海岸有藻礁,沙中由许多藻礁及贝壳碎屑所构成,颜色较白,称为白沙湾。
相关
- 玻利维亚出血热马秋波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英语:Bolivian hemorrhagic fever,简称BHF,别名有black typhus、Ordog Fever等)是一类由感染马秋波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该疾病为人畜共通传染病,起
- 白令海峡白令海峡(英语:Bering Strait、楚科奇语:Эʼрвытгыр、俄语:Бе́рингов проли́в),或译白林海峡,是太平洋的一个海峡,位于亚洲最东点的迭日涅夫角(169°43' W)和
- 科斯岛科斯岛(希腊语:Κως,希腊语发音:,英语:Kos或Cos,英语 发音: /kɒs/或/kɔːs/)是希腊南斯波斯泽斯群岛(英语:Southern Sporades)或十二群岛中的一个岛屿 ,傍土耳其的哥科瓦海湾(Gökova)
- 失禁失禁(英语:Incontinence)可以指:
- 跨学科领域科际整合(英:Interdisciplinarity),或译交叉学科、学科间研究,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合作,在同一个目标下进行的学术活动。科际整合的项目通常源于对单一学科无法、或是无意
- 顺反子顺反子,也做作用子,它于1955年由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本兹尔提出的,他称基因内部的功能互补群为顺反子。顺反子通过顺反试验确定,如两个位点可以互补,则两个位点不属于一个顺反子;如两
- 早期尼德兰画派早期尼德兰绘画也称佛兰芒原始绘画(荷兰语:Vlaamse Primitieven)是15及16世纪北方文艺复兴时勃艮第及哈布斯堡统治时的尼德兰地区的绘画作品,布鲁日、根特、图尔奈及布鲁塞尔是
- 时间终结时间终结(英语:End Time)是三大宗教——犹太教 、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中的末世论和印度教及佛教中的“末日景象”中所提及的一段时期或一个转捩点。于犹太教中,“时间终结”是指弥
- 普利昂蛋白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吠陀宗教印度吠陀时期兴都教(前1500年至前500年间)为印度河流域当地人们的原始信仰,被称为吠陀教(英语:Vedism)、吠陀宗教、早期印度教(ancient Hinduism)英国人称为婆罗门教(英语:Brahm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