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拉契亚龙属

✍ dations ◷ 2025-08-13 01:34:42 #上白垩纪恐龙,北美洲恐龙,阿尔伯塔龙亚科

阿巴拉契亚龙属(学名:)是暴龙超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如同其他的兽脚亚目,阿巴拉契亚龙是双足的猎食动物。目前只有发现一个幼年个体的骨骼,从而得知阿巴拉契亚龙的身长超过7米长,重量约600公斤。阿巴拉契亚龙是北美洲东部最为完整的兽脚亚目恐龙。

阿巴拉契亚龙是以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地区为名,这也是它所生活的白垩纪大型岛屿的名字。这两个都是以阿帕拉契山脉来命名的。目前只有一个物种,就是蒙氏阿巴拉契亚龙(),种小名是以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县为名。阿巴拉契亚龙是于2005年被汤玛斯·卡尔(Thomas Carr)、汤玛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等人描述及命名的。

阿巴拉契亚龙的化石是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东部的迪莫波利斯白垩岩组发现的。这个地层被估计是于上白垩纪的坎帕阶中期形成的,距今约7700万年前。

阿巴拉契亚龙的化石只有一个部分骨骼,包括头颅骨及下颌、几节脊椎、部分骨盆、及大部分后肢。这些化石都存放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麦克韦恩科学中心。它的头盖骨有几处颅骨缝,可见它并非成年个体。虽然有几个骨头已经被压碎,但这个标本仍然提供很多资料,并显示出一些它的独有特征或衍征。有几个衍征是在头颅骨上,趾爪的近身体处有不寻常的突出部。虽然暴龙超科恐龙的鼻端上有不同程度的冠饰,但阿巴拉契亚龙的鼻端冠饰上,上有一列骨质瘤,沿者鼻骨接合处排列,共有六个,类似亚洲的分支龙。与年代较早、同样生存于北美洲东部的伤龙相比,阿巴拉契亚龙有明显的不同,而且更为衍化。

阿巴拉契亚龙的两节尾椎是固定在一起的,这有可能是因某些创伤后的骨折愈合。

虽然阿拉巴契亚龙只有一个标本,但相当完整,足以进行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第一个研究在它未被命名前已经进行,并且发现它是属于暴龙科下的阿尔伯塔龙亚科,此亚科也包括阿尔伯塔龙及蛇发女怪龙。最初的命名研究也包括演化支分析,并发现阿拉巴契亚龙是属暴龙科以外,暴龙超科的原始物种。但是,亚洲的分支龙及独龙、英格兰的始暴龙都被排除在此分析之外。在命名当时,也还没叙述早期的帝龙及五彩冠龙。这些没被研究的物种可能会对亲缘分支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关

  • 和平条约和平条约,简称和约,是敌对双方所签署的一种条约,主要用以正式结束战争和武装冲突,签订双方通常是国家、政府或政治实体。当条约签署完成之后,双方的敌对状态将会结束。此与停战协
  • 詹姆斯·M·布坎南小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英语:James McGill Buchanan, Jr.,1919年10月3日-2013年1月9日),经济学家,以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而闻名,他也因此获得198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布坎南出生于
  • 先锋派先锋派(法语:avant-garde,已被英语吸收,对应英文意为front guard、advance guard或vanguard,直译为“前卫”)常指涉新颖的或实验性的作品或人物,尤其是对于艺术、文化及政治的层面
  • 尼斯语尼斯语(niçois,也称为nissart或niçart)是法国尼斯市以及附近一些属于旧尼斯省的地区的居民使用的语言,是奥克语普罗旺斯方言的一种。在希腊城邦福凯亚(Phocaea)建立以前,尼斯地区
  • 铁素体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
  • Are you Alice?《Are you Alice? - Drink me.》封面《Are you Alice?》(日语:アー・ユー・アリス?)是日本剧本、小说家二宫爱以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为背景而虚构
  • 弗拉基米尔·赫尔曼弗拉基米尔·赫尔曼(捷克语:Vladimír Herman,1929年1月24日-2015年5月26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之一,1989年天鹅绒革命辞职。
  • 龚大稔龚大稔(?-?),字士登,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应天府乡试第五十一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八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四名进士。累官广东佥事。家居
  • 霍祝三霍祝三(1879年-1965年6月11日),原名居华,男,陕西绥德人,中国社会活动家、政治人物,曾任绥德分区行政公署专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 御制大诰武臣御制大诰武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四编明大诰的最后一编。大诰武臣写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末,颁布刊行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全文共32条,辑录管军武臣之罪例,结以《敕谕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