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拉契亚龙属

✍ dations ◷ 2025-09-12 20:01:22 #上白垩纪恐龙,北美洲恐龙,阿尔伯塔龙亚科

阿巴拉契亚龙属(学名:)是暴龙超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如同其他的兽脚亚目,阿巴拉契亚龙是双足的猎食动物。目前只有发现一个幼年个体的骨骼,从而得知阿巴拉契亚龙的身长超过7米长,重量约600公斤。阿巴拉契亚龙是北美洲东部最为完整的兽脚亚目恐龙。

阿巴拉契亚龙是以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地区为名,这也是它所生活的白垩纪大型岛屿的名字。这两个都是以阿帕拉契山脉来命名的。目前只有一个物种,就是蒙氏阿巴拉契亚龙(),种小名是以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县为名。阿巴拉契亚龙是于2005年被汤玛斯·卡尔(Thomas Carr)、汤玛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等人描述及命名的。

阿巴拉契亚龙的化石是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东部的迪莫波利斯白垩岩组发现的。这个地层被估计是于上白垩纪的坎帕阶中期形成的,距今约7700万年前。

阿巴拉契亚龙的化石只有一个部分骨骼,包括头颅骨及下颌、几节脊椎、部分骨盆、及大部分后肢。这些化石都存放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麦克韦恩科学中心。它的头盖骨有几处颅骨缝,可见它并非成年个体。虽然有几个骨头已经被压碎,但这个标本仍然提供很多资料,并显示出一些它的独有特征或衍征。有几个衍征是在头颅骨上,趾爪的近身体处有不寻常的突出部。虽然暴龙超科恐龙的鼻端上有不同程度的冠饰,但阿巴拉契亚龙的鼻端冠饰上,上有一列骨质瘤,沿者鼻骨接合处排列,共有六个,类似亚洲的分支龙。与年代较早、同样生存于北美洲东部的伤龙相比,阿巴拉契亚龙有明显的不同,而且更为衍化。

阿巴拉契亚龙的两节尾椎是固定在一起的,这有可能是因某些创伤后的骨折愈合。

虽然阿拉巴契亚龙只有一个标本,但相当完整,足以进行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第一个研究在它未被命名前已经进行,并且发现它是属于暴龙科下的阿尔伯塔龙亚科,此亚科也包括阿尔伯塔龙及蛇发女怪龙。最初的命名研究也包括演化支分析,并发现阿拉巴契亚龙是属暴龙科以外,暴龙超科的原始物种。但是,亚洲的分支龙及独龙、英格兰的始暴龙都被排除在此分析之外。在命名当时,也还没叙述早期的帝龙及五彩冠龙。这些没被研究的物种可能会对亲缘分支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关

  • 荷兰 (地区)荷兰(荷兰语:Holland)是位于荷兰王国本土西岸的一个地区和前省份。“荷兰”一词也经常被以部分代整体地用来描述整个荷兰王国;这一用法广泛受到接受,但有一部分人,尤其是来自荷兰
  • 巴巴角坐标:39°28′47″N 26°03′50″E / 39.4796904°N 26.0639691°E / 39.4796904; 26.0639691 巴巴角(英语:Cape Baba)位于安那托利亚的最西端,同是也是全亚洲大陆的最西端,是欧、
  • 251年
  • 1856年
  • MO作战MO作战(日语:MO作戦,Mo Sakusen),或称为莫士比港行动,是大日本帝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作战代号,主要目标为攻击并控制澳属新几内亚以及诸多太平洋上的小岛,以达到孤立澳洲及
  • 加州 (消歧义)加州可以指:
  • 证言法证言法,又称为名人证言法或代言,是一种普遍使用于广告及宣传的手法,让知名公众人物或一般民众利用书面或实际演说的方式,替特定事物证明或背书,借此提高事物的可信度。证言法现在
  • 三齿驼蝶螺三齿驼蝶螺(学名:),是有壳翼足目驼蝶螺科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浅海沙底。三齿驼蝶螺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地中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佛得角与缅因湾)、
  • A18高速公路 (意大利)A18高速公路(意大利语:Autostrada A18)是意大利一条高速公路,自西西里岛东北部的墨西拿,沿该岛东岸向南,完成后将以杰拉为终点、全长208.5公里。目前分南北两段通车:墨西拿至卡塔尼
  • 约翰·卢德维格·鲁内贝里约翰·卢德维格·鲁内贝里(瑞典语:Johan Ludvig Runeberg,1804年2月5日-1877年5月6日),芬兰民族诗人,以瑞典语进行创作。约翰·鲁内贝里是芬兰国歌《我们的国家》的作词者。芬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