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膝外翻
✍ dations ◷ 2025-11-21 23:30:43 #膝外翻
膝外翻(英语:Genu valgum),又名X型腿,是指双腿伸直时膝关节形成一个角度使两膝相互接触。严重的外翻畸形通常使得双腿同时伸直的时候让两侧足部无法相互接触。外翻意味着膝关节的远端(即小腿)向外弯曲,这种情况下膝关节及其近端(即大腿)看起来是向内弯曲的。站立且两膝彼此接触时如果两侧足部也能彼此接触,属于轻度的膝外翻,常见于2至5岁之间的儿童,通常会随着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但状况也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或恶化,特别是如果有相关疾病,比如佝偻病。先天性或未知原因者称为“特发性膝外翻”。其他全身性疾病也可能相关,例如施耐德结晶性角膜失养症(英语:Schnyder crystalline corneal dystrophy),这是一种常伴有高血脂症的染色体显性疾病。通常与基因有关。肥胖是主要的促成因素。营养不良也可能致病,比如钙质和维生素D缺乏,但较为少见。过量的氟可导致膝外翻、骨质疏松、骨质硬化(英语:Osteosclerosis)。外翻程度在临床上可透过“Q角”(英语:Q angle)来估算,Q角是由髂骨前上棘(英语: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到髌骨的线和髌骨到胫骨结节(英语:Tuberosity of the tibia)的线所形成的夹角角度。女性膝伸展时Q角应小于22度,膝弯曲90度时Q角应小于9度。男性膝伸展时Q角应小于18度,膝弯曲90度时Q角应小于8度。男性典型Q角为12度,女性为17度。利用投射放射影像(英语:Projectional radiography)(X光检查),内翻或外翻畸形的程度可以通过髋膝踝角来量化,该角是股骨机械轴线与踝关节中心之间的夹角角度。成人的正常角度为内翻1.0°到1.5°之间。儿童的正常角度随年龄而异。髋膝踝角髋膝踝角随年龄而异,时为内翻(Varus),时为外翻(Valgus),上图为平均值加95%预测区间(英语:prediction interval)膝外翻的人常内侧足弓塌陷,使内踝低于外踝。膝外翻的成年人容易受伤并出现慢性膝关节疾病,例如髌骨软骨软化症(英语:Chondromalacia patellae)和骨关节炎,后续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和行走问题。对于儿童来说,两到五岁之间有膝外翻是正常的,长大后几乎所有外翻都会消失。如果症状持续或来自遗传,医生常会开立夜用矫正鞋或小腿支架逐步将腿移回正位。如果病情持续或恶化,可能需要手术以处理疼痛和并发症。可用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下段股骨调整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减轻体重和使用低冲击运动取代高冲击运动可以帮助减缓病程进展。每走一步,病患体重会对外翻的膝关节施加扭力,其效应随着外翻角度增加或体重增加而增加。复健科医师或物理治疗师可帮助病患学习如何妥善使用腿部肌肉支撑骨骼结构并改善病情。较罕见的,某些膝外翻的骨畸形被追踪诊断是由于缺乏骨骼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素,比如佝偻病(缺乏骨骼营养,尤其是饮食中的维生素D和钙)或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治疗其根本的维生素缺乏可帮助回复正常骨骼发育。
相关
- B细胞B细胞(B淋巴球)有时称之为“朝囊定位细胞”(bursa oriented cells),这是因为它们首次在鸡的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被提及的关系。在肠道的派亚氏腺体(Peyer's glands)中的淋巴组
- 可见光可见光谱(Visible light)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看见(感受得到)的部分。这个范围中电磁辐射被称为可见光,或简单地称为光。人眼可以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一般是落在380到760纳米 。对应
- 吸虫纲见内文吸虫(学名:Trematoda)是寄生虫的一种,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的总称,也称为瓜仁虫。一些吸虫也被称为二口虫(拉丁语:Distoma)。其名由来是因为它的口吸盘和腹吸盘都被认为是口
- 天冬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spartate Transaminase,缩写 AST),也称作谷草转氨酶(SGOT),是一种磷酸吡哆醛蛋白质,也可以作用于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EC 2.6.1.1)。谷草转氨酶
- 碘131碘-131(Iodine-131),也称放射碘(Radioiodine),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比碘的稳定性核素碘-127的原子核的中子数多4个。碘-131是人工核裂变产物,正常情况下在自
- Ge锗(Ge,原子量:72.630(8))共有45个同位素,其中有4个同位素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齿龈颤音齿龈颤音是辅音的一种类型, 在很多语言中使用,如俄语、藏语、西班牙语、亚美尼亚语和波兰语、意大利语、瑞典语、德语、阿拉伯语、挪威语、冰岛语、芬兰语、马来语、蒙古语、
- 杂交探针杂交探针(英语:Hybridization probe)是一小段单链DNA片段(十几到几百个碱基),用于检测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双链DNA加热变性成为单链,随后用放射性同位素(通常用32P)、荧光染料或者酶
- 于起峰于起峰(1958年4月-),中国实验力学、光测图像技术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生于广东丰顺,原籍山东威海。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198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
- 同性恋病男同性恋免疫缺乏症(英语: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是1982年提出,在艾滋病拥有合理的作为综合征的医学解释之前,用于描述“一系列的意料之外的病例”也是用来代指艾滋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