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维尔公园

✍ dations ◷ 2025-08-26 08:12:03 #基维尔公园

极伟园(英语:Gilwell Park),港澳译作基维尔公园,是以童军、女童军、学校与其他青少年团体为对象的营地(英语:Campsite)与活动中心(英语:Scout Activity Centre)。这个营地也提供场地作为训练与会议中心使用,更可以举办婚礼、生日派对等社交活动。极伟园的面积共44公顷(109英亩),位于艾坪森林区(英语:Epping Forest (district))苏厄德斯通伯里(英语:Sewardstonebury),地理位置靠近伦敦清福德。

在中世纪后期,这个地区原本是一座农场,并逐渐发展成一处富裕的地产;但随后逐渐没落,直到1900年以前处于失修状态。1919年,童军总监(英语:Scout Commissioner)威廉·德·布瓦·麦克拉伦(英语:William de Bois Maclaren)买下了这块土地,并赠送给英国童军总会作为伦敦童军的营地与童军服务员的训练场所。由于全球所有国家的童军服务员都会来极伟园进行木章训练,因此这个地方成为世界童军运动的地标之一。

极伟园的设施包含露营场、室内住宿场所、古迹、童军活动纪念碑与户外冒险活动。此营地最多可容纳1万人,全年都会定期举办相关的童军活动。

极伟园也是英国童军总会中9个童军冒险中心(英语:Scout Adventures (The Scout Association))之一,称为极伟园童军冒险中心。

极伟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407年,当时约翰·乌克(John Crow)取得了一块称为盖迪弗兹(Gyldiefords)的土地,也就是后来的极伟园。1407年至1422年,乌克将这块土地卖给李察·罗尔夫(Richard Rolfe),其名称变成为人所知的基尔罗尔夫斯(Gillrolfes),其中“Gill”在古英语当中称为“狭谷(英语:Glen)”。1422年,随着罗尔夫过世,这块地方被分成不同部分,各自命名为“大极伟”(Great Gilwell)与“小极伟”(Little Gilwell)。这两块土地名称中的“well”,来自于古英语的“wella”,也就是“泉”的意思。从那时候起,极伟农场(Gilwell Farm)的农舍开始建立起来。

当时,与极伟相邻的5.6公顷(14英亩)土地被李察·奥斯本(Richard Osborne)买下。1442年,他建立了一栋大型住宅,称做奥斯本厅(Osborne Hall),矗立了300年。传说在16世纪早期,亨利八世拥有这块土地,并为了他的儿子爱德华建立了一栋狩猎小屋。大约在1736年,拦路强盗迪克·特平(英语:Dick Turpin)开始利用极伟的森林隐藏自己,并针对前往伦敦的旅客与货物进行埋伏与抢劫。

1754年,威廉·斯克里希尔(William Skrimshire)买下了大小极伟与奥斯本地产中含奥斯本厅的一半土地。斯克里希尔拆除了旧的奥斯本厅,并重新建造了一个新的奥斯本厅;这栋建筑如今被称为白屋(White House)。白屋内的建筑木料皆可以追溯回奥斯本厅改建的时期,没有任何非此时期的木料出现。1771年,雷纳德·雀西里安(Leonard Tresilian,?─1792年)买下了这栋地产,并扩大了土地持有范围与房屋大小

雀西里安的第一任妻子玛格丽特·荷兰(Margaret Holland)在育有3名女儿后英年早逝,之后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伊丽莎白·福森(Elizabeth Fawson)。雀西里安为了能够让极伟留给他的大女儿玛格丽特(Margaret,与第一任妻子同名,1750年─约1844年),他与福森的父亲签订了一份详尽的婚前协议。1792年,雀西里安过世,大女儿玛格丽特嫁给了威廉·巴塞特·钱纳利(William Bassett Chinnery,1766年─1834年),钱纳利的兄长即为画家乔治·钱纳利

钱纳利家族当时很富有且具有影响力;1800年,威廉·钱纳利的父亲老威廉·钱纳利拥有一艘名为“极伟”的商船。威廉与玛格丽特·钱纳利夫妇原先居住于伦敦,然后在结婚3年后的1792年继承了极伟,并于1793年迁入。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奥斯本厅改名为“极伟厅”(Gilwell Hall)。威廉·钱纳利在之后15年,与他的妻子一同扩张了极伟的土地持有范围,转变成一座含有花园、园道与塑像的乡村庄园;当时花园、园道与建物修改的部分,直到21世纪仍然保留。1812年3月12日,因威廉·钱纳利在他服务的英国财政部中,被举发有金额较低的的贪污行为,而被拔除所有职务。1812年7月2日,玛格丽特·钱纳利被迫签约,将极伟的地产过继到英国国库。

1790年代至19世纪期间,钱纳利家族曾相当显赫,英格兰的贵族成员经常来造访极伟,尤其是乔治三世更是经常造访;其摄政王即后来的乔治四世,也是常客。当时乔治三世的七子阿道弗斯王子成为钱纳利家族的好友,曾居住在极伟一段时间,更成为乔治四世在极伟的地陪。

1815年,吉普林·戈斯特(Gilpin Gorst)于公开拍卖(英语:public auction)标得极伟地产;1824年,他的儿子将其卖给汤玛斯·厄斯本(Thomas Usborne)。1826年,当伦敦桥改建时,厄斯本买下了一块桥上标有1209年制造的石制栏杆,然后架设在白屋后方的布法罗草坪(Buffalo Lawn)周围。随后,这块地产虽然转手多次,但这些家族却疏于修缮,因此在1900年就已经失修。1911年,当地居民雷蒙德·克雷萧(Reverend Cranshaw)买下这块地产,成为在英国童军总会之前的最后一任所有者

1910年代,极伟的地产状况持续恶化。威廉·德·布瓦·麦克拉伦(英语:William de Bois Maclaren)是苏格兰邓巴顿郡(英语:Dumbartonshire)罗森尼(英语:Rosneath)的出版商与童军总监(英语:Scout Commissioner)。麦克拉伦于伦敦旅行期间,有感于伦敦东区没有一块可供当地童军举办活动的户外场地;于是他联系了罗伯特·贝登堡,后者指派了时任伦敦东区的童军总监派西·班托克·纳维尔(英语:P.B. Nevill)处理此事。

1918年12月20日,麦克拉伦在斯特普尼的童军会馆罗兰德屋(Roland House)晚餐后,同意捐出7,000英镑用于此项计划。这份协议的其中一部分是将寻找适合场地的范围限定在海诺森林(英语:Hainault Forest)与艾坪森林两地。罗浮童军开始在这两个地区寻访,却一无所获;然而一位年轻的助理童军团长约翰·盖费尔(John Gayfer)建议使用已成为赏鸟地点的极伟厅。纳维尔随即造访,虽然建筑状况不佳,但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极伟厅的售价为7,000英镑,刚好符合麦克拉伦的捐款数目;此时其面积共计21公顷(52英亩)。

1919年,极伟厅由麦克拉伦代表英国童军总会买下。纳维尔随后于1919年4月17日的濯足节,首次带领他的罗浮童军开始修缮这处地产。在此次造访中,由于当地地面潮湿不能搭帐棚,所以罗浮童军就睡在果园中的园丁棚子内。他们将这处棚子称为“猪舍”(The Pigsty),虽然破旧,但如今仍然矗立着,成为极伟园当中的第一块童军营地。麦克拉伦当时常常造访极伟园,并协助修缮其建筑物。他随后又为此事额外捐出3,000英镑,因此他对于极伟园的贡献举足轻重。麦克拉伦感兴趣的是能否提供一处露营场所,但贝登堡设想的是将此地建成一处童军服务员的训练中心

极伟园首次正式开幕的日期,原本定为1919年7月19日,但由于当时童军成员要参与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所举行的官方和平大会(Official Peace Festival),因此延期到1919年7月26日周六;所有的邀请函皆为手写以节省经费。1920年代,极伟园完成了大型的重建与建设工作。1930年代,由于经济大萧条造成财务困难,因此只能进行小型的建筑改良。

虽然贝登堡不住在极伟园,但他经常来此露营、讲课、训练与参与会议。1929年,当贝登堡获封男爵时,将他的贵族领地头衔定为“第一代极伟的贝登堡男爵”(1st Baron Baden-Powell of Gilwell),以彰显极伟园作为童军活动中童军服务员训练的重要性。

斧头与圆木的标志起源于1920年代,由极伟园第一任营地总领袖法兰西斯·吉德尼(英语:Francis Gidney)构思,用来将极伟园与英国童军总部区分开来。吉德尼想要将极伟园与户外活动和斥堠(英语:Scoutcraft)联系起来,以别于总部办公室的事业与管理性质。在童军服务员的原始木章训练课程中,经常可以见到斧头的刀刃部分砍入一根圆木当中,用以保证安全。吉德尼见到这个场景后,就选择了斧头与圆木,作为极伟园的图腾。后来这个标志与木章训练课程有着强而有力的连结,并仍然用于木章训练相关的证书、旗帜与其他相关物品上

相关

  • 锯齿缘睫状体是眼球壁葡萄膜的中部环形增厚部分,宽约6毫米,通过晶状体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内表面有许多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外表面有睫状肌(平滑肌),在睫状肌和晶状体之间有透
  • 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又称福建三十六姓、久米三十六姓,是对明朝迁居琉球的福建人三十六姓的总称,多来自福州和漳州两地。据《明史·琉球传》记载,1372年,琉球中山王察度向明朝朝贡。1392
  • 凯飒凯飒 (德语:Joe Kaeser, 1957年6月23日-)是一位德国企业家,中文名叫凯飒。1957年出生于西德巴伐利亚州阿恩布鲁克。1980年加入西门子公司,曾经担任各处要职,2013年7月接替罗旭德担
  • 约翰·菲利普·苏萨约翰·菲利普·苏萨(英语:John Philip Sousa,1854年11月6日-1932年3月6日)是浪漫主义时代后期的一位美国作曲家及指挥家,主要的作品是美国军旅及爱国进行曲,他亦因此而享负盛名。在
  • 武光玡武光玡(越南语:Vũ Quang Nhạ/.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
  • 弗朗茨·施坦格尔佛朗兹·保罗·斯坦格尔(德语:Franz Paul Stangl,1908年3月26日—1971年6月28日),或译弗朗茨·保罗·史坦格尔、弗朗茨·保罗·施坦格尔。出生于奥匈帝国,后进入纳粹德国党卫军,在
  • 蒙古国河流列表蒙古国河流列表,列举全部或部分流经蒙古国的河流,并依流域的地理位置排序;支流则由河口至源头排序。
  • 见月和尚墓见月和尚墓,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1年12月30日,授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墓葬。
  • 2011年U19世界青年女子篮球锦标赛2011年U19世界青年女子篮球锦标赛,于2011年7月21日至7月31日在智利举行。得分 篮板 助攻 阻攻 抄截
  • 洪淳瑛洪淳瑛(1937年1月30日-2014年4月30日)是一名大韩民国外交官,任内曾多次派驻社会主义国家,是北方外交中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