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拿破仑时代
✍ dations ◷ 2025-11-19 11:38:30 #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是欧洲和法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体涵盖了法国大革命的第四和最后一个阶段(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国民大会时期,第二阶段是国民立法议会时期,第三阶段是督政府时期)。其大致始于拿破仑·波拿巴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法国执政府,终于百日王朝期间的滑铁卢战役。此后维也纳会议即召开,欧洲版图又恢复到大革命之前。拿破仑带领法国走出革命和战争的焦土,重新实现了政治稳定;其与罗马天主教廷达成和解,废除了国民公会制定的许多激进宗教政策,并在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这部法典确认所有男性成年公民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建立起个人不再依靠出身而是更多依靠自身教育、职业的努力来取得成功的一个唯才是举的社会。民法典还承认了国民大会的许多温和的政策,撤回了由过度激进的国民公会通过的政策。但法典也承认了家长制,这使得妇女和儿童都成为其男性家长的从属。拿破仑在积极整顿国内事务的同时,也试图在整个欧洲范围建立起自己的权威:他的军队征服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占领了许多岛屿,并且迫使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与法国结盟,后者也被迫接受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但英国从始至终反对法国的霸权,未曾屈服于拿破仑。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解体于1812年,当时拿破仑决意入侵俄国,但却低估了其部队可能遭遇的挑战。拿破仑确信沙皇正在与英国密谋,因此亲自率领 60 万大军远征莫斯科,并在莫斯科近郊的博罗季诺击败了俄军。但沙皇早已撤离并烧毁了莫斯科,这使得拿破仑的庞大军队既得不到充分的补给,也没有躲避寒冬的营地。拿破仑只得下令撤退,但俄罗斯的严冬和俄军无休止的骚扰击垮了他的军队,最后只有3万人的部队成功回到法国。各国重新结成反法同盟,终于在1814年攻克巴黎迫使拿破仑退位。1815年拿破仑复辟,反法同盟旋即重新成立,拿破仑又在滑铁卢被以英国为首的联军部队最终击败。受到拿破仑战争和其统治影响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相关
-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又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状腺亢进、甲亢,是一种由于体内过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 四碘甲腺原氨酸(T4,也即甲状腺素)造成的临床症状。而甲状
- 毒素本文所指的毒素(英语:Toxin),是指生物体所生产出来的毒物(poison),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有机化学家路德维希(Ludwig Brieger)所提出。这些物质通常是一些会干扰生物体中其他大分子作用的
- 潮霉素B潮霉素B(Hygromycin B) 是一种由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产生的抗生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一,为微黄褐色粉末。潮霉素B可通过抑制细菌、真菌和一些高等真核生
- 鸟鸟是鸟纲(学名:Aves)动物的通称,是唯一存活至今的恐龙,现代所有鸟类在生物学上也被分类为鸟形恐龙(即鸟翼类)的一部分;鸟纲的全体成员均为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且色彩鲜艳各异
- 貂另见内文貂属(学名 Martes)是食肉目鼬科动物中的一属。大部分貂属动物都居住在树上,以松鼠为食,它们的食物还包括小鸟和蛋。貂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北地区,有多个品种。
- 性性(genus,英语: gender)在语法中是指一个名词或代词的类别,以及形容词、冠词或动词在与名词或代词搭配时发生的屈折变化。性对于名词或代词来说是一种分类,而对于形容词、冠词或动
- 武装冲突武装冲突,指因为争执、对立而发生的军事冲突。国家之间很多矛盾,都是以各种借口先挑起武装冲突,之后再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民族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一般容易引发内战,战
- 伊斯特拉-罗马尼亚语伊斯特拉-罗马尼亚语(Istro Romanian:Rumârește;英语:Istro-Romanian)属于东罗曼语支,或者说是罗马尼亚语的一种方言。位于罗马尼亚之外的所有罗马尼亚语(也称为达科-罗马尼亚语)
- 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关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它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和泰奥多尔·施旺分别在1838年和1839年提出的。然而,其他许多
- 玛丽埃塔玛丽埃塔(英语:Marietta)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科布县中部的一个城市。根据2000年的 人口普查结果, 玛丽埃塔的总人口是58748。2008年, 玛丽埃塔的市长是Bill Dunaway.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