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7线

✍ dations ◷ 2025-05-10 08:11:30 #台7线

TW PHW7.svg

台7线(大溪-公馆)是台湾的一条省道,北起桃园市大溪区,南至宜兰县壮围乡公馆,途经桃园市复兴区、宜兰县大同乡、员山乡、宜兰市,全长128.340公里。在大同、员山二乡,台7线大部分沿兰阳溪修筑。北部横贯公路属于台7线的一部分。

TW PHW7a.svg

台7甲线(百韬桥-梨山),北起宜兰县大同乡栖兰百韬桥,南至台中市和平区梨山,属于中部横贯公路宜兰支线,全长为73.988公里,为第二长的省道支线(最长的为台19甲线)。在日治时期为埤亚南越岭警备道。最初的中横宜兰支线,称之为“台中罗东线”(梨山-罗东),包括今台七丙线牛斗桥至罗东市区的路线。1956年中横公路开工之前,计划路线改成牛斗桥往宜兰市区的路线,称为东西横贯公路宜兰支线,并编为台七线(宜兰-梨山)。北横公路通车以后,栖兰百韬桥至梨山路段改编为台七甲线(栖兰百韬桥-梨山),仍称中横宜兰支线。

TW PHW7b.svg

台7乙线(大埔-三民)全长14.150公里,起点在新北市三峡区大埔,终点在桃园市复兴区三民。原台七线北横公路西端起点位于三峡大埔,后来大溪至三民路段通车,此段改为支线。本线于日治时期曾为埤亚南越警备道路(三峡 - 三民 - 复兴 - 巴陵 - 明池 - 芃芃社 - 栖兰 - 南山)。

TW PHW7c.svg

台7丙线(牛斗-利泽简)西起于宜兰县大同乡牛斗桥,东至宜兰县五结乡利泽简,全长31.337公里,全线位于宜兰县境。1956年中横开工前计划的中横宜兰支线,曾称为罗东梨山线,包括今台七丙线(罗东-牛斗桥)、台七线(牛斗桥-栖兰百韬桥)、台七甲线(栖兰百韬桥-梨山),后来中横宜兰支线改成经由牛斗桥往宜兰市区,罗东-牛斗桥路段成为台七线的支线。

TW PHW7d.svg

台7丁线(双连埤-宜兰)西起于宜兰县员山乡双连埤,东至宜兰县宜兰市,全长16.153公里,全线位于宜兰县境。为2014年7月16日行政院公告解编与重编新路线之一,本路线为原台9甲线宜兰段。双连埤以西路段尚有可通行至福山植物园的道路,但不算在台7丁的路线(此道路约8公里,4k处设有检查哨,需持有入山证才可进入)

孝义→西坑林道20km处→狮坑桥约27到28km→中间不明路段(宜兰县礁溪乡二结村)→阿玉山1225峰→双连埤林道→双连埤49km

台七线

台七甲线

台七乙线

台七丙线

台七丁线

资料来源:Google地图精算

相关

  • 高的国家美国政府认为,美国高度发达的传媒有赖于其自由的新闻环境,其中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新闻自由奠定了基础。殖民地时期北美的第一张报纸被称为“权威报纸”,意指该报纸由英国的殖
  • 吹蚀穴在地质学中,吹蚀穴(又称吹穴或俗称喷泉洞)是指在海蚀洞顶部的对外开口。如果该洞穴的地形合适,当海浪从海蚀洞入口涌入时,会提高洞内压力,造成空气及海水从吹蚀穴喷出,产生一股壮观
  • span class=nowrapFe(NOsub3/sub)sub2/sub/span硝酸亚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NO3)2。硝酸亚铁可由硝酸铁和铁反应制得:硝酸亚铁可以被较高浓度的硝酸反应,氧化为三价铁。和盐酸反应,由于低pH,溶液中的Fe2+会被自身的NO
  • 规范性文件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通过排除法对“红头文件”作了一个笼统的划定,划定“红头文件”为排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乡、镇人民政府
  • 系列菜系是指依据各地饮食风味差异对中国菜进行区分的体系,本身是当代出现的汉语新词。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中国各地饮食差异,仅有物产、食材不同。至宋代经济繁荣,带动餐饮业,方使人
  • 体育课体育课(英语:Physical Education,缩写P.E.)是一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参与者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在不同国家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及目标
  • 世界粮食日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英语:World Food Day)。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于是第20届联合国大会于1979年11月将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
  • 萱侬律萱侬律(又名:“东芭乐园”;泰文:สวน นงนุช ;英文:Nong Nooch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位于泰国的春武里府之素坤逸路的163公里之地段。它是一个占地约两平方公里的热
  • 新加坡理工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英语: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SIT)是一座新加坡的自治大学,成立于2009年。新加坡国会在2014年2月17日通过一项议案,准许该大学颁发自己的学位证书,
  • 韩擒虎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字子通,河南郡东垣县(今河南新安县)人。隋初开国功臣之一。唐朝皇室祖先有李虎,故唐人为了避讳,时称其为韩擒或韩擒豹。韩擒虎身材魁梧,容貌雄杰,性情豪迈,勇而有谋。自幼博览群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韩擒虎在北齐历任河长防主、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白超防主,转任洪超防主。北周太祖赏识之,初仕北周,任新安太守,袭爵新义郡公,以军功升至上仪同。隋文帝时,经高颎推荐,为庐州总管。开皇八年(陈后主祯明二年、588年)十一月隋大举伐陈,擒虎以精兵五百,横江夜渡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