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约纳斯·多内莱蒂斯

✍ dations ◷ 2025-08-22 11:52:53 #克里斯蒂约纳斯·多内莱蒂斯

克里斯蒂约纳斯·多内莱蒂斯(立陶宛语:Kristijonas Donelaitis,拉丁语:Christian Donalitius,1714年1月1日-1780年2月18日)是普鲁士裔立陶宛(英语:Prussian Lithuanians)诗人及信义宗牧师。他住在小立陶宛,是在普鲁士王国中,有许多说立陶宛语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他写了第一部古典立陶宛文的《四季(英语:The Seasons (poem))》诗集,是立陶宛诗的主要作品之一。这首诗集也是立陶宛文学(英语:Lithuanian literature)的经典作品,描述立陶宛农民的日常生活,在农奴制下努力的过程,以及年复一年的生活。

多内莱蒂斯出生在东普鲁士古谢夫附近的古谢夫区。他的父母是农民,拥有他们耕种的田地。他的父亲在1720年过世。他的三个哥哥中,弗里德里希成为柯尼斯堡的金匠,迈克尔继承他父亲的农地,亚当则成为铁匠旅店老板。

1831年,多内莱蒂斯进入了柯尼斯堡克奈普霍夫(英语:Kneiphof)的天主教学校。他住在贫民窟里,常常几天没有东西吃。他于1736年得到奖学金,可以进入柯尼斯堡大学就读。他研读信义宗神学四年,他的世界观受到古典课程、立陶宛研究,以及虔敬主义运动所影响。多内莱蒂斯学了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和希伯来语,阅读许多古典时期作家(例如荷马、赫西俄德、贺拉斯和维吉尔)的作品。多内莱蒂斯在毕业后,任命为涅斯捷罗夫的教会乐长(英语:Cantor (church))。在学校的院长过世后,多内莱蒂斯接续了院长的职务,多内莱蒂斯在1743年时通过了考试,成为了托尔明凯门(英语:Tollmingkehmen)的牧师。

多内莱蒂斯从1743年起就住在托尔明凯门,一直到1780年过世为止。当时托尔明凯门的教区有三十个村庄,居民约三千人,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德意志人,三分之一是立陶宛人。多内莱蒂斯在1744年娶了斯塔卢波宁(Stallupönen)学院院长的遗孀安娜·雷吉娜·奥尔芬特(Anna Regina Ohlefant)为妻。多内莱蒂斯在1747年致力于恢复教区长(英语:rectory),在1756年建立了新的砖砌教堂。1757年正值七年战争,多内莱蒂斯和教区的民众躲到罗明卡森林(英语:Romincka Forest)以躲避俄罗斯帝国陆军。后来多内莱蒂斯回到镇上后,他拒绝赞美沙皇。他在战后重建被烧毁的学校,也赞助建立寡妇的避难所。多内莱蒂斯的兴趣包括制作温度计、气压计、钢琴和小键琴。多内莱蒂斯66岁时在东普鲁士的托尔明凯门(英语:Tollmingkehmen)过世。

多内莱蒂斯的作品都是在他过世后才出版。他至少有写过三首德文的诗(An der Amstrath Donalitius nach dem Verlust seiner Gattin、Der Gott der Finsterniss和Unschuld sei mein ganzes Leben)。他的立陶宛文作品包括六个寓言以及《四季(英语:The Seasons (poem))》。出版商Ludwig Rhesa(英语:Ludwig Rhesa)认为这些以伊索寓言为基础的寓言,是为了他在斯塔卢波宁的学生。其中的语言以及诗的韵律没有像他后期作品那么明显。

他主要的作品《四季》是由Rheza命名。其中包括四个田园诗(英语:idyll),总共2,997个六步格(英语:hexameter)。这个作品是长期的计划,经常修改及重写,没有明显的开头或是结尾。目前只留下二个田园诗,其他的在拿破仑战争时被毁了。整个作品是因为Hohlfeldt牧师在1794年后的抄本才为人所知。Rheza在1809年至1818年之间搜集多内莱蒂斯的作品,编订并且翻译,最后以《四首歌中的一年》(Das jahr in vier Gesängen)出版。这是经过大量修订和审查的版本,只保留了原始作品中的六分之一。Rheza在1824年也出版了多内莱蒂斯的寓言。较完整的《四季》版本是由奥古斯特·施莱谢尔在1865年发行。但此版本受到了Georg H. F. Nesselmann的批评,Nesselmann在1869年发行了另一个版本。

多内莱蒂斯和他的作品都是立陶宛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之后也有许多以他的生活以及其诗集《四季》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立陶宛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在1985年上演了Algimantas Bražinskas的歌剧《Kristijonas》。Bronius Kutavičius的清唱剧《四季》则在2012年演出。

相关

  • 医圣张仲景(150年-219年),名机(《历代神仙通鉴》作玑),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据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写的自序,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
  • 耳蜗植入法人工耳蜗,亦称为“人工电子耳”,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其功能是使重度失聪的病人(聋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与助听器等其它类型的听觉辅助设备不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
  •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种通常由政府主导,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通过改变教育方式、管理方式、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行政设置及划分方式的一种社会进步。
  • 印第安大屠杀列表印第安大屠杀列表,本表列出欧洲人与印地安人之间的屠杀事件。印第安人大屠杀通常指在欧洲人往美洲殖民时欧洲人屠杀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和印第安人回击欧洲白种殖民者失败,最后
  • 日根野弘就日根野弘就(生年不详-1602年7月17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美浓本田城城主。日根野氏是在和泉日根(或日根野,现今的大阪府泉佐野市日根野)一地发祥的一族。自称藤
  • 凯斯霍赖帕坦凯斯霍赖帕坦(Keshoraipatan),是印度拉贾斯坦邦Bund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1119(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1119人,其中男性11065人,女性10054人;0—6岁人口3433人,其中男1823人,女16
  • 皮劳尔皮劳尔(Phillaur),是印度旁遮普邦Jalandh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222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2228人,其中男性11957人,女性10271人;0—6岁人口2468人,其中男1389人,女1079人;识字
  • ISPM 15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5号,简称ISPM 15,是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PPC)国际木质包装检疫措施标准第15项,直接解决了需要处理的木材,厚度大于6毫米,用于船舶产品的国家之间。其主要目
  • 叙尔韦·本特松叙尔韦·本特松(瑞典语:Sylve Bengtsson,1930年7月2日-2005年4月30日),瑞典男子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他曾代表瑞典国家队参加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获得一枚铜牌。
  • H.323H.323协议是ITU-T提出的关于视频电话及多媒体会议传输协议H.32x系列中的一部分。第一版的 H.323 由 ITU 公布于1996年9月推出。ITU-T在完成了在ISDN 2Mbit/s上的视频电话及多媒体会议传输协议H.320后,ITU-T又相继发布了具有相似功能的H.310,H.321工作于ATM网络和使用了调制解调技术的H.324工作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以及没有来得及发布就淘汰的H.322工作在Isochronous Ethernet. 直到1995年ITU-T发布了迄今为止被广泛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