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嘧啶二聚体
✍ dations ◷ 2024-11-05 19:44:20 #嘧啶二聚体
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简称PD),是DNA或RNA中的相邻碱基,如胞嘧啶及胸腺嘧啶,在紫外线的诱导下进行光化学合成,于C=C碳双键生成共价键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突变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双链RNA中,紫外线也可能导致脲嘧啶二聚体生成。紫外线二聚体的常见例子包括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及6-4光产物。它们改变了DNA原有结构,令聚合酶无法正常运作,DNA无法复制。嘧啶二聚体可通过光致活作用或核苷酸切除修复的作用来修复。如果最终无法修复,可引致突变。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由嘧啶的C=C双键的偶联反应所生成,共有四个环。
它们影响了DNA复制时的碱基配对,导致突变。6-4光产物又称6,4嘧啶-嘧啶酮。它的生成率只有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的三分之一,但有更大可能引发突变。孢子光产物溶酶为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另一途径。跨损伤聚合酶常令嘧啶二聚体转化为突变。这种反应于原核生物(SOS反应)及真核生物中都存在。虽然胸腺嘧啶二聚体是在紫外线损伤中较为常见,但因跨损伤聚合酶较常以腺嘌呤修复DNA,故胸腺嘧啶二聚体通常能正确修复。反之,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中的胞嘧啶则易受脱氨作用攻击,转化为胸腺嘧啶。嘧啶二聚体会导致DNA的局部构象改变,故可被修复酶察觉。在绝大部分的生物中,损害亦可借由光致活作用修复,但诸如人类的胎盘动物则无此机制。光致活作用中,光裂合酶将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直接以光化学作用还原。修复酶察觉损伤后,会吸收波长>300 nm的光线(即荧光及紫外光),令光化学作用产生,将二聚体还原。核苷酸切除修复则是更通用的DNA维修方式。在这过程中,环丁烷嘧啶二聚体被切除,并合成新的DNA来填补该区域。着色性干皮症正是因患者无法进行核苷酸切除修复而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皮肤细胞被紫外光破坏后无法修复,导致皮肤变色及诱发癌变。人类中,没有修复的嘧啶二聚体可引致黑色素瘤。
相关
- 眼虫纲眼虫藻(学名:Euglena)是生物里的一个属,属于裸藻纲。其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它们有眼斑,它与趋光有关。眼虫为长梭形或圆柱形而带扁平的单细胞藻体,由前端小凹陷生出细长鞭毛一条,其运
- abbr class=abbr title=S45: 发生事故或感到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的话出示标签S45/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
- 哈勒姆哈勒姆(荷兰语:Haarlem,发音:/ˈɦaːrlɛm/)是位于荷兰西部北荷兰省的一座城市和市镇,也是该省的首府,位于阿姆斯特丹以西,人口147,153人(2005年)。它也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哈莱姆区的
- 孙家栋孙家栋(1929年4月8日-),辽宁省瓦房店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被称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共和国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探月工
- 军旗军旗,代表一支军队的旗帜。一些国家的军旗和国旗是一样的,一些国家不同的军种有各自的军旗。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正白旗镶黄旗镶红旗镶蓝旗镶白旗提督旗(1874-1890)诸将旗(1874-18
- 豚草豚草(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也叫猪草、“艾叶破布草”、瘤果菊,为菊科猪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生长旺盛的杂草,株高可达一米。每年7-8月份开花,同
- 混沌模型在计算机界,混沌模型是一种软件开发的结构。其创始者曾使用 L.B.S.Raccoon 的笔名在这里(请帮助修正死链)指出,诸如螺旋模型和瀑布模型的项目管理模型虽然擅长于管理日程表和员
- ɖʐ浊卷舌塞擦音(voiced retroflex sibilant affricate)是塞音/ɖ/和浊卷舌擦音/ʐ/紧密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塞擦音,国际音标为/ɖ͡ʐ/或/d͡ʐ/,常常被简写为/dʐ/.在俄罗斯语单词“
- 羽田孜羽田孜(日语:羽田 孜/はた つとむ Hata Tsutomu ?;1935年8月24日-2017年8月28日),出生于东京都,祖籍为长野县,日本政治家,曾经为日本自民党竹下派的骨干分子之一,于1992年与小泽一郎
- 板足鲎板足鲎目(学名:Eurypterida)又名广翅鲎目、广翼目,通称板足鲎、广翅鲎、海蝎,是一类已灭绝的节肢动物,大约有300种已知的板足鲎。诞生于奥陶纪,距今约4亿6700万年前,繁盛于志留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