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核
✍ dations ◷ 2025-08-16 08:21:51 #核
核天体物理学(nuclear astrophysics)是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的领域有恒星结构,天体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等,并从中了解恒星如何产生能量,认识化学元素的起源和演变,分析驱动天体物理现象的机制。19世纪许多物理学家,如迈耶(英语:Hans Ferdinand Mayer)、沃特森(英语:John James Waterston),冯亥姆霍兹和开尔文勋爵等,认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重力势能,但是利用维里定理推算太阳的年龄只有19万年,远小于地球的年龄。然而在贝克勒尔还没在1895年发现放射线 ,相对论和量子论也未被提出的时候,此问题无法获得解决。1920年,爱丁顿提出太阳里的质子经由某种过程聚变成氦核,并产生巨大能量,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冯·魏茨泽克经由计算,得出氢原子经过四步核聚变反应可形成氦。1939年,美国天文学家汉斯·贝特认为氢聚变成氦有两种过程。第一种是质子﹣质子链反应,是质量与太阳相似或比太阳轻的恒星产生能源的主要过程;第二种是碳氮氧循环,是质量比太阳大恒星的主要能源;这些反应产生的能量能持续维持恒星内部的高热。1946年,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提出高温的恒星最终可创造出铁元素,并在1954年导出核聚变的步骤,表现出恒星如何合成从碳至铁的元素。1957年,威廉·福勒与玛格丽特·伯比奇、杰佛瑞·伯比奇和霍伊尔一起写的《恒星内部的元素合成》,描述恒星内部通过核合成的反应而形成元素的过程,并列举出重元素被观测到的丰度分布情况。福勒开创了核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论文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少数较轻的元素,如氢、氦等,其他的元素都是在恒星内产生的,恒星内部有核聚变反应,将较轻的元素组成较重的元素,此过程因质量亏损而产生巨大能量,成为恒星能量的来源。恒星核合成理论预测了太阳系从氢到铀的丰度.。
相关
- 阵发性剧痛症阵发性剧痛症(英语:paroxysmal extreme pain disorder、PEP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疼痛性疾病,症状为无征兆的突发性烧灼痛,伴有皮肤潮红,一般发生在直肠、下颌和眼部。阵发性
- 显微照相显微照相是以显微镜或类似的器材所摄取的相片或影像,以显示放大了的物件影像。显微照相是由加拿大发明家范信达所发明。有制造显微照相,可以在显微镜上安装照相机,取代目镜;或是
- 多瑙河地区性家族性肾病多瑙河地区性家族性肾病(Danubian endemic familial nephropathy、DEFN)、也被称为"巴尔干半岛地方性肾病"(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BEN) - 是间质性肾炎的一种形式。
- 希伯仑坐标:31°32′00″N 35°05′42″E / 31.53333°N 35.09500°E / 31.53333; 35.09500希伯仑(又译希伯仑,阿拉伯语:الخليل al-Khalīl;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
- 囊虫病囊虫病(Cysticercosis)是由 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体(囊尾幼虫)引起的组织感染。病者可能会许多年都没有症状或只有很少的症状。在部分的病例,尤其亚洲的病例会在皮肤下1到2
- 史前史史前时代一般是指人类出现到文字出现之前的时代,意即历史记载(信史)前的时代。由于各地人类发明文字的时间都有不同,所以史前时代没有一个适用于各地的特定时间。不过,作为一个泛
- 形意符号语言学上的形意符号(英:ideogram,亦称表意符号、形意图或表意图),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一定意义。它不是一种代表语言的语素或语音的文字系统。换句话说,这种文字系统并不能用于记
- 琉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台北荣总坐标:25°07′16″N 121°31′08″E / 25.12119°N 121.51892°E / 25.12119; 121.51892台北荣民总医院(简称台北荣总、北荣)(英语: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是一家位于
- 权利后设伦理学 规范性 · 描述性 效果论 义务论 美德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善与恶 · 道德生物伦理学 · 网络伦理(英语:Cyberethics) · 神经伦理学(英语:Neuroeth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