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Yītōng Mǎnzú Zìzhìxiàn)位于中国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东经125°29′30″至126°18′09″,北纬43°05′41″至43°39′29″之间。伊通县东临舒兰市,西靠东丰县,南与双阳区、东昌区相毗邻,北与长春市区接壤。全县总面积3324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9.5万(2020年),其中满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七成。
伊通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代,伊通地区就是辽东和长春等地的交通要道。明朝时,这里属于安图县。清朝初期,伊通成为了满洲女真族的居住地之一。辽宁省境内的抚顺、新宾、新民、清原、章党等地的满族,因战乱迁徙至伊通地区,形成了较大的满族聚居区,这也是伊通县得名“满族自治县”的原因之一。
解放后,伊通地区经历了县、区的变迁,1954年成立伊通区,1983年复设为伊通县。2004年,伊通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
伊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于中亚洲大陆性气候。境内地势起伏,山地、丘陵、平原分布较均匀,地形复杂。全县有长春大桥、二台子大桥、那木河大桥等桥梁100多座,公路里程达到2100多公里。境内有伊通河、新立水库、红果子水库、舍尔逊水库等水库和河流,水资源丰富。
伊通县地处长春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伊通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工业、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主要农产品有大豆、玉米、小麦、白菜等;工业方面,伊通县以煤炭、机械、建材等为主要产业;服务业发展较快,特别是旅游业、物流业、教育业等都有长足的发展。
伊通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吉林省重要的满族聚居地之一。这里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明清古建筑、满族传统村落等。特别是满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伊通县是全国优秀满族传统体育比赛的举办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满族族人和游客前来观赛。
伊通县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山水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境内有天津滩滑雪场、碧水源温泉、灵山寺、小布什子滑雪场等知名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特别是伊通县的滑雪场和温泉景区备受游客喜爱,成为了冬季旅游的热门去处。
伊通县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拥有多所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伊通县还注重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和场馆建设,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截至2022年,伊通县下辖6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
伊通县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医疗、社保、住房、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伊通县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旅游胜地和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同时,伊通县还将加强与长春市作,充分发挥所处长春经济圈的优势,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伊通县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伊通县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加大绿化、水土保持等工作力度,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伊通县将继续传承和弘扬满族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将积极引进和创新更多的文化元素,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伊通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伊通满族自治县作为中国吉林省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县级行政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满族传统。伊通县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伊通县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