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

✍ dations ◷ 2025-11-05 22:49:13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阿卡德语:�����,Ḫâmmurabi;阿拉伯语:حمورابي‎)或译汉摩拉比、汉穆拉比、哈慕拉比等,是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约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中年表(英语:middle chronology))或前1728年-前1686年(短年表(英语:Short chronology))在位)。在一连串战争中,他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从而成为巴比伦尼亚帝国的第一任国王。尽管他的帝国掌控了整个两河流域,他的继承者却无力保持他的伟业,帝国最终走向衰亡。

汉谟拉比以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在现代被誉为古代立法者。汉谟拉比法典是信史的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之一,刻写于超过2.4米(8英尺)高、于1901年出土的石碑上,核心论点是应报理论。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公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但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仍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邦,因此汉谟拉比即位时,巴比伦所处的地缘政治情况十分复杂:强大的埃什努纳王国控制着底格里斯河上游,拉尔萨控制着两河流域三角洲,在东方有埃兰王国,在北方亚述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虎视眈眈,只是由于他不合时宜的死亡才使得他新建的闪族帝国土崩瓦解,亚述对巴比伦的威胁得以消除。

汉谟拉比在位前二十年该地区相对和平。他大兴土木,例如为了防御外敌而筑高城墙,还扩建庙宇。大约前1766年时,强大的埃兰王国为了控制穿越扎格罗斯山脉的重要商路而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埃兰与平原上的其他城邦联盟,袭击并摧毁了埃什努纳和其他很多城邦,从而第一次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该地区。为了巩固自己在该地区的统治,埃兰试图挑起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伦王国和拉尔萨王国之间的战争以坐收渔利。汉谟拉比和拉尔萨国王获悉埃兰的离间图谋后结成联盟,粉碎了埃兰人的进攻,但拉尔萨在战斗中并没有出多大力。汉谟拉比愤怒于拉尔萨没有帮助自己,转而于前1763年南下征服拉尔萨,从而统一了两河流域下游。

当汉谟拉比在他的北方盟友的帮助下在南方作战时,缺少士兵的北方陷入动荡。汉谟拉比乘机挥师北上,平息了北方的动乱,并占领了埃什努纳。接着巴比伦军队征服了北方的其他城邦,包括它的老盟友马里也被兵不血刃地攻下。经过几年的征伐,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大部(前1758年)。该地区的重要城邦中,只有西部叙利亚的阿勒颇和卡特纳依然保持独立。从发现的石碑来看,汉谟拉比的统治疆域甚至北达迪亚巴克尔(今属土耳其共和国),在那里他自称“阿摩利人之王” 。

记录汉谟拉比及其继任者统治年代的大量粘土板和汉谟拉比自己的书信已经被发现,汉谟拉比统治一个帝国所要处理的应对水灾、完善历法、照看大群的家畜等日常政务从这些信件中可见一斑。汉谟拉比大约于前1686年逝世,王位由其子萨穆苏伊鲁纳继承。

汉谟拉比最让世人熟知的事迹是他颁布了一部新的巴比伦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碑上,并放置于公共场所以便所有人能看见,尽管那时可能很少有人识字。石碑后来被埃兰人所夺,并被运回埃兰首都苏萨。1901年石碑再次被考古人员发现,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汉谟拉比法典》包括282条法律,由书吏用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刻写在石碑,因为阿卡德语是当时巴比伦的日常用语,阿卡德语的条文可以让城中所有识字的人看懂。

卢浮宫内的汉谟拉比法典

卢浮宫内的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正面

法典石碑文字

在刻有法典的石碑顶部描绘了巴比伦太阳神沙玛什(同时也是正义之神)将法律授予汉谟拉比的情景,寓意着汉谟拉比是神选择出来统治他的臣民,并给他们带来法制的。与《汉谟拉比法典》类似的神启法律还有希伯来人的先知摩西领受上帝耶和华所写的《十诫》两块石版。两河流域周边文明制定类似的法典还有新苏美尔的《乌尔纳姆法典》和早期赫梯的《赫梯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受到了古代苏美尔法律及两河流域其他各国法律的影响,但也保留了一些古代阿摩利人习惯法的痕迹,例如它采用“同态复仇法”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第196和200条)的方式来解决上层自由民之间的纠纷,造成许多伤残甚至死亡,以今天的标准看来过于残酷。尽管如此,该法典在历史上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之后的历代帝王仍不时提到它,以它作为榜样。

汉谟拉比逝世后,其继任者们统治下的巴比伦帝国在赫梯人的军事打击下逐渐衰落,赫梯人最终于前1595年占领巴比伦城,巴比伦第一王朝灭亡。但赫梯人在巴比伦并未久留,赫梯人退走后,伊新建立巴比伦第二王朝,但加喜特人最终征服了巴比伦,并统治两河流域达400多年。加喜特人受巴比伦文化影响,包括《汉谟拉比法典》。

因为汉谟拉比被誉为一位立法者,一些美国政府大楼内可以发现他的形象。汉谟拉比是美国国会大厦众议院会客厅大理石浅浮雕上雕刻的23位立法者之一。在美国最高法院大厦南墙的横饰带上刻有汉谟拉比从巴比伦太阳神沙玛什手中接受《汉谟拉比法典》的形象。


相关

  • 盾片状盾片状(英语:Scutoid),是一种存在于上下两个平行表面之间的立体几何形状,其两平行表面(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其他平行面)的边各自围成多边形,此两表面之间至少存在一个顶点,且上下两个
  • 19381938年大英帝国运动会是第3届大英帝国运动会。于1938年2月5日至12日在新南威尔士悉尼举行。共有15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运动会。澳大利亚获得奖牌榜第一位。
  • 小矶国昭小矶国昭(1880年3月22日-1950年11月3日),日本帝国时代陆军大将、政治家,第41届内阁总理大臣,二战甲级战犯,在朝鲜总督任内积极镇压朝鲜抗日运动。曾任陆军省军务局长、陆军次官、第
  • 欧洲联盟语言欧洲联盟的语言指欧洲联盟成员国的民众使用的语言,包括欧盟的二十四种官方语言以及若干其他语言。欧盟支持语言的多样性,且设有“欧洲语言多样化专员”一职。欧盟成员国的语言
  • 米切尔 (南达科他州)米切尔(英语:Mitchell),是美国南达科他州下属的一座城市。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15,254人。2011年估计该市人口约有15,368人,年增长率为0.75%。
  • 哥本哈根战役 (1807年)1807年哥本哈根战役(Battle of Copenhagen (1807))或称炮轰哥本哈根(Bombardment of Copenhagen)是发生于1807年8月16日至9月5日的一场战役,属于炮舰战争中的战役。这场战役是一
  • 胡尔慥胡尔慥(1573年-1647年),字孟修,号厚庵,浙江德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登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接替吴道昌任兴化府知府一职,崇祯八年(1635年)由徐孕昇接任。
  • 妹岛和世妹岛和世(1956年10月29日-)是一位当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日立市。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
  • 斯图尔特·本森斯图尔特·本森(英语:Stuart Benson,1981年2月12日-),英国男子雪车运动员。他曾代表英国参加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雪车比赛,联同约翰·詹姆斯·杰克逊、布鲁斯·塔斯克和乔尔·费伦获得男子四人铜牌。
  • 基尔福四人案基尔福四人案(Guildford Four)中的四个人是指保罗·希尔(Paul Michael Hill)、盖瑞·康隆(英语:Gerry Conlon)(Gerard "Gerry" Conlon)、帕特里克·“帕蒂”·阿姆斯特朗(Patrick "Paddy" Armstrong)和卡洛·理查德森(Carole Richardson),他们于1975年10月在英国被错误指控为基尔福酒吧爆炸案的主谋。该爆炸案造成5人丧生及数十人受伤。希尔、康隆等4人坐了15年的冤狱,后来上诉成功推翻定罪而得以被释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