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崂山
✍ dations ◷ 2025-09-07 17:17:18 #崂山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位于中国青岛市,黄海之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主峰巨峰(崂顶)海拔1132.7米,为山东省第三高峰。1982年被国务院设为中国名胜景区之一。其上道教宫观太清宫1983年获称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崂山历史悠久,距离市区距离远近适中,小路众多,因此在官方开辟的旅游景区外,民间登山活动也很活跃。每到周末就会有大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到崂山进行登山、野营等活动。他们有些是自发的,也有些通过网络论坛或是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比较著名的俱乐部活动有动力巅峰的“走遍崂山”活动(一般每周举行)。
在齐鲁大地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说法,足见崂山之盛名。
常见的登山线路有:崂山地处中原东部,在齐鲁文化大地,而山海连接,很早就被人注意到,在古已经出名。所以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也很多。明末清初淄川人,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曾经多次游览崂山,为崂山写文做诗,并在他的志怪体小说聊斋志异中写了两篇关于崂山的短篇小说:崂山道士、香玉。而香玉的主人公之一绛雪就是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园内东侧的耐冬树(又名山茶、曼陀罗、玉茗),树龄已有500多年。故事中耐冬、牡丹的动人故事也随聊斋志异而广为留传。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香玉为耐冬旁的一株牡丹花,但“白牡丹已经憔悴而死”,只剩绛雪流芳在崂山。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全真七真之一,龙门派的祖师。曾经三次上崂山传教布道,并在崂上留有多处石刻。上清宫有丘处机衣冠冢。康有为1927年病逝于青岛,死后葬于崂山枣儿山西麓。崂山分布有佛教和道教两派宗教,而以道教为盛。目前崂山道教以全真教为主流。春秋时期已有方士在崂山修身养生。到西汉时期,张廉夫到崂山授徒布道,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崂山分布有太平道和天师道,宗派主要为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宋代崂山道士刘若拙的华盖派为盛。金元时期,是崂山道教的兴盛时期,全真教这一时期在崂山大兴。太清宫为全真第二大丛林。崂山分布的道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可见其道教的影响力。目前崂山还存在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佛教在崂山的影响力远不及道教,到现在残存的寺院也只有法海寺和华严寺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起来。
相关
- 特奥雷尔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Axel Hugo Theodor Theorell,1903年7月6日-1982年8月15日)是一位瑞典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持有者。将一生事业专注于酶的研究的特奥雷尔,在1955
- 印度最多人口的城市本表所列为印度人口接近百万或百万以上的主要城市,城市汉译名源自中国行政区划/外国行政区划/印度定义:印度共计有8个“特大城市”及46个“百万人以上城市”。粗体表示为印度
-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是拜伦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他的成名作,1812年-1818年出版,献给Charlotte Harley夫人。诗中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尔德是一位高
- 二郎神二郎神,又称:川主、显圣二郎真君、昭惠灵显王、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
- 台北交通台北都会区包含台北市、新北市与基隆市,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圈也是台湾最大都会区及首要发展核心,因此不论区内或对外之交通流量均十分庞大。每逢高峰时段或假日,经常会有大量人潮
- 国家档案馆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简称档案管理局、档管局)是中华民国的国家档案馆(英语:National archives),为中华民国政府档案之最高主管机关,隶属国家发展委员会,局本部位于新北市新庄
- 鳀科鳀科为辐鳍鱼纲鲱形目的其中一科,通称鳀鱼、江鱼仔、小公鱼,是海水鱼、饵料鱼。这一科共17属146种,分成2个亚科,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通常也被作为供油类鱼。本科鱼种
- 佬佬是粤语中的一个常用称谓,有时亦被客家话与闽南话采用:
- 西村口音西村口音,又称西村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广州话的一种子方言(或称口音),指以往居住在广州市西村地区一带的居民(老街坊)所操粤语之地方口音。西村口音使用人群主要是以往居住在广
- 苯丙酮苯丙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有香甜气味的液体,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混溶。苯丙酮可以通过丙酸和苯的FC反应制备,它也可以通过苯甲酸和丙酸在乙酸钙与氧化铝上的keto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