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达

✍ dations ◷ 2025-09-14 14:25:44 #王僧达

王僧达(423年—458年9月8日),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丞相王导玄孙,南朝宋太保王弘幼子。南朝宋官员,官至中书令。

王僧达年轻时就已好学,长于写文章,宋文帝听闻王僧达年纪轻轻就已很聪慧,特地召见他,并问他书籍知识及家事。王僧达应对文雅敏捷,甚得宋文帝欣赏,更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嫁给他。王僧达还未够二十岁就任始兴王刘濬的后军参军,后又迁太子舍人。及后又担任太子洗马及宣城太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王僧达因北魏大举南侵而求入卫建康,并得允许。北魏退兵后还郡,后又迁义兴太守。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宋文帝,刘骏起兵讨伐,并传檄州郡,要郡出兵响应。当时王僧达不知应该支持哪边,有门客建议王僧达最好就是应檄并游说邻近各郡一同响应,否则也可以率领一些支持刘骏的人南返归附刘骏。最终王僧达选了南走,并在鹊头遇上刘骏,获对方任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刘骏即位,即宋孝武帝,以王僧达为尚书右仆射,不久外调任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但因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想留任,不肯解任南蛮校尉,故王僧达未能成行,改任护军将军。但王僧达自以才能和地位乃是当时无人能及,且在刘骏即位不久就任尚书仆射要职,故此就望一两年间就身居宰相,更曾答诏称:“亡父亡祖,司徒司空。”但任护军将军后就很不得志,于是自求徐州刺史,但不获允许。王僧达再三陈请,更令孝武帝不悦,于是调任征虏将军、吴郡太守。至此王僧达一年中就已经五度迁官,而今外任,更感不得意。

吴郡西台寺有很多有钱的僧人,王僧达因他们未能满足自己的需索,于是派主簿顾旷去劫略西台寺的僧人竺法瑶,得了数百万钱。孝建元年(454年),王僧达因刘义宣等叛变而加置佐领兵,原本下令置兵一千人,但王僧达却置兵三十队,每队八十人,超出限额。他又在吴郡建宅,以朝廷名义动用了不少人力。王僧达因着种种行为而遭免官。昔日王僧达为太子洗马时留在东宫,但心中却想着军人朱灵宝。在任宣城太守时,因着朱灵宝已长大,王僧达就假称朱灵宝死了,用了宣城人左永之户籍,改易朱灵宝为左永之子,并更名左元序。其后此人就屡任官职。事情一直到了孝建元年春才遭揭发,王僧达因而再加禁锢。但王僧达还上表道:“不能因依左右,倾意权贵。”宋孝武帝更是愤怒。

孝建三年(456年),王僧达出任太常,但他还是不高兴,后又上表辞职,不过就因上表被指言辞不逊而遭免官。不久,王僧达任太傅、江夏王刘义恭的长史,临淮太守。随后刘义恭进为太宰,王僧朗亦随之转任太宰长史。大明元年(457年), 王僧达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又以昔日归顺刘骏之功,封宁陵县五等侯。大明二年(458年),迁中书令。

太后路惠男的亲族路琼之曾经盛装并带着大批随从去访问王僧达家,当时王僧达正要去打猎,已换好衣服了。路琼之坐下后,王僧达不和他谈话,只问:“我昔日手下为我驾马车的路庆之是你哪位亲属呀?”,更将路琼之坐过的床垫烧了。路琼之及后将此事报告路太后,令得路太后大怒,想要宋孝武帝为路琼之出头。不过当时孝武帝就说:“琼之年轻,无故去访问王僧达家,被辱是理所当然呀。僧达是高贵的公子,怎可以因此事而加罪于他呀?”不过路太后仍然很愤怒。至大明二年八月,高阇等人图谋作乱,但失败被杀。宋孝武帝以王僧达屡次言辞忤逆,不会悔改的了,于是就诬王僧达与高暗是同谋,将其收付廷尉。王僧达于狱中被赐死,享年三十六岁。

相关

  • 锺利德锺利德(1938年6月1日-),台湾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国国民党当选为第三、四届立法委员。2001年底立法委员选举竞选连任,但因国民党提名人数过多而未当选。
  • 对偶范数对偶范数是数学中泛函分析里的概念。考虑一个赋范向量空间的对偶空间时,常常需要给对偶空间赋以合适的几何架构。对偶范数是一种自然的赋范方式。给定一个系数域为
  • 盎格鲁-诺曼语所谓盎格鲁-诺曼语(Anglo-Norman),指的是在诺曼征服英格兰之后,在英格兰等不列颠群岛地区使用的古诺曼语。它由诺曼底公爵威廉及其部下带到英格兰,它实际上是当时征服者所讲的诺
  • 柳博芙·奥尔洛娃柳博芙·彼得罗夫娜·奥尔洛娃(俄语:Любовь Петровна Орлова;1902年1月29日-1975年1月26日)是苏联女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02年1月29日(儒略历1月16日)生于兹
  • 石万寿石万寿(1944年3月30日-),号乐君,台湾台南市人。台湾历史学者,曾任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退休后转兼任教授。石万寿出身于台南,为商号石鼎美
  • 陈传璋陈传璋(1903年-1989年),男,安徽怀宁人,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曾任复旦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教授,中国数学会理事。
  • 陈绍宏陈绍宏(1942年4月-),男,汉族,山东潍坊人,中国中医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国医大师。
  • 马恩语马恩语(Gaelg或Gailck),又称马恩盖尔语或曼克斯语,是一种凯尔特语族盖尔亚支的语言,主要使用于马恩岛,为中古爱尔兰语的后裔,和古代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和苏格兰西南邓弗里斯-加洛韦的加洛韦地区的盖尔语方言尤为相似。马恩语最早可追溯到5世纪左右,现被它的使用者称为Gaelg Vanninagh。有项具争议的说法认为,在160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关于马恩语的书写纪录,然而马恩语的圣经却在17世纪和18世纪被翻译完成;当时(马恩语的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正在发展,宗教文学普及,然而世俗文学却很少见。在十九世纪马
  • 杨芳灿杨芳灿(1753年-1815年),字蓉裳、字才叔,江苏省常州府金匮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文学家。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乾隆四十四年,任庆阳府环县知县。后改伏羌县知县,平定当地回民叛乱。乾隆五十二年,任宁夏府灵州知州。嘉庆三年,甘肃平凉府知府。后入朝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因母丧丁忧归乡,主讲衢州正谊书院、杭州诂经精舍、锦江书院。著有《芙蓉山馆诗文钞》。曾祖父为杨宗濂,祖父杨孝先。伯父杨潮观、父杨鸿观。有从兄杨抡、弟杨揆、杨英灿。有子杨承宪、杨承惠;从子杨承懋、杨承慧、杨承愻。女婿秦承霈、龚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