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苏(Mary Sue)是角色类型,往往是一个原本平凡而低微的角色突然变得无所不能、过度理想化,被文学批评认为是作者写作水准低下的表现。
玛丽苏一词出自1973年出版的二次创作小说《A Trekkie's Tale》。:15
通常,会被形容为玛丽苏的角色,她们的行为模式老套,身上没有值得一提的缺点,其主要功能是充当作者或读者的完美想像的化身。通常被认为这是一种苍白肤浅的人物形像。由于“玛丽苏”这个标签的来源是一篇恶搞此类人物的小说,如果一个作者笔下的人物被人定性为玛丽苏,这不见得是作者的本意。男性的玛丽苏形像通常被冠以“汤姆苏”、“盖瑞苏”、“杰克苏”或类似的名字,而中文语境下的同义词是龙傲天。
这个术语一般局限于同人原创的小说人物,并且,它在当下最常亮相的地方是在同人文圈子中,抑或是在人们谈到同人小说时。角色扮演游戏(RPG,role-playing games)或原作中的原创人物如果太过耀眼夺目或是在某些方面显得完美得不现实,有时也会被指为“玛丽苏” 或 “原作苏”(canon Sue),《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卫斯理·克拉希尔(Wesley Crusher)就是其中一例。
“玛丽苏”这个名词出自保拉·史密斯(Paula Smith)在1973年创作并发表在同人杂志《动物园》第二期(Menagerie #2)上的恶搞小说《星际迷航传奇》。作者将小说的主角设定为玛丽苏上尉(“舰队中最年轻的上尉——只有十五岁半”),借此讽刺了《星际迷航》同人文中那些脱离现实的、带着青少年幼稚幻想的完美角色。此类角色往往是原创的(非原著中的)青春少女,她们要么和原著中的成年男角色们发生各种爱情纠葛,要么是这些男角色的子侄辈或门徒。编辑们在1976年的《动物园》杂志中声明他们讨厌这种角色:
在玛丽苏的故事——那些最年轻最聪明的角色们的传奇历险中,主角总是年纪轻轻就毕业于高等学府,并被委以重任。这些角色通常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技能,从文艺到动物学,从空手道到掰手腕无所不通。我们总会发现,这个角色不是正在俘虏三位男主角(柯克、史波克和麦考伊)其中之一的眼球/心跳/灵魂,就是同时俘虏他们三个。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拯救了时代,就算作者让她在最后一刻死掉了——她仍会得到全船人的悲伤哀悼。
如今,“玛丽苏”这个词承载着完美理想的内涵,并且通常和自我代入(把有超能力的自己写到小说故事里去)有关。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代入是角色对于作者本人的一种公开的和艺术化的代理,然而大多数被指为“玛丽苏”的角色却不是这样,尽管她们常常被称作作者的“代理人”。“玛丽苏”的负面内涵来自于其对“完美理想”的暗示:她们被认为是苍白而单薄的形象,太过完美,不够现实,无法让人产生兴趣。评论者们认为,这样一种代入性的角色,她们的存在仅仅是因为作者想要变得和她们一样“与众不同”。
这个名词通常被和一些陈腐的桥段联系起来,诸如特殊的发色和瞳色、神秘的能量、拥有奇幻的宠物、特别的出身、或者有着不同寻常的惨痛过去,这些特质是玛丽苏们的一般共性,虽然一些缺乏这些特质的角色也会被评论者打上“苏”的标签,同时一些原作中的女主角因为拥有上述特质而被定性成“苏”,但这些特质在原文语境下其实很寻常。这个名词(“玛丽苏”)被广泛地与那些格外幸运——幸运得不真实的角色联系在一起。
她们的好运包括桃花运(玛丽苏永远能得到她想要的男人)及人气(“适合”的角色总会“刚好”被她吸引)。玛丽苏们在达成目标的路上鲜有阻碍,“心想事成”是玛丽苏最为人诟病的地方,这意味着角色永不失败的特质使角色缺乏人性化色彩,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或共鸣。
“原作苏”指的是原作中那些本身看起来就像玛丽苏的角色,而不是同人文中被重塑过的角色。典型的原作苏是那些被指控为过度理想化的,或有着其他传统意义上让人联想起玛丽苏的人物,比如通过设定一个不必要的悲惨过去、赋予超现实的技能或魅力、以及拥有永不失败的能力来显得“与众不同”。这类例子包括《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卫斯理·克拉希尔(Wesley Crusher)和阿曼达·罗杰斯(Amanda Rogers)。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破晓》(Breaking Dawn)也被批评为含有玛丽苏式的人物刻画。
有许多的文本提供玛丽苏测试,用以帮助作者(尤其是没有经验的作者)来衡量他们笔下的人物是否是玛丽苏,同时提醒作者玛丽苏的存在。这些测试罗列了小说桥段和人物特质中那些让人联想起老套的“玛丽苏”的部分,从关于发色和瞳色(“它是自然存在的颜色吗”)的问题到作者和角色的关系(比如二者是否有同样的姓名或昵称)。
如果测试的得分足够高,你会得到“疑似玛丽苏”的评价,如果分数更高,你会得到更严重的评价,诸如“超级玛丽苏”。最早的“玛丽苏快速检测”是为《夜行神龙》(Gargoyles)的影迷而写的,然而为了适用于其他同人和原创人物,这个检测已经被修改了无数次,直至成为了某种小型的网络模因(meme)。
大部分的此类测试都包括了一个免责声明,表示即使在检测中得到高分的角色也有可能不被看成“玛丽苏”。测试的首要目的是引导作者更好地塑造人物。许多作者认为这些测试是过分严厉的,以至于不仅小说人物会被检测出“玛丽苏”属性,连真实人物也会(最初的测试以及一些调整过的测试都指出,爱尔兰歌手波诺,这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被测试成了“玛丽苏”)。
当涉及到推测性小说(科幻、奇幻、恐怖、架空历史)中的角色时,角色们会仅仅因为拥有一些科幻小说中很常见的超现实设定,比如会魔法,拥有超能力,有非同寻常的名字、外貌、宠物,就在玛丽苏测试中得到了高分。尽管这些对能力和外貌的设定在小说的语境中十分寻常,老版的测试还是会给以高分。所以较新版本的测试会在规则中说明,上述情形中对超能力或非凡外表的设定可以被豁免,或是在选项中填上“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