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革命
✍ dations ◷ 2025-08-08 20:19:50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指历史上农业的重大革新变化,通常伴随着经济社会上的重大影响。世界史中较常称作农业革命的事件包括以下几项:可称作第一次农业革命,约发生于14000年前,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或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约发生于10000年前,因青铜器材料的使用,人类可以进行锄耕式的初始农业。或称作第三次农业革命,约发生于5000年前,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犁耕式的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使用也被各大文明陆续发展出来。指英国(英格兰地区为主)16世纪至18世纪的农业革命,由圈地运动以及技术的革新产生的农业变革,被认为是后来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发生有美洲新大陆作物与畜产的引进等。发生于1945年以后,机械化、化学肥料以及新品种作物造成农业产量的大增。
相关
- 毒蝇伞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为一种含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分类上为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物种。毒蝇伞的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且也无意间拓展到
- 洛哌丁胺洛哌丁胺(loperamide), 较常用的商品名是Imodium,是一种止腹泻药物。常用于肠胃炎、炎症性肠病、和短肠征候群。洛哌丁胺并不适用于痢疾病人身上,大多是口服药物。常见的副作用
- 常用汉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泛植物界 (Archaeplastida)原始色素体生物(Archaeplastida)即泛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主要群体。包括红藻、绿藻、陆生植物(有胚植物狭义植物)及少量合称为灰胞藻的生物。除了狭义植物以外,这个组的其他生物只具
- 五角大厦五角大楼(英语:The Pentagon)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南方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由于其特殊的职能,所以有时“五角大楼”一词不仅仅代表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国
- DNA聚合酶III全酶DNA聚合酶III(英语:DNA polymerase III holoenzyme),是原核生物进行DNA复制时主要使用的一种酶。该酶于1970年由托马斯·科恩伯格(英语:Thomas B. Kornberg)发现。这种酶复合物具有
- 马余刚马余刚(1968年3月-),生于浙江余姚,籍贯浙江宁海,中国核物理科学家。1968年3月生于浙江余姚,籍贯为宁海。1989年,于原杭州大学(后并入现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2015年,获国际华人物理与天
- 郭子建郭子建(1961年10月-),河北沧州人,生于河间,中国化学生物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1994年在帕多瓦大学获博得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激情激情 (英语:Passion),源自于古希腊动词πάσχω(paskho),意思是遭受或是承受某种情绪,适用于某人或某事非常强烈的感觉。激情是种强烈的情绪,其中包括驱使自己的感觉、充满热忱或
- 全国民主联盟全国民主联盟(缅甸语:အမျိုးသား ဒီမိုကရေစီ အဖွဲ့ချုပ်,IPA:),简称全民盟或民盟,是一个缅甸政党,成立于1988年9月27日,创办人包括前缅甸陆军副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