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 (柔佛)

✍ dations ◷ 2024-12-23 05:02:16 #马来西亚市镇,峇株巴辖县

永平(马来语:Yong Peng),是马来西亚柔佛州西北部的一个城镇,隶属于永平县议会。其管辖面积为126.8平方公里,人口于2010年为61,014。该镇北临拉美士,东临居銮,南临峇株巴辖,西临麻坡,占据峇株巴辖县的东部城镇。

当地主要为福州籍华人,故又有“小福州”、“福州城”的称号。在1950年代马来亚紧急状态时期,永平也是其中一个被英殖民政府用来将华人集中的华人新村,以孤立马来西亚共产党武装份子。

根据记载,永平本名“和盛港”,通称港脚,所以永平一开始名字称为“Kangkar”,也就是港口的意思,是当时最早到永平的潮州人所取得名字。之后在新港路建好以后,新港就被称为“Kangkar Bahru”。永平正式授名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卫生环境很差,由于缺乏维生素,脚气病成了一个常见的病,加上疟疾横行及时常发生老虎袭击村民的事件。基于这种种的原因,在1920年左右村民们就把这个地方改名为“永平”,取其“永远平安”之意。据现代意义是“永远和平。

永平在港主制度时代是由潮州籍人士所开辟,当时的港主名为巫许阿鲁(),永平至今保有一条阿鲁路()以纪念这位永平开拓先贤。在19世纪末时,峇株巴辖也有不少港主是姓“巫许”的,与巫许家族有关的地方,还有永顺利港、巴力安尼、麻坡老巫许等地方。巫许家族的祖籍源出自潮州饶平,在新马这一支,原是潮籍峇峇家族,据说他们先辈当初从新加坡前来永平担任港主。港主制度废除,他们的家族成员有的又回到新加坡,如今多已改为许姓。惟尚有一家保留巫许姓氏的,现今新加坡著名电台DJ兼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巫许玛莉,就是这一家族的成员。

在潮州人以后移入的第二批华人则是海南人,约在1874年一名海南籍种植承包商连同其属下来到永平,并在1900年于永平老街场的小山岗上搭建了一间亚答屋,当作同乡会会所。1920年代又有另一批海南籍人士扩大组织,把同乡会易名为琼州会馆。

在1905年至1920年代末期,开始有福州、闽清、古田、闽南、潮州、海南、广东和广西籍人士来到永平发展橡胶种植业,各籍贯人士联合在永平巴力亚旺()开种廿五英亩的瑞美山及八十英亩的永兴园,为橡胶种植业的发源地。

在1929年左右发生的经济大萧条连带也影响了树胶的价值,当时的橡胶价值在1933年跌破每担3元5角的价格。由于大多数的永平人是橡胶种植业者,国际胶价的下滑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在开垦了土地之后陷入无法偿还申请地契所需的费用,同时政府严令追索地税,逼使人们瞬间陷入了财务困境。迫于无奈,一些地主便向一些专门从事借贷生意的遮地贷款,作为暂时的周转资金。

在1934年初,政府接受各籍贯地主展期缴付地税的请求,同时实施了固本制以津贴地主们的生活费,政府依据一亩地750元的比例分发固本津贴。当柔佛州苏丹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后,许多乡民们因此得到先耕后付的土地,当时有一部分的土地位于现今“”地区。

在世界经济萧条的时候,几位地方领袖联合成立了牙直利公司()负责协调当地的地主与外国公司进行土地交易,在1934年时,牙直利公司成功收购了除了大路旁一英里的土地外8千余亩的橡胶园。在那8千余亩的橡胶园中,有超过95%的土地是属于福州人的,在当时,有8百余家福州人居住在那些土地上,土地被收购以及典当后导致许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方,以致大约80%的居民约5~6百家决定返回福州发展,余下的则选择在马来亚落地生根。

牙直利公司收购成功之后,便把收购到的园坵交由承包商负责,牙直利公司将园坵交由福州人承包、广西人承包和;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很自然的个别籍贯的承包商首先考虑自己的同乡,这也是造成现今新港和新立村的广西人人口增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对中国展开全面的侵略,并于是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带走了重要的侨务档案,其中记载着东南亚华侨的捐赠名单。因此日军对于海外华侨捐输协助中国抗战,以及南洋华侨机工服务团回返中国参与抗战之事迹知之甚详,因此把东南亚华侨视为敌性华侨。日军于1942年2月16日占领新加坡,随既马来亚半岛也同时宣告沦陷。基于位置处于战略性地点,永平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至1945年8月中旬日军投降为止。

在日军入侵马来亚时,马口港成为了日军展开屠杀的地方,据传当时有两名英籍士兵从马口港到永平老街场时被日军逮捕,经过审问后日军开始到马口港侦查了解实地情况。在第一及二次的侦查中,日军并没有开始进一步行动,由于在两次的侦查中日军都没有采取任何侵略性的举动,村民也就放松了警戒。然而在第三次的时候,许多的村民被逮捕,并被集体载送到拉美士路四英哩半展开屠杀。

战后,英国继续统治了马来亚。然而,因为马来亚共产党动用武力寻求国家独立,英国政府在1948年实行了紧急法令,而永平在那时列入了黑名单,也成了全马五大黑区中的其中之一,这个地区的人民纷纷被逼迁移。

第一次迁移是在1950年9月发生,英政府规定的集聚地是在新港、南利和永平。马口港的村民被迁移到永平;拉美士路七英里和八英里的村民被迁移到南利,四英里的村民迁移到永平;新港路九英里和六英里的村民被迁移到新港,四英里半的村民迁移到永平。在第一次的迁移中,殖民政府限定村民必须在10天内完成迁移并以4个家庭为一个居住单位,村民必须自行建屋在规定的地方,建筑材料也必须自己解决,当时的迁移集中地点位于老街场一带和永平大马路,第二次的迁移集中地点是在现在的永平二马路,第三次的迁移促使了林依伍路、吉祥路、安平路、安老院路等的出现。在经过后来的调整后,本来一个单位四个家庭只保留一个家庭,其他的三个家庭移到其他分配的地方。在迁移后,南利采取村长委任制;新港是采用地方议会制的方式,直到1970年代后才改用村长委任制;永平是由林依伍领导,南利是由林生应出任。

在戒严期间,为了进一步打击马共,使到他们得不到居民们的食物支援,在1956年8月实行大锅饭政策。在这项政策之下,每户人家不得自己烹煮食物,每家必须以人口登记米牌,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持着米牌与饭锅去取饭。戒严时期时,人民到园里耕种的时候,必须经过关卡的检查,确保没有携带多余的物资协助马共。居民们白天在新村内的活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限制,到了夜晚则必须待在家中,而出外耕种的园主也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回返新村,否则就会被当作共产党员对待。

英殖民地政府驻马来亚联合邦钦差大臣邓普勒将军在五次巡视永平后主张把永平升格为峇株巴辖分县,并在1952年11月9日于永平华文小学大礼堂举行升格仪式,新副县公署开幕仪式由峇株县长阿都拉·惹华主持,首任副县长是阿都拉·亚里担任。

在1952年间,英政府举行了全国性的选举,以为马来亚独立做出准备。当时永平地方议会选举是由联盟政府及劳工党参与竞选。竞选结果大多数的议席是由华人所担任,只有2名政府委任的马来裔议员与及1名印度裔议员。地方议会的竞选一直延续到1962年,因为印尼反对沙巴和砂拉越加入马来亚而进行的军事入侵导致社会局面紧张,地方议会改为委任制,从此不再进行投票竞选。

从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独立到1958年中,永平由黑区转为白区,永平居民于1958年8月31日为庆祝国庆及白区而大游行庆祝。

1969年5月13日引发五一三事件后,最高元首于5月15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此事也对永平造成了些许影响,然而其主要冲突还是发生在吉隆坡。

在1979年9月1日,永平地方议会升格为峇株巴辖东区县议会(),及后又更名为永平县议会()。

到了1980年代中期,在人造胶的冲击下橡胶顿时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永平的园主们开始把橡胶园改种油棕、可可、咖啡等。而在那个时候,轻工业也开始进入永平,当时峇株被称为大马纺织城,与峇株相邻的永平自然也受其惠,有不少纺织公司到永平去开设分厂。继纺织业进军永平后,在1990年代,电子业也伸入了永平的经济竞争中。持续至今,纺织业与电子业仍是永平重要经济活动之一。

迈入21世纪以后,永平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花园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永平拥有两个南北大道出入口的便利,往返新山和马六甲都在一个小时左右,加上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所以在这两个地方的上班族都可以选择永平来置业。所以,近几年永平的花园住宅区十分受人欢迎,不少外地人在这里购买房子,原有的事业也因为这些“新移民”而有新气象。

永平的教育是一个历史上的突破,为了让莘莘学子有业可循有业可做。本地人民不得不成立一所学校在永平。1952年在永平创建永平学校。

永平中学(英文:Yong Peng High School),或称永平独中,简称永中,是一所位于马来西亚柔佛永平镇的华文独立中学。1957年时,由刘意光、黄绍楠等人于永平小学之基础上献议筹办之。目前,其就读学生多源自永平、新港、南利及巴力安尼。2016年,由为校服务多年的“陈宋丽”接任校长一职,前校长“吴进宝”先生由于身体因素,提前离职。

永平一二校 (SJK (C) Yong peng 1&2)是永平的华小,成立于1952年。

永平国中(SMK Yong Peng)以及拿督昔国中(SMK Dato' Seth)是永平的两间国民中学。

新港华小(SJK (C) Kangkar Bahru)是新港唯一一所学校,成立于1937年3月15日。

永平南利华小(SJK (C) Lam Lee)是永平区的1间微型华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2年。

1950年,英政府把邻近的村民迁至南利新村。当时人心惶惶,村民只顾建立新家园,未能虑及教育问题。1951年初,村民林应生、刘仙叶、黄春成及许双永等有鉴于百年树人的重要性,乃去函政府申请办学,并向村民及附近乡镇之热心人士捐款。因校舍未能及时完成,而暂向“永南”公司借用工人的空房子来上课,一切应简就陋。在第一任校长李少修先生的掌校下,停学多年的学子才能继续学业。

由于永平拥有两个南北大道收费站出入口通往吉隆坡和新山,使得永平成为四通八达的市镇。永平距离新山约100公里,由新山前往永平时,在南北大道永平南区枢纽进入,再走亚依淡通往永平路约行1公里,便到达永平。如果是从吉隆坡南下,可从南北大道永平北区枢纽进入,再转入峇株巴辖通永平路,行约3公里的路程。如果是乘火车,可在巴罗或居銮靠站,再搭车到永平则约30多公里。

那里有很多服装店,因为那里很小,所以只有两间百货公司,就是宜康省(ECONSAVE)和尼华娜(NIRWANA)。

峇株市有不少既美味又可口的道地美食,并以福建和潮州式为主;永平美食则以福州式为主。

永平的美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福州面了,因为还保留着古早味,鱼圆也不例外。古早味的纯西刀鱼圆,正是童年时代路边摊的味觉。永平主要是福州籍华人,被称为“小福州”、“福州城”等,镇上离不开著名的福州食物,除了福州鱼圆外,如福州炒面、福州糕点、红槽酒鸡、福州海鲜羹和福州肉卷等都是深具当地古早味的传统美食。福州饼也是永平的美食。美食中心则有幸运美食阁与巴士歇脚站(Lucky Food Court and Terminal)

相关

  • 缺血性缺血(Ischemia)是描述组织供血量不足,进而导致缺氧及养分的情形。缺血一般由血管问题所导致,也可能因血管收缩、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局部贫血所导致。缺血除了导致缺氧以外及缺乏
  • 詹姆斯·范·艾伦詹姆斯·范艾伦(英语:James Van Allen,1914年9月7日-2006年8月9日),美国科学家,以发现范艾伦辐射带而知名(探险者一号与探险者三号)。
  • 阿拉曼人阿勒曼尼人,或译为阿拉曼人(Alamanni、Allemanni或Alemanni),这个名称源自位在美因河上游区域的日耳曼部落同盟。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是在三世纪时,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宣称击败了阿
  • 立方仄米体积(英语:Volume)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
  • 日本短尾猫日本短尾猫,又名日本截尾猫。这种猫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品种。日本短尾猫在日本本土已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可能是从中国带入。日本短尾猫的尾巴仅长10厘米左右,与马恩岛猫都
  • 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是指各行各业的行当,也就是社会的工种。“三百六十行”这名词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文学家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一书,作者用“三百六十行”来表示明代的各行各业比宋代
  • 底斑尖鼻鲀底斑尖鼻鲀为辐鳍鱼纲鲀形目四齿鲀亚目四齿鲀科的其中一种,为热带海水鱼,分布于太平洋夏威夷及日本海域,栖息深度124-274米,体长可达7.6公分,栖息在沙石底质底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
  • A4高速公路 (意大利)A4高速公路(意大利语:Autostrada 4),又称“最尊贵的”高速公路(Serenissima,取自昔日威尼斯共和国的正式名称),是一条连接意大利北部第二大城市都灵和东部边境城市的里雅斯特的高速
  • 模拟漏洞模拟漏洞是复制保护技术中一个本质上无法避免的漏洞,利用它可以通过模拟信号来复制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只要数字信息转换成了人类可识别的模拟信号,就不难再把模拟信号重新编码
  • 苏丹阿末沙 (彭亨)苏丹哈芝阿末·沙·阿穆斯达因·比拉(马来语:Paduka Ayahanda Sultan Haji Ahmad Shah Al-Musta'in Billah ibni Al-Marhum Sultan Abu Bakar Ri'ayatuddin Al-Mu'adzam Sha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