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角

✍ dations ◷ 2025-05-07 06:11:16 #地平坐标系统,太阳,自然地理学,地球科学

太阳高度角(英语:),也称太阳高度,是指某地的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所交的最小线面角,这是以太阳视盘面的几何中心和理想地平线所夹的角度。

太阳高度角可以使用下面的算式,经由计算得到很好的近似值:

此处

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需用以下公式。h=90°-|φ-δ|

在夜间,太阳高度为负值,子夜时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称为太阳下中天。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
上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最大时为太阳上中天,即是正午,午后太阳高度又逐渐缩小。

在一年当中,太阳的高度变化与地理纬度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以夏至正午时最高,但太阳不会出现在天顶;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则与反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包含赤道在内,太阳每年会有一天通过天顶,即太阳的赤纬和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那一天,也是一年当中太阳在正午高度最高的一天。

全球太阳高度为90度的点只有一个,称太阳直射点,其在昼半球的中心。

其他地点的太阳高度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等值分布。(前提是假设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极昼极夜现象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出现地点仅限南北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是指在南纬66.5°以南,和北纬66.5°以北地区出现的白昼或夜晚暂时消失的情况。出现极昼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运动,与太阳直射点同一半球的极点在双至日(即夏至或冬至)中的某一天,最小太阳高度不小于0°,全天不落日的现象。极夜现象则反之。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5°,则北半球出现极昼,南半球出现极夜;相反冬至日(12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纬23.5°,则南半球出现极昼,北半球出现极夜。

对于天文学考察来说,极夜现象具有极高的价值,发生极夜现象时,由于天空中并无太阳光的干扰,宇宙的天体运动变化得以展现,同时两极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相对高,云雾少,因此对于天文观测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相关

  • 物理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物理治疗(英语:physical therapy,或作phy
  • EF-G延伸因子G(Elongation Factor G),简称EF-G,又称EF-2,曾被称为转位酶(translocase),是一种原核延伸因子,具有GTP酶活性。现认为EF-G的GTP酶活性与tRNA和mRNA穿过核糖体的协同移动有关
  • 茶树油茶树油(英语:Tea tree oil或melaleuca oil)是一种含樟脑味道的精油,颜色浅黄至透明,由原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南部至新南威尔士北部沿岸的互叶白千层提炼而成。茶树油不能口服,多数
  • 非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英文:Diastereomerism)是指属于立体异构但不属于对映异构的所有同分异构现象,所涉及的异构体称为非对映异构体,简称非对映体。它们包括顺反异构体、构象异构体、内消
  • 李家春李家春(1940年7月26日-),生于上海,中国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由于在“复杂流动和环境流体力学
  • 还愿还愿,广东人称还神,是一种向鬼神、圣者等许下愿望,愿望应验后对神圣、庙宇或是社会进回馈的行为。拉丁文“ex voto”是指还愿时所捐赠之物品。一般情况,向神佛许愿,愿望达成后,请
  • 桤木属桤木属(也称赤杨属,学名:Alnus)是桦木科的一个属。在中欧有三种本土赤杨:普通赤杨,灰赤杨和绿赤杨。和其他桦木科植物一样,赤杨的花是单性雌雄同株的,葇荑花序。每一花序仅含有雌性
  • 顶囊蕨见内文顶囊蕨(学名:Cooksonia),又名库氏裸蕨、库克逊蕨、光蕨,是一属已灭绝的原始陆生有胚植物,也是最早期的有胚植物之一,最早出现在古生代志留纪。其残体的化石常被发现于浅海或
  • 奥马哈海滩陆军第5军(英语:V Corps (United States))第84军奥马哈海滩(英语:Omaha Beach)是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战役中盟军四个主要登陆地点之一的代号名称,盟军于此日在诺曼底
  • 哈维·巴恩斯哈维·巴恩斯(英语:Harvey Lewis Barnes;1997年12月9日-)是一位英格兰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腰,也可司职边锋,现效力于英超的莱斯特城。他的父亲也曾是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