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角

✍ dations ◷ 2025-11-15 10:24:38 #地平坐标系统,太阳,自然地理学,地球科学

太阳高度角(英语:),也称太阳高度,是指某地的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所交的最小线面角,这是以太阳视盘面的几何中心和理想地平线所夹的角度。

太阳高度角可以使用下面的算式,经由计算得到很好的近似值:

此处

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需用以下公式。h=90°-|φ-δ|

在夜间,太阳高度为负值,子夜时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称为太阳下中天。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
上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最大时为太阳上中天,即是正午,午后太阳高度又逐渐缩小。

在一年当中,太阳的高度变化与地理纬度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以夏至正午时最高,但太阳不会出现在天顶;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则与反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包含赤道在内,太阳每年会有一天通过天顶,即太阳的赤纬和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那一天,也是一年当中太阳在正午高度最高的一天。

全球太阳高度为90度的点只有一个,称太阳直射点,其在昼半球的中心。

其他地点的太阳高度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等值分布。(前提是假设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极昼极夜现象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出现地点仅限南北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是指在南纬66.5°以南,和北纬66.5°以北地区出现的白昼或夜晚暂时消失的情况。出现极昼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运动,与太阳直射点同一半球的极点在双至日(即夏至或冬至)中的某一天,最小太阳高度不小于0°,全天不落日的现象。极夜现象则反之。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5°,则北半球出现极昼,南半球出现极夜;相反冬至日(12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纬23.5°,则南半球出现极昼,北半球出现极夜。

对于天文学考察来说,极夜现象具有极高的价值,发生极夜现象时,由于天空中并无太阳光的干扰,宇宙的天体运动变化得以展现,同时两极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相对高,云雾少,因此对于天文观测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相关

  •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iatal hernia)是一种疝气,是腹部的器官(通常是胃)通过横膈膜进入纵膈腔中。这可能导致胃食道逆流(GERD)或咽喉反流,其症状包括口腔酸味或胃灼热感。其他
  • 乳酸发酵呼吸作用,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并转化能量的化学过程,也称为释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
  • 皮尔布拉皮尔布拉(Pilbara)是澳洲西澳州北部的一个面积广大、人口稀少的区域,以境内丰富的铁矿藏而闻名。该区域主要为半干和干燥气候,常年高温,降雨无常,并时常受到夏季气旋的袭击。
  • 羟基磷灰石.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盖兹登购地盖兹登购地(Gadsden Purchase)指的是位于现在美利坚合众国亚利桑那州及新墨西哥州两州南部的一块土地。面积30,000平方英里(77,700平方公里)。这块土地是于1853年,美国从墨西哥手
  • 宗教改革运动瓦勒度派(12世纪) 阿维尼翁教廷(1309–77年) 约翰·威克里夫(1320–84年) 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1417年) 扬·胡斯(约1369–1415年) 胡斯战争(1420–约1434年) 北方文艺复兴 德意志神秘
  • 合成润滑油合成润滑油,是润滑油的一种,使用于内燃机润滑时或称合成机油,指全部或部分使用合成基础油作为配方中的基础油的润滑油,通常与矿物精炼润滑油相对。1930年代,德国法本公司化学家Dr
  • 大宝积经《大宝积经》,梵文Mahā ratnakūṭa sūtra,又称《宝积经》,为一百二十卷,唐朝菩提流志等译,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经》第十一册。此经主要讲述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为大乘佛教宝
  • 本因坊算砂本因坊算砂(1559年-1623年6月13日),生于日本京都长者町,幼名加纳与三郎(亦作加能三郎),亦曾出家,法号日海。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江戸时代著名围棋与将棋棋士,本因坊家创始、一世围棋名
  • 2005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2005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下面是2005年9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