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350号班机空难

✍ dations ◷ 2025-08-13 01:37:18 #日本航空350号班机空难
日本航空350号班机是由一架日本航空的道格拉斯DC-8-61(飞机注册编号:JA8061)飞行,从九州福冈机场飞往东京羽田机场的国内线客机航班,此航班在1982年2月9日于东京湾在往东京羽田机场途中坠毁。通称日航羽田冲坠落事故、羽田冲坠毁事故、日航反推事故。JL350是日本航空于1980年代第一宗坠机事故。该航班航班号被部分中国媒体错误报道为JA350,但实际上日本航空的IATA代码为JL,ICAO代码为JAL,均并非JA。发生事故的350次航班在晚点9分钟后,上午7时34分从福冈机场起飞。之后按照飞行计划顺利飞行,在8时35分得到了羽田机场RWY33R跑道(位置在现今的RWY34L旁边)的着陆许可后放下起落架和襟翼,进入了着陆准备阶段。 直到高度降到200英尺(约61米)之前都是顺利的,但之后,在8时44分1秒时,机长突然关闭自动驾驶装置,并突然将操纵杆向前推,一边使机头降低,一边降低发动机的推力,启动DC-8-61第二与第三台发动机的推力反向器打开,因此机体开始前倾坠落。尽管发现引擎声音异常的飞航工程师喊着“推力过低(日语:パワー・ロー)”,把引擎推力调整回来,副驾驶也试图将操纵杆向上拉,但在8时44分7秒,随着地面迫近警告系统(GPWS)的警报声“Glideslope”在驾驶舱响起,起落架挂在跑道前的海上设置的引进灯上,机体坠落于跑道附近的浅水中。机头和机体后部断成两截,但由于坠落现场在浅滩,避免了机体沉没。最后飞机于距离跑道300米(984英尺)的浅水中坠落。在166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之中,24名乘客遇难,149人受伤,机组人员中并无死亡者:14。在事故以后机长也是第一批乘坐抢救船获救的人之一,而按照调查报告,因重伤而昏迷的飞航工程师和机长几乎同时被救出,副驾驶则一直在救助伤者。《时代》报导称,据传机长向救援人员讹称自己为白领,但并没有准确证据证明此事。因为事故发生在新日本酒店火灾(日语:ホテルニュージャパン火災)的第二天,东京消防厅(日语:東京消防庁)在紧张应对的情况下,派出特别救助队(日语:特別救助隊)、水难救助队(日语:水難救助隊)和消防艇进行救援活动。事故的起因为机长片桐清二的异常操作。他在事故发生的6年前第一次看到幻觉,并被诊断为初期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心身症,虽然接受了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医院(日语:聖マリアンナ医科大学病院)的医师、公司的常勤内科医师和非常勤精神科医师的诊察、治疗但并没有改善,事故前产生了严重的被害妄想,认为“苏联将使日本分裂为两派,卷入血腥的战斗”,故此抱有“与其被敌人抓住并以残忍的方式杀害,不如自己先自杀死亡”的信念:170、181、188。当时他在恐惧中颤抖一段时间后,精神状态终于回到现实。高度到达200英尺时,副驾驶响应了"Minimum",而机长本来应该回答"Landing"(着陆)或是"Go around"(复飞),但他却只回应了"Check"。随后,350航班降到200英尺以下后,机长突然产生了「イネ、イネ、……」的幻听。他将这一命令理解为“去死、去死……”,切换成手动驾驶,推下操纵杆,并启动引擎反推:189。飞航工程师及时发现了机长的异常操作,立即拍打机长右手,将反推杆调回原来位置。副驾驶意识到机头突然下降,反射性地抓住操纵杆,但由于机长推下操纵杆的力过于强烈,没有拉起来。副驾驶喊道:“机长,请住手”(日语:キャプテン、やめてください),机长减小了向操纵杆的力量。但是尽管这一异常操作仅仅进行了不到8秒,也足以使飞机向海面撞击,8时44分7秒,日本航空350航班坠落到离跑道入口510米的东京湾中:190。坠毁的JA8061为DC-8-61型客机,制造于1967年5月25日,总飞行时间36955小时04分。该机原注册号为N8775,为美国东方航空所有,日航于1973年购入该机并将注册号改为JA8061。机上配备的四台引擎为JT3D-3B型号,分别制造于1962-1969年之间。机长在事故发生前一天与事故时一样执飞,在羽田飞往福冈机场的377次航班中有异常行为。虽然片桐清二由于业务上过失致死罪(日语:業務上過失致死傷罪)而被逮捕,但因为在精神鉴定中被鉴定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处于精神错乱的状态而得到了不起诉处理。按照精神卫生法(日语:精神保健及び精神障害者福祉に関する法律),机长进入东京都立松泽医院接受强制治疗,并在大约一年后被日航解雇。

相关

  •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英语:flow cytometry)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计数和分选。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对流过光学或电子检测器的一个个细胞进行连续的多种参数分析
  • 半电池半电池是一个包含可导电电极、电解质及分离两者而自然形成的双电层结构。该层内的化学反应会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移动电荷,从而形成电位差。典型的阳极反应为电极上的金属原子
  • TASS苏联电讯社(俄语: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ИТАР-ТАСС”),缩写音译为塔斯社,是前苏联的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25
  • 东罗曼语支东罗曼语支(Eastern Romance languages) 是一组罗曼语族的语言,在狭义上指弗拉赫语言。东罗曼语支是通俗拉丁语在东南欧地区发展出的变体。有时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语也被划入东
  • 丁二酮丁二酮(IUPAC系统命名:2,3-丁二酮,又称双乙酰)是一种天然发酵副产品。它是一种邻二酮(两个羰基并列),分子式C4H6O2。丁二酮常在含酒精饮料中自然生成,常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增加黄油口
  • 杰尼尼尔斯·卡伊·杰尼,FRS(丹麦语:Niels Kaj Jerne,1911年12月23日-1994年10月7日),英国伦敦出生的丹麦免疫学家。由于发现了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关的免疫学贡献,而与乔治斯·
  • 北象海豹北象海豹(学名:Mirounga angustirostris)是两种象鼻海豹之一,属于海豹科。它们是两性异形的,雄象鼻海豹平均长4米及重2300公斤,而雌象鼻海豹则长3米及重640公斤。它们是高度一夫多
  •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英语:coordination complex),简称配合物,又称为络合物、络鹽、复合物,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
  • 硫脲硫脲是尿素中的氧被硫替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硫代酰胺(RC(S)NR2,R为烃基)。由于电负性差异,尽管结构类似,硫脲和尿素的性质很不相同。硫脲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应用。除此之外,硫脲
  • 新星新星是一种白矮星,是激变变星的一类,其吸积在表面的氢发生剧烈爆炸。它们原本都很暗,难以被发现,突然爆发增亮,被认为是新产生的恒星,因此而得名。新星按光度下降速度分为快新星(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