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 dations ◷ 2025-08-13 07:49:19 #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国外奖励: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芙娜·捷列什科娃(俄语:Валентина Владимировна Терешкова,1937年3月6日-)是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员。1963年6月16日,她单独乘坐“东方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苏联英雄,苏联空军少将。她还是技术科学副博士,两次获授列宁勋章;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授予的高级奖章,是世界上十几个城市的荣誉市民;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目前捷列什科娃还在继续积极地从事社会活动,希望能够参加火星探险。在2014年冬季奥运会,她是开幕式上奥林匹克旗帜的旗手。捷列什科娃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州图塔耶夫的一个村子。父亲弗拉基米尔·捷列什科夫(1912-1940)是拖拉机手,苏芬战争中是坦克车长、中士,在前线阵亡时捷列什科娃年仅2岁。母亲叶莲娜(1913-1987)是纺织厂女工。捷列什科娃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捷列什科娃于1945年8岁时在雅罗斯拉夫尔第32学校上学,1953年七年级毕业时为了补贴家用而离校,在当地的雅罗斯拉夫尔轮胎厂的组装与硫化车间当一名学徒工,负责操作切割机,同时在夜校学习青年工人的课程。1955年4月,调入当地的“红色彼列科普纺织厂,与其母亲、姐姐一起工作。1959年捷列什科娃加入了当地的业余航空俱乐部,成为一名跳伞员,1959年5月21日22岁时完成了首次空中跳伞,在当地总计完成了90次跳伞。1955年至1959年,接受了雅罗斯拉夫尔轻工业学院的函授教育。1960年8月11日,捷列什科娃成为雅罗斯拉夫尔市红色彼列科普纺织厂(俄语:Красный Перекоп (фабрика))的共青团组织的书记。1961年,加加林飞上太空,捷列什科娃同众多少女一样,将加加林作为了自己的偶像。她和航天俱乐部的女友们联名给莫斯科写了一封信,呼吁也派一名女性航天员进入太空。料想不到,没过多久,这些在信上署名的姑娘都应邀前往莫斯科。在莫斯科,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女性,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成为第一位女性航天员。考核是严格的,经过了三个月的各种类型的试验,有医学、体育、还有特殊使命方面的,经过层层筛选,幸运女神降临在了捷列什科娃的身上。报名条件包括:年龄30岁以下,有跳伞经历,身高170厘米以下,体重70千克以下。1962年2月16日,当听到自己的名字从400多竞争者中入选5名女航天员之列时,捷列什科娃的心里顿时充满了无比的兴奋以及征服太空的信心。5位入选者应召入伍,从列兵军衔开始。1962年3月加入苏联共产党。成为航天员的受训内容包括耐热训练:身穿飞行服耐受70摄氏度、30%湿度;静音训练,在无声环境中渡过10天;在乌米格-15上经受失重训练,每个架次飞行经受3-4次每次40秒的失重状态下写字、吃饭、使用无线电口播等;跳伞训练,包括水上跳伞。1962年11月9日,捷列什科娃完成了航天员训练,成绩为优秀。1963年3月,捷列什科娃入选为东方六号飞船任务的第一顺位的航天员。1963年6月16日,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宇航飞船升空,成为人类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一位独立驾驶宇航飞船完成太空飞行的女性。在3天(总计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的太空飞行中,捷列什科娃的无线电呼号是“海鸥”。捷列什科娃这次太空飞行时间比此前所有美国航天员的太空飞行时间总和还要长。捷列什科娃驾驶的东方六号与瓦列里·贝科夫斯基驾驶的东方五号执行了空间编队交会、无线电通联等任务。由于东方号飞船上没有太空马桶不能排大便,所以3天飞行是禁食的。东方六号返回地面时降落在阿尔泰边疆区,坐标为 53.209375°N 80.80395°E。东方六号距地面7千米高度时,按程序捷列什科娃连同座椅弹射出飞船、单独伞降,至4千米高度时航天员与座椅按程序分离。捷列什科娃落地时由于强风在切掉降落伞前,其鼻子在地面上擦伤。完成航天飞行后,捷列什科娃成为航天员指令长,直至1966年3月14日。捷列什科娃从太空返回后,被问及国家应如何奖赏她的英勇成就。捷列什科娃回答:希望能搜寻、确认她父亲牺牲的地点及战斗经过。这一请求得到了满足。苏联政府在捷列什科娃的父亲牺牲地建立了一座纪念牌。政府奖励捷列什科娃一套在雅罗斯拉夫尔的3室的住宅。捷列什科娃与母亲、姨妈及其女儿在一起住了3年。此后,捷列什科娃作为公众人物,移居莫斯科。1963年6月22日,成为苏联英雄。1963年6月22日与1981年5月6日,两次荣获列宁勋章。 1971年12月1日,获得十月革命勋章。1987年3月5日因其社会活动获得劳动红旗勋章。1966年至1989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74年至1989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71年至1989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2008年至2011年,雅罗斯拉夫尔州杜马议员,统一俄罗斯党党员。2011年,在雅罗斯拉夫尔州当选为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议员。 2016年连任。2011年4月12日,捷列什科娃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授勋仪式上接受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颁发的友谊勋章。2017年3月6日,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她颁发一级祖国功勋勋章,庆祝她80岁生日。在东方六号飞行之后谣言开始流传,她可能嫁给当时唯一的单身汉航天员安德里扬·尼古拉耶夫。1963年11月3日与航天员安德里扬·尼古拉耶夫在莫斯科结婚。赫鲁晓夫与太空计划领导人等高官主持了婚礼。1964年6月8日,女儿叶莲娜·安德烈雅诺夫娜·尼古拉耶娃出生。这是人类第一个父母都是航天员的人。外孙阿列克谢·马约罗夫生于1996年,安德烈·罗季奥诺夫生于2004年6月。1982年与尼古拉耶夫的婚姻离异。她又嫁给了外科医生尤里·沙波什尼科夫,直到1999年去世。捷列什科娃是俄罗斯联邦首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性。1961: 加加林 / 戈·季托夫 • 1962: 尼古拉耶夫 / 波波维奇 • 1963: 贝科夫斯基 / 捷列什科娃 • 1964: 叶戈罗夫 / 科马洛夫 / 费奥克季斯托夫 • 1965: 别利亚耶夫 / 列昂诺夫 • 1968: 别列戈沃伊 • 1969: 弗·沃尔科夫 / 沃雷诺夫 / 戈尔巴特科 / 叶利谢耶夫 / 库巴索夫 / 菲利普琴科 / 赫鲁诺夫 / 沙塔洛夫 / 绍宁1970: 谢瓦斯季亚诺夫 • 1971: 鲁卡维什尼科夫 / 多布罗沃利斯基 / 帕察耶夫 • 1973: 克利穆克 / 拉扎列夫 / 列别杰夫 / 马卡罗夫 • 1974: 阿尔秋欣 / 焦明 / 萨拉法诺夫 • 1975: 格列奇科 / 古巴列夫 • 1976: 阿克肖诺夫 / 若洛博夫 / 祖多夫 /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 1977: 格拉兹科夫 / 科瓦廖诺克 / 留明 • 1978: 贾尼别科夫 / 伊万琴科夫 / 罗曼年科 • 1979: 利亚霍夫1980: 基济姆 / 马雷舍夫 / 波波夫 / 斯特列卡洛夫 • 1981: 萨维内赫 • 1982: 别列佐沃伊 / 萨维茨卡娅 / 谢列布罗夫 • 1983: 亚历山德罗夫 / 弗·季托夫 • 1984: 阿季科夫 / 沃尔克 / 弗·索洛维约夫 • 1985: 瓦休京 / 亚·沃尔科夫 • 1987: 维克托连科 / 拉维金 / 列夫琴科 • 1988: 马纳罗夫 / 阿·索洛维约夫 • 1989: 克里卡廖夫 / 波利亚科夫1990: 巴兰金 / 马纳科夫 • 1991: 阿尔采巴尔斯基 / 奥巴基洛夫 / 阿法纳西耶夫

相关

  • 内分泌人体内部有维持恒定现象的功能,因此有赖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来共同运作。内分泌系统(Endocrine)是负责调控动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正常运作的两大控制系统之一,由分泌激素(荷尔
  • 核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简称核物理学,核物理或核子物理)是研究原子核成分和相互作用的物理学领域。它主要有三大领域:研究各类亚原子粒子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分类与分析原子核的结构并带动
  • 恐球菌-栖热菌本分类名称尚未确定,目前根据伯杰氏手册暂称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本门包括一些能抵抗严酷环境的球状细菌,分为两个目。异常球菌目只有一个属,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包括几个耐
  • 核纤层核纤层旧称“核周层”、“核衬层”或“核层”,是位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核膜之间的高电子密度网络片层结构,由中间丝与膜相关蛋白(membrane associated proteins)交织形成,普遍存在
  • 欧洲各共同体欧洲各共同体(英语:European Communities, EC; 法语:Communautés européennes, CE; 德语:Europäische Gemeinschaften, EG/EGen)是一个已不再被欧盟官方使用的制度名称(使用期
  • 检测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英语:COVID-19 testing)是通过核酸或抗体等分子检测(英语:Molecular diagnostics)手段及CT断层成像等临床辅助手段,对人体是否感染2019冠状病毒或患有2019冠状
  • Pathology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病理学(pathology)是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
  • 244年
  • BIPM国际计量局(法语: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缩写:BIPM)是依1875年订定的米制公约,为维护国际单位制(SI制)所设立的3个组织中的1个。其宗旨为“确保国际度量衡标准
  • 海东青海东青(学名:Falco rusticolus),又名矛隼、海青、鹘鹰,是隼属猛禽中最大的一种,分布在北极以及北美洲、亚洲的广大地区,在中国原产于黑龙江、吉林等地。辽主天祚帝好打猎,每年冬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