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一面体
✍ dations ◷ 2025-02-23 19:51:10 #十一面体
在几何学中,十一面体(英语:Hendecahedron)是指具有十一个面的多面体。没有任何十一面体是正十一面体,也就是说找不到面由正多边形组成且每个面全等、每个角相等的十一面体。十一面体的英文是Hendecahedron,其命名方式为Hen-代表一,deca代表十,然后结合多面体字尾-hedron,就得到十一面体Hendecahedron。在所有凸十一面体中,包含镜射像共有440,564种拓朴结构明显差异的凸十一面体。拓朴结构有明显差异意味着两种多面体无法透过移动顶点位置、扭曲或伸缩来相互变换的多面体,例如五角锥柱和九角柱无论如何变形都无法互相变换,因此拓朴结构不同,但九角柱和九角锥台可以透过伸缩其中一个九边形面来彼此互换,因此三角柱和三角锥台在拓朴上并无明显差异。常见的十一面体有锥体和柱体、部分的詹森多面体和半正多面体,此处的半正多面体并非阿基米德立体,而是正九角柱。其他十一面体还有九角柱、十角锥、正五角锥反角柱的对偶、双对称十一面体等多面体,其中双对称十一面体可以密铺空间。在几何学中,截半三角柱是指经过截半变换后的三角柱,是一种十一面体,其侧面是正方形、底面是正三角形,另外还有6个等腰三角形面。截半三角柱可由三角柱将边的中点当作新的顶点,旧的顶点消失,来构造,换句话说,即是用三角柱由一条棱斩到另一条棱的中点(即斩去三角柱的顶点,但不是截角)而成。其具有D3h二面体群的对称性。在十一面体中,有3个是詹森多面体,它们分别为:正五角锥柱、二侧锥三角柱、侧锥六角柱。九角柱是一种底面为九边形的柱体,由11个面27条边和18个顶点组成。正九角柱代表每个面都是正多边形的九角柱,其每个顶点都是2个正方形和1个九边形的公共顶点,因此具有每个角等角的性质,可以归类为半正十一面体。十角锥是一种底面为十边形的锥体,其具有11个面、20条边和11个顶点,其对偶多面体是自己本身。正十角锥是一种底面为正十边形的十角锥。在化学中,将十八面体硼烷离子(2−)的氢全部去掉后,可以得到一个结构,它是十八面体,再将每个硼原子做垂直于重心到硼原子的面,可构造成新的多面体,即为十八面体硼烷结构的对偶多面体,也是十一面体之一。双对称十一面体(Bisymmetric Hendecahedron)是十一面体的一种多面体柏拉图和阿基米德立体,只有少数可以密铺于空间,也就是说堆砌在一起,不留空隙,以填补空间。Guy Inchbald描述了以个有趣的多面体,可以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利用11面体完成空间的密铺。曾有人提出一个十一面体,它的面数和顶点数是相同的,经过扭曲后,会得到不同的特性。最对称的自身对偶十一面体是双对称十一面体,它之所以会称为双对称是因为它有两个对称面。
相关
- 比鲁尼阿布·拉伊汗·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比鲁尼(波斯语:ابوریحان محمد بن احمد بیرونی,973年-1048年), 波斯学者,生于花剌子模(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卒
- 综合征 (电视剧)《症候群》(韩语:신드롬,英语:Syndrome,又名《综合症》),为韩国JTBC自2012年2月13日起至4月17日播出的月火连续剧,共20集。由韩惠轸、宋昶仪、朴建炯、曹在显、金成铃与金佑锡等人主
- 假日假日,是指大多数人都不用上班及上课的日子,亦纪念特别事件的日子。连续数天的假日称为假期。现代假日的习俗源于以基督教信仰为主的欧洲国家,原本是特别的宗教日子,例如主日(Holy
- 滤过裂隙滤过裂隙(filtration slits),即肾脏的组成肾元之肾小体内的鲍氏囊上之足细胞的"足突"叉合彼此形成"滤过裂隙"(或裂隙孔)、且裂隙极小(约为8 nm),而带有负电荷、大分子以及带阴
- 鳃曳动物门鳃曳动物门(学名:Priapulid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是一小类海洋底栖动物,多分布在靠近两极地区的冷海中,在泥沙中、浅海或管居生活。身体虽然有体环,但是不分节。目前已知仅现存20多种
- 日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
- 温查文明温查文化(Vinča)是欧洲早期考古学文化之一,时间大约为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主要分布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多瑙河流域以及马其顿,其足迹在巴尔干半岛、中欧和
- trilobitomorph三叶虫纲(学名:Trilobita)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砑头虫目)于二亿五千万
- 螫毛螫毛(英语:Urticating hairs)又称刺毛、焮毛,为数种植物、新世界捕鸟蛛科物种及鳞翅目毛虫的主要天敌防御适应(英语:Antipredator adaptation)。螫毛英文的字根“Urtica”来自于拉
- 富亮氨酸重复结构 / ECOD1ogqA:155–177 1jl5A:358–382 1g9uA:358–382 1k5dF:123–149 2ca6A:123–149 1yrgA:123–149 1k5gF:123–149 1k15A:165–187 1m0zA:165–187 1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