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沙特列原理

✍ dations ◷ 2024-12-22 20:52:10 #勒沙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英语:Le Chatelier principle)或翻译为吕·查德里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其内容为: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以抗衡该改变。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在某一个特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的体系,假设这个条件改变,这个平衡就会朝减弱该改变的方向移动。这个原理只能用来定性判断,不能进行定量计算,不能首先判断平衡是否处于平衡态。改变平衡中任一物质的浓度会使得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该体系倾向于反抗外来因素对原始平衡的改变。反过来,反应速率及产率也会因为对外界因素系统的影响而改变。这可以用氢气和一氧化碳生成甲醇的平衡演示:假设我们增加体系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可以预见体系会向减少一氧化碳浓度的反应方向进行,以抗衡这一改变,即甲醇的量会增加以使得一氧化碳的量减少。如果增加体系中的一种物质,平衡体系会倾向于减少这种物质的反应。相反地,减少一种物质会使得体系去加强生成这种物质的反应。此观察结果可以用碰撞学说解释。随着一氧化碳浓度的提升,反应物之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使得正反应速率增加,生成更多产物。即便是从热力学角度看难以产生的产物(反应平衡常数很小),如果该产物不断从体系中移去的话最终产物仍能获得。在判断温度对于平衡的影响时,应当把能量变化视为参加反应的物质之一。例如,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即ΔH>0时,热量被视为反应物,置于方程式左边;反之,当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 + N2 + 3 H2 ⇌ 2 NH3 ΔH = −92kJ可以改写成 N2 + 3 H2 ⇌ 2 NH3 + 92KJ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温度降低,平衡将会右移,产生更多热量以减弱温度降低带来的影响,使氨气的产量增加。在实际应用,如哈伯法制氨的过程,即使高温会降低产率,温度仍被设定为较高值以保证反应的速率快速。对于这类放热并且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反应,一般都会取一个折衷的反应温度。在放热反应中,温度的增加会导致平衡常数K的值减小;反之,吸热反应的K值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压力同样仍是朝消除改变平衡因素的方向进行反应。以著名的哈伯法制氨反应为例:反应的左边和右边的系数和不一样,所以当平衡后增加压力,反应会朝向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较小的方向进行,减少气体的量,以削弱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在此例中也就是朝向增加NH3的方向进行。反之如果平衡后降低压力,反应会朝向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较大的方向进行,以削弱压力减少带来的影响。故一部分NH3将会分解成N2和H2。 但是当气体反应物和气体生成物的系数和和相同时系统平衡则不受外界的压力改变而变。如一氧化碳与水在高温下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不论外部压力如何改变,将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注意:反应中的系数和均为气体的系数,固体(s)液体(l)不应算入系数和中,因为压强改变并不影响固液体浓度。】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例如上面提到的哈伯法制氨。降低温度可以提高产率,但是该反应活化能较高,高温下才能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如果给予高温,反应会向反应物(同时也是体积大的)方向移动。而想要使平衡移向产物(体积小),则需要增大压力。因此必须找到该反应的最佳温度与压力组合。一般会使反应在300巴和550℃下进行。另外,还会采取除去产物氨的方法来提高转化率。惰性气体的影响:如于 CO(g) + H2O(g) ⇌ CO2(g) + H2(g)在经济学方面,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森于1947年提出了经济学的勒夏特列原理,这里勒夏特列原理把经济平衡的条件放得更宽: 意指所有函数的未知数都是独立变数或辅助的约束条件— 意指仅仅不改变最初的平衡状态— 把反馈化约成参数改变。

相关

  • 叶足亚门叶足亚门是一类变形虫,一个例子是Arcellinida
  • 斑贴试验贴布试验,又名斑贴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是否有特定物质会导致患者过敏性或发炎肌肤。任何人被怀疑有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英语: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或过敏性皮炎,需要经过
  • 羊膜囊羊膜囊是两层坚韧、薄、透明的膜,位于羊膜动物的胎盘之内。装着发育中的胚胎(后来变成胎儿),直到出生前不久为止。内层的膜是装着羊水和胚胎的羊膜。外层膜绒毛膜包着羊膜,本身是
  • 末端回肠在人体解剖学中,回肠是人的消化器官之一。回肠(Ileum)是小肠的最后一段,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下面。人的回肠约占小肠全长的五分之三,约有2-4米长。回肠多盘于腹腔右下部,借小肠系膜
  • 斯图尔特·亚当斯斯图尔特·桑德斯·亚当斯 OBE(英语:Stewart Sanders Adams,1923年-2019年1月30日),英国化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他作为博姿公司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研制出止痛药物布洛芬,并是研究
  • 火山穹丘火山穹丘(英语:lava dome,或称为熔岩穹丘),常见于火山口内或火山的侧翼,是一种圆顶状的突起,看起来类似某些植物的球根。火山穹丘是由高黏度的熔岩形成的,由于其黏度太高,不能从火
  • 马吕斯定理马吕斯定理是法国物理学家艾蒂安-路易·马吕斯在1808年阐述的一条几何光学的定理。在均匀介质中的光线束,如果有一个共点,例如从同一个点光源发射,这样的光束称为同心光束。同
  • 战争与和平 (电影系列)《战争与和平》(俄语:Война и мир,转写:Voyna i mir)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著作《战争与和平》改编而成的多集电影。导演和编剧都是谢尔盖·邦达尔丘克,主
  • 托马斯·安德鲁斯托马斯·安德鲁斯(英语:Thomas Andrews,1813年12月9日-1885年11月26日),爱尔兰科学家,研究范围为化学和物理。影响最大的研究为气体和液体,专门研究物体的状态(phase)。安德鲁斯生于爱
  • 3-己醇3-己醇,是一种醇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在三号碳上接羟基的己醇。它的化学式是C6H13OH、示性式 是C3H7CH(OH)C2H5,是正己醇的一种异构物。 3-己醇有一个手性中心,故存在光学异构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