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袜

✍ dations ◷ 2025-10-21 18:58:55 #裤袜
连裤袜又称袜裤、紧身袜或丝袜裤,是紧包从腰部到脚部躯体的服装,目前多数连裤袜乃设计供为女性所穿着,部分为男性穿着。同长袜一样,质料很多,有棉质、尼龙、羊毛混纺等。连裤袜出现在1960年代并成为长袜的另一种可选下身服装形式。设计供女性穿着的连裤袜一般有被定位成用以展现女性双脚线条秀丽感,这是设计供男性穿着的连裤袜所一般没有的。“连裤袜”名词出现在美国,意为短裤与长袜的组合(pantyhose=panty + hose),通常里面不再穿其他内衣。在英国它被称作“紧身袜”(tights),无论薄厚。在美国,tights也被用作表示厚而不透明的连裤袜相似衣物,通常为女性、舞者和运动员所穿着。穿着连裤袜有很多理由,比如:连裤袜是当今世界办公室中的一道标准装束,在那里它们被视作一种专业的女性服装形式。虽然现今少女间流行直接裸露双腿,在需要穿着正装的公务场合,为求端庄,减少皮肤外露,袜子仍然是需要的。一些穿制服的学校经常要求穿着指定的袜子(有些是连裤袜或紧身袜)作为校服的一部分。女童在较凉的天气亦常会穿着以棉、羊毛、尼龙或棉毛混纺的连裤袜作保暖之用。1990年代起,连裤袜一度从时尚界消失,近年来又重新流行,特别是比较厚的黑色连裤袜。连裤袜有很多种风格,一般以丹尼尔(Denier)来标注厚度,也引申表示连裤袜的不透明度。在国际单位制中,丹尼尔一般以特克斯(Tex)取代。从1(极薄,近乎全透明,在市场上非常罕见)到20(标准厚度),再到30(半透明),甚至上及40、80、120 (不透明)。连裤袜以多种颜色和纹理(面料)被销售,在商业场合,纹理常为适中,阴影常为棕灰色、灰色和黑色,休闲活动所穿的流行款式则穿着更多颜色和纹理。由尼龙或莱卡制作的连裤袜保持着原有的弹力、塑形的属性。但尼龙这种材料比较容易破碎,刮蹭在锐利物体上而破碎的情况十分常见。而棉质和棉毛混纺的连裤袜则较具保暖功效。时下流行的连裤袜有一种标准的制作构造。最上部(腰部)弹力很强。覆盖臀部的部分要比腿部厚(一些舞蹈用连裤袜除外)。裆底也是用较强的材料,通常为棉制作,以令阴部保持通爽。腿部和脚部,一直到脚趾都用最薄的织法制作,在脚趾处结厚加以修补。连裤袜在当代一般被视为女士服饰。不过,包裹腿部的长袜也曾经是男士的流行服装(16世纪-18世纪的西方人)。男士连裤袜由Scot, L. Maddox所发明。当时的女士在公众场合遮盖住腿。然而传统被倒转,男性穿长裤而女性露出腿。在20世纪,连裤袜被女性巨量地采购。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男士连裤袜,它们以保暖见长,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也提高观感和舒适度。台湾

相关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简称BPPV)为一种内耳诱发的疾病,患者会有重复性短暂眩晕的症状,头部移动时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连就寝翻身时都会有晕
  • 帕金森氏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系统。它的症状通常随时间缓慢出现,早期最明显的症状为颤抖、肢体僵硬、运动
  • 琥珀胆碱琥珀胆碱(英语:Succinylcholine,又名琥珀酰胆碱)是一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英语: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阻断剂。它属于去极化肌肉松弛剂,被用于全身麻醉及破伤风等。 由
  • 质量投射器质量投射器,亦称质量加速器(Mass Driver),是一种利用电磁加速工具,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复改变的电磁场来让磁化了的物体加速并投射出去。原理和磁浮列车以及磁道炮(电磁炮)相类似。质
  • 手性拆分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亦称光学拆分(Optical resolution),或外消旋体拆分。在立体化学中,用以分离外消旋化合物成为两个不同的镜像异构物的方法,为生产具有光学活性药物的重
  • 人身自由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往往指公民的政治自由。公民自由主张限制政府的公权力,防止政府滥用公权力和干扰其公民的生活。基础的公民自由包括了集会自由、宗教自由、言论自由
  • 巨型三角洲三角洲,地理术语,即河口冲积平原(不等于冲积扇),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
  • 机械翻译机器翻译(英语:Machine Translation,经常简写为MT,简称机译或机翻)属于计算语言学的范畴,其研究借由计算机程序将文字或演说从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简单来说,机器翻
  • 879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逝世重要人物
  • 梁伯强梁伯强(1899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广东梅县人,中国病理学家、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其父为梁邵勤,6岁丧母。192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医学院任助教。因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