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

✍ dations ◷ 2025-09-18 08:15:21 #树干
树干,亦写作树干,是树木的主要茎干,木质,由地面开始,向上到分为树枝为止。树干负责承拓整株植物,树干里的木质部负责运输供水及营养以助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树干是木本植物的茎特化而来,通常外包有树皮。不同树种的树干外观不同,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树干是大多数木材的来源,树干是木质化的茎,通常经过次级生长。狭义的树是由多年的次级生长累积而成,只出现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由外而内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绿皮层、韧皮部、维管束形成层、木质部、木髓。木质部通常占最大比例,可再细分为边材和心材。边材在外侧,较年轻,具水分运输的功能,结构相对疏松,颜色较淡;心材较老,不具水分运输的功能,主要提供结构支持,颜色较深。由韧皮部以外合称为树皮。在气候变化明显的地方,树干中会有年轮。有些树,例如樱,在树干上会有皮孔协助气体交换。在热带地区,有些树的树干上会直接长出花和果实,称为干生花和干生果,例如水同木、可可树等。有些棕榈、芭蕉、龙舌兰、龙血树、芦荟等单子叶植物也有树干。这类树干主要由大量的薄壁细胞堆积而成,通常没有形成层和树皮。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有分散的单面形成层(英语:unifacial cambium)。树蕨(英语:tree fern)大多属于桫椤目,没有次级生长,树干是由大量的根和叶柄聚集而成。已灭绝的石松门植物鳞木也有树干。目前已知最古老有树干的植物是约3亿8500万年前(泥盆纪中期)的枝蕨纲瓦蒂萨属植物,高度可达八米。至石炭纪时,鳞木、封印木、芦木等树已经形成广大的森林。更早之前,志留纪晚期出现的真菌或地衣原杉藻已经能形成数米高的主干,但因为不是植物,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树干。相较于没有木质树干的植物,树干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植物的高度,有助于散布孢子或种子以及竞争阳光。树干为人类利用制成木材,用作建筑材料、运输工具、家俱等。木材也可以当作燃料。

相关

  • 营养失调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苯二氮䓬类药物依赖性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依赖性或苯二氮䓬类药物成瘾指的是当一个人表现出以下症状中一个或多个:耐药性,戒断症状,寻求药物使用行为(例如不顾有害后果持续使用),和适应药物使用的不良模式
  • 结晶紫结晶紫(英语:crystal violet)或称龙胆紫(gentian violet),也称“甲基紫10B”,是一种三苯甲烷系染料。使用于组织学染色,也用在革兰氏染色试验中以区别不同类的细菌。具有抗菌、抗真
  • 基因突变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由安理会十五个会员国投票产生。一个决议在其中九个以上(含九个)的会员国决议通过并且五个常任理事国全部没有使用否决权的情况下将视为通过。
  • 榆树榆树,是榆科下榆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生长。一般高约25米,树皮粗糙。具高度实用、药用及食用价值。榆树的叶呈椭圆形或椭圆状波针形,叶长2-8厘米、宽1.5-2.5厘米
  • 现实治疗法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安那托利亚语族安那托利亚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语言(在有些分类中,此族不属于印欧语系,但极为接近)。此语族语言曾在小亚细亚使用,目前已消亡,包括赫梯语、卢维语(“赫梯象形文字”使用的语言)和
  • 主题词索引典(英语:thesaurus),也称为叙词表或类语辞典,同义词辞典,是主题分析的一种实作方法。所谓主题分析是指辨识某作品之知识内涵,分析其特性,并使用某些文字、代号描述其主题。主题
  • 冰川学冰川学(glaci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一门学科。自然冰体的范围包括山岳冰川、大陆冰盖、海冰以及河冰、湖冰、地下水、季节性结冰等。早期的冰川学是仅仅对于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