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同城

✍ dations ◷ 2025-02-23 15:07:32 #清朝地方官制,清朝巡抚,清朝总督

督抚同城指的是清朝历史上总督与巡抚同城而治的现象。

在清朝,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巡抚负责税收、水利、内政,有时也可调动军队,总督与其所驻扎的省的巡抚,在职权上多有重叠,可以互相监督。因此督抚在地方事务上多有不和,造成互相掣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督抚不和”。由于总督在官衔上比巡抚高,在很多事务上巡抚往往无法作主,事实上成为摆设。

为了避免督抚在事务上的冲突,不少地区将总督治所与巡抚治所设在不同的城池。但也有部分地区总督与巡抚的治所设在同一座城池里,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督抚同城”。

清朝督抚同城的地区有四个:两广总督与广东巡抚同驻广州府、闽浙总督与福建巡抚同驻福州府、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同驻武昌府、云贵总督与云南巡抚同驻云南府。

1885年,台湾建省,撤除福建巡抚一职,由闽浙总督兼任。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以总督兼管巡抚事,但在戊戌政变之后被恢复旧制。清末新政时,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再度被裁撤,由总督兼管其事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改制,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盛京将军的三个辖区分别被改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奉天省。原盛京将军被改为东三省总督,与奉天巡抚形成督抚同城的局面,成为当时唯一一个督抚同城的地区。宣统二年三月十九日(1910年4月28日),奉天巡抚被正式裁撤,由东三省总督管奉天巡抚事。至此,督抚同城成为历史。

相关

  •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
  • 丙酸丙酸(propanoic acid),又称初油酸,是三个碳的羧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化学式为CH3CH2COOH。纯的丙酸是无色、腐蚀性的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工业上丙酸是通过四羰基镍催化剂存在下
  • 高级心脏血管救命术高级生命支持,亦为高级心肺复苏、ACLS,是指一系列的临床介入(clinical intervention),作为以下情况的应急处置:心跳停止、休克,以及其他医学上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亦指施行此临床
  • 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又称常染色体,是指染色体组中除性染色体之外的染色体。例如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是常染色体,余下的一对是X染色体和/或Y染色体组成的性染色体。
  • 暑热压力指数暑热压力指数(又称湿黑球温度)是反映温度的综合指标,用于量度气温、湿度、辐射热对人体的影响,常用于职业安全、体育和军事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ISO 7243标准,采用暑热压力指
  •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客家委员会(简称客委会)为中华民国有关客家族群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成立于2001年6月,其目标是复兴台湾日渐流失的客家文化,延续客家传统文化命脉,并打造台湾成为一个尊重多元族群
  • 威廉·丹皮尔威廉·丹皮尔(William Dampier,1652年9月5日-1715年3月),英国航海家、加勒比海盗,第一个三次环游世界的人。丹皮尔生于约维尔附近。曾航行至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于1679年加入南美太
  • 高烧发烧(英语:fever),又称作发热(英语:pyrexia)或发热反应(英语:febrile response),其定义为:体温在调节时超过了平常体温。现在医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正常体温上限,文献从37.3到38.3℃都有。
  • 堀辰雄堀辰雄(1904年12月28日~1953年5月28日)是一位在昭和初期活跃的日本作家,出生于日本东京都。他是日本大正时代短篇小说大师芥川龙之介唯一的弟子。堀辰雄从府立三中到第一高级中
  • 海军省海军省是1872年至1945年间主管大日本帝国海军事务的内阁部门,相当于各国海军部。1872年(明治5年)2月,海军省根据太政官第62号公告从兵部省独立出来。当时军政与军令并未明确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