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首

✍ dations ◷ 2025-02-23 21:56:54 #猎首
猎首(headhunting),又称猎头,中国古籍作馘首,台湾原住民称出草,指将人杀死后砍下头颅并收集的一种习俗。许多古代文明都曾流行过猎首的做法,有史籍记载的包括:古代华人、台湾原住民、日本人、阿富汗的努里斯坦人、古印度的阿萨姆人和那加兰人、缅甸的佤族、婆罗洲人、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新西兰毛利人、亚马逊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原住民、尼日利亚人、欧洲的凯尔特人和斯基泰人,等等。猎首的做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太平洋战场与东南亚等地出现过,但到今天除了中东地区的极端宗教组织尚存之外,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绝迹了。在人类学界,猎首行为在社会中的角色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课题。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猎首行为是曾经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等级制度的形成、强化和维持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一种仪式。一些人类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猎首行为源于宗教观念中“灵魂栖于头颅中”的看法,而猎首则是为了带回并最终征服敌人的灵魂。在人类学著作中,猎首行为出现的直接原因包括羞辱对手、统计战功、完成某些仪式、维持星象平衡、展现阳刚、勇猛、嗜血和威信等等。据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代时中国便有猎首的风俗。殷商人把俘获的异族的酋长当作人牲斩首,祭祖之后,用其头盖骨刻上文字以记事,作为战胜的纪念,称为“人头骨刻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猎首行为在中国大规模兴起。司马迁《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赵襄子攻杀知襄子之后,将知襄子的首级割下,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南方楚国,在屈原《楚辞》中的《国殇》、《礼魂》篇中都有民间猎首习俗的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规定,士兵的军功一律以斩获并带回的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计算功劳也非常公平。这一规定使得秦军的士气大为增强,其凶残程度也令各国士兵闻之而胆寒。有观点认为,猎首行为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首级携带不易,除了重要敌将外,其余都简化为割耳或割鼻以替代之。部分少数民族,如佤族,直至20世纪50年代仍有猎首的习俗。在古代日本的战争中,往往都是由武士进行一对一的单挑。在作战前,双方互相通报姓名,然后进行决斗。当杀死对方后,武士将其首级砍下来,送往军中验看。然后按其斩杀的敌人地位的高低来论战功行赏。这被日本人称为首实检(日语:首実検)。在《雍州府志·十·陵墓》中,有关于日本首实检的记载:“凡本朝军士,得敌首谓取首。或谓高名,依忠功高得武名之谓也。敌之所随身物或胄或刀等物,添首取之来,谓分取高名。倭俗,一种谓一分。依之一种分来,故称分取。敌首携归入主君之一览,是谓实检,盖检军实之义乎。记首多少之书,谓首帖。”猎首行为曾经在台湾原住民中非常普遍,除隔绝于台湾东南外海的兰屿达悟族(旧称雅美族)外,其他原住民族群不同部落之间都会相互猎首。汉人移民到台湾的早期,也常常成为原住民猎首的对象;清代的《蓬莱小语》:“时人入山,常遇灵怪悲号回野,俗谓‘讨路费,散冥镪,可免。’遇怪悲号犹可,遇番悲号,则以首级为路费矣。”当时人认为在山中遇到鬼、怪,也比遇到出草的台湾原住民好多了。台湾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禁止出草,是世界首个真正严禁“出草”的官府。出草被视为野蛮行为,更被列为与刑事犯罪,日本人反对出草的出发点与汉人相同。一些原住民坚持出草是传统信仰,抵制政府的禁令。日本人使用了许多高压政策和计谋,包括血腥报复、连坐出草部落居民等方法来遏制出草。该猎首传统1930年代后逐渐消失。东南亚和美拉尼西亚的许多南岛民族中都有猎首的传统。人类学文献中对近代菲律宾易隆高族、砂拉越的伊班族和巴拉湾族、加里曼丹岛(婆罗洲)的达雅族、美拉尼西亚的瓦纳族、苏拉威西岛西南部的马普伦多族等部族的猎首习俗有较详细的记载。在这些部族中,猎取敌方首级多数为一种宗教仪式,而非战争行为。猎首通常标志着部族成员对己方战死者哀悼的结束。参与猎首行为可作为部族男性成员成年的标志,部族首领会依据猎取首级的多少对部族成员进行奖赏。肯尼思·乔治(Kenneth George)在对马普伦多族的考察中发现:他们的一年一度的“猎首”行为已经演化成以椰子代替真实头颅的一种纯宗教仪式,称为“pangngae”。该仪式在每年水稻收获的时节举行,其目的包括展现不同部族文化间的分歧和辩论,显示男性的阳刚之美,分发公共物资,以及抵制外来文明对马普伦多族文明的同化等等。砂拉越地区的猎首行为1830年代被拉者詹姆斯·布鲁克勒令禁止,而吕宋易隆高族的猎首传统则在1930年代被当时管辖菲律宾的美国属地当局废止。结合了古印度土著文化,少部分印度教性力派信徒会有以人体、人血或首级为祭品,奉献给时母、难近母等女神的现象。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少数信徒仍然有这种行为,在英国殖民当局全力禁止下才逐渐消失。印度东北部的那加族也以猎首闻名。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在部族冲突中一般会挖去头盖骨然后用烟熏的方式保存敌人的头颅。如今不少毛利人部族正试图追索流散于世界其他地方博物馆的他们祖先的头颅。居住在今天厄瓜多尔、秘鲁和亚马逊平原地区的舒阿尔族有猎取人头后脱水作为祭品的习俗。今天舒阿尔人出售给游客的纪念品中就包括这些祭物的仿制品。而在一些边远地区的舒阿尔部落中,猎首现象仍未绝迹。古代欧洲凯尔特人的猎首行为也与宗教相关,但具体目的至今不明。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均有关于凯尔特人将私敌的首级用钉子钉于自家墙上或悬挂于马脖子下的的习俗。苏格兰的盖尔人将这一习俗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可能在皈依基督教后才被摈弃。在日耳曼人和伊比利亚人部族中亦有猎首习俗,但原因至今仍未能查明。黑山人主要分布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和巴尔干半岛一带,他们实行猎首行为直到1876年被尼古拉一世勒令禁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主要是美军)士兵在太平洋战场上曾大量收集日军阵亡士兵的头盖骨作为战利品或馈赠亲友的纪念品(但在欧洲战场上的盟军却无此行为)。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曾于1942年9月严令禁止上述行为,但未取得显著效果。1944年5月22日的《生活》杂志曾刊登一幅年轻女子以她男友(海军士兵)寄给她的日军头盖骨为背景的照片 ,当时曾在美国引起公愤。

相关

  •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会焦虑症、人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
  • 吉姆萨染液吉姆萨染液(英语:Giemsa stain)是一种用于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它是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的改进版本。以它的发明者,德国汉堡科学家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染色物质Giemsa与DNA上的
  • 阿哌沙班阿哌沙班(INN,商品名Eliquis)是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和房颤中风的抗凝血剂。它是一种直接Xa因子抑制剂(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自2011年5月阿哌沙
  • 滑面内质网内质网(英语: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折叠成一个扁囊或细管状构造,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
  • 核质核质(英语:Nucleoplasm)是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内除核仁外,所含的其他部分物质。核质是原生质的一种类型,它被核膜包裹。 核质包括染色体和核仁。 许多物质例如核苷酸(对于DNA复制等目
  • 南达科他南达科他州(英语:State of South Dakota),简称南达州,是美国中西部平原上地势较高的一州,过去曾是美国印地安人苏族中拉科他族(Lakota)的聚落所在。南达科他州在1889年11月2日加入美
  • 碳8碳的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即纯碳元素所能构成的各种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了:碳同素异形体系统横跨完全极端且十分不同的范围。以钻石及石墨为例:另以不定形碳及
  • 浓硝酸硝酸(分子式:HNO3)是一种强酸,是三酸两碱其一,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纯硝酸为无色液体,沸点83℃,味苦,在-42℃时凝结为无色晶体,与水混溶,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其不同浓度水溶液性质有
  • 伊兹密尔伊兹密尔(土耳其语:İzmir;希腊语:Σμύρνη),旧称士麦那(Smyrna),位于爱琴海伊兹密尔湾东南角,为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港口。伊兹密尔为伊兹密尔省首府,全市共分9区。据2018年
  • 现代食品工程《现代食品工程》(Contemporary Food Engineering)是一部由世界著名CRC Press / Taylor & Francis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系列丛书,主编为中国籍国际著名食品工程专家,都柏林国立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