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吕氏春秋
✍ dations ◷ 2025-11-29 05:34:35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中国先秦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为秦国相国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六十子篇。八览各览有论文八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六十三子篇。六论每论有六篇,共计三十六子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一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此书完稿后,吕不韦将其公布在秦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公告天下,只要有人能在书中增删一字,就赏赐千金。这是“一字千金”的典故。其编纂目的在于为秦帝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参考。《吕氏春秋》不可能没错误,但当时无人能改一字。汉代高诱指出这是因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高诱当时所见《吕氏春秋》已是“既有脱误”。《吕氏春秋》除了对既有的儒、墨、道、法、刑、名、兵各家进行阐发之外,本身并没有任何新的思想和创见。最大贡献还在于“殷周佚说,赖以谨存,尤可宝贵。”东汉高诱著《吕氏春秋注》。清代毕沅有《吕氏春秋新校正》,另外还有刘咸炘《〈吕氏春秋〉发微》、《〈吕氏春秋〉疏》、宋慈袌《〈吕氏春秋〉补正》、刘文典《〈吕氏春秋〉斠补》、孙人和《〈吕氏春秋〉举正》、谭戒甫《吕子辑校补正》等。近人许维遹有《吕氏春秋集释》,是继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清代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之后的一次总整理。
相关
- 椅子椅,无靠背的称为凳,是一件用来坐的家具,为脚物家具的一种 ,一般包括一个座位、椅背,有时还包括扶手,通常会有椅脚使座位高于地面。当椅子坐久后坐垫便会热。其他和椅相类似的东西
- 指甲指(趾)甲,亦称指(趾)盖、指(趾)甲盖、指(趾)头盖等,分为手指甲(简称手甲)或脚趾甲(简称脚甲),是哺乳类动物长于肢体指前端的由皮肤角质层硬化的一层硬物,指(趾)甲的作用是保护末节指腹避免受损
- 羧酸.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己己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九个(三划的则为第二十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己部归于三划部首。己部通常是从上、下、右方及中间均可为部字,它亦可
- 附生植物附生植物,又称附着植物、着生植物,是植物在其它活体植物上面生长或是依附的现象。这种关系通常多数与较高阶的植物有关,然而表生细菌、真菌(表生菌)、藻类、地衣、苔藓,以及蕨类也
- 泰伯泰伯(?-?),一作太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因为太王第三子季历的儿子昌有“圣瑞”,所以太王希望以季历为继承人,然后传位给昌。于是作为季历的兄弟泰伯与仲雍不忍发生王位争夺
- 华人四大节日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或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中国传统四大节日,在各地意义不同。一般是指汉族传统会一家团聚共度的四个节日:即春节(农历新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若舍去清
- 英国通讯英国的通讯业最初由国营的英国皇家邮政电讯分部垄断,另外收音机和电视广播则由英国广播公司和受独立广播管理局(IBA)监管的电视台专营──两所机构直接拥有和控制全英国的广播,
- 痣痣,又叫癦,是指皮肤或粘膜上慢性的斑块,一般外形会是深色的圆形。多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痣在定义上属于良性肿瘤,不过有25%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已有的痣发展而来。可
- 氰胺氨基氰(化学式:NH2CN),白色晶状固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丙酮等,微溶于二硫化碳。有毒。在122℃时转变成二氰胺(CN)2NH。是碳二亚胺(HN=C=NH)的异构体。易聚合,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