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 dations ◷ 2025-02-23 20:05:42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中国先秦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为秦国相国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六十子篇。八览各览有论文八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六十三子篇。六论每论有六篇,共计三十六子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一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此书完稿后,吕不韦将其公布在秦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公告天下,只要有人能在书中增删一字,就赏赐千金。这是“一字千金”的典故。其编纂目的在于为秦帝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参考。《吕氏春秋》不可能没错误,但当时无人能改一字。汉代高诱指出这是因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高诱当时所见《吕氏春秋》已是“既有脱误”。《吕氏春秋》除了对既有的儒、墨、道、法、刑、名、兵各家进行阐发之外,本身并没有任何新的思想和创见。最大贡献还在于“殷周佚说,赖以谨存,尤可宝贵。”东汉高诱著《吕氏春秋注》。清代毕沅有《吕氏春秋新校正》,另外还有刘咸炘《〈吕氏春秋〉发微》、《〈吕氏春秋〉疏》、宋慈袌《〈吕氏春秋〉补正》、刘文典《〈吕氏春秋〉斠补》、孙人和《〈吕氏春秋〉举正》、谭戒甫《吕子辑校补正》等。近人许维遹有《吕氏春秋集释》,是继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清代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之后的一次总整理。

相关

  • 底物底物(英语:substrate)在生物化学领域指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一个生化反应的底物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 犹太-阿拉伯语犹太-阿拉伯语(阿拉伯语:عربية يهودية‎,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
  • 国际人道法国际人道法(法语:Le droit international humanitaire - DIH)是规制武装冲突中行为的法律(战时法)。它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旨在保护不再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并限制和规制战斗员所能够
  • 核合成核合成是从已经存在的核子(质子和中子)创造出新原子核的过程。原始的核子来自大爆炸之后已经冷却至一千万度以下,由夸克胶子形成的等离子体海洋。在之后的几分钟内,只有质子和中
  • 德意志德意志裔人(德语:Volksdeutsche),指的是在一次大战后居住在德意志(德国、奥地利)国外——母语以德语为主的多数聚居区,或与德国或奥地利有血缘关系的欧洲居民。例如:位于法国的阿尔
  • 安德尔-卢瓦尔省安德尔-卢瓦尔省(法文:Indre-et-Loire)是法国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37。它是以安德尔河和卢瓦尔河这两条河流命名的。它位于法国中部,它包括法国历史上的图
  • 沃尔夫冈·泡利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德语:Wolfgang Ernst Pauli,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研究先驱者之一。1945年,在爱因斯坦的提名下,他因泡利不相容原
  • 迈克尔·N·霍尔迈克尔·N·霍尔(英语:Michael Nip Hall,1953年6月12日-),美国-瑞士分子生物学家,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教授。1991年霍尔及其团队发现了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激酶信号通路,并揭示了它在细
  • 小岩部神经小岩部神经(lesser petrosal nerve),又称小浅岩部神经,为舌咽神经的一条分支,属于一般内脏传出神经(GVE),神经纤维中带有来自鼓室神经丛(英语:tympanic plexus)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并输入
  • 指标犬指标犬(又称指示犬),是一种中大型的犬种。最初起源于英国,属于猎犬的一种。指标犬的被毛一般偏短、紧密、光滑、并具有光泽。他们的被毛通常是白色,并且有着深棕色、红棕色、浅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