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厅

✍ dations ◷ 2025-08-13 04:10:08 #1919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1947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殖民主义,南洋群岛,战前日本外交,太平洋战争,密克罗尼西亚历史,日本的厅

南洋厅(日语:南洋庁〔南洋廳〕なんようちょう )是根据《凡尔赛条约》,日本在其委任统治的南洋群岛上设置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为帕劳群岛的科罗尔岛。在其下设有支厅。1922年设立,1945年因战败而消灭。

南洋厅于昭和14年(1939年)管辖6支厅。

昭和18年(1943年)改制为3支厅,各支厅下各设有总务课、经济课、警务课。

昭和14年(1939年)12月末(‘第9回南洋厅统计年鉴 昭和14年’)

昭和17年(1942年)当时设有:

1934年1月25日起,南洋厅的时区调整为下:

限日本人男子,修业年限5年

限日本人女子,修业年限4年

修业年限3年

主要招收日本学生,共设立寻常科和高等科,1941年改称国民学校。

招收南洋岛民,设立3年制的本科与2年制的补习科。

本科是义务教育,8岁左右入学。教师主要为日本人。在本科成绩表现优秀者可以进修补习科,大约占修完本科学生总数的3至5成。

本科教育按照南洋厅公学校规则,使用南洋厅发行的教科书《南洋群岛国语读本》进行全日语教育。

1926年于柯罗创所,主要是针对岛民而设立。在补习科取得优秀成绩者,接着升学至木工徒弟养成所。从南洋群岛各地招揽17、18岁至23岁的优秀学生(但几乎都是帕劳居民)。养成所会提供学生制服以及零用钱,让他们接受建筑与日语教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岛民工员养成所。也兼有训练锻冶工、汽车机械工、电气工的功用。是现在帕劳社区学院的前身。

内地・外地

相关

  • Β-羟基β-甲基丁酸β-羟基-β-甲基丁酸(英语:β-Hydroxy β-methylbutyric acid,HMB)其共轭碱为β-羟基-β-甲基丁酸根(β-hydroxy β-methylbutyrate),是一种人体内天然产生的物质,可用作膳食补充剂,
  • 升华点升华是指一种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与升华相反的过程称做凝华,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这样
  • EF-TuEF-Tu(热不稳定延伸因子 英语:elongation factor thermo unstable)是原核延伸因子之一。延伸因子在核糖体翻译蛋白质中有重要作用。t-RNA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识别,携带在tRNA上的
  • 越南国语字越南语字母,亦称国语字(越南语:Chữ Quốc Ngữ/
  • 前卫先锋派(法语:avant-garde,已被英语吸收,对应英文意为front guard、advance guard或vanguard,直译为“前卫”)常指涉新颖的或实验性的作品或人物,尤其是对于艺术、文化及政治的层面
  • DNA dependent D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EC编号2.7.7.7)是一种参与DNA复制的酶。它主要是以模板的形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聚合。聚合后的分子将会组成模板链并再进一步参与配对。DNA聚合酶
  • 萨达姆萨达姆·侯赛因·阿卜杜勒-迈吉德·提克里蒂(阿拉伯语:صدام حسين عبد المجيد التكريتي‎,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简称萨达姆·侯赛因(阿拉伯语:ص
  • KBS交响乐团KBS交响乐团(谚文:KBS 교향악단)是韩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团,韩国放送公社(KBS)所属。它在1956年于韩国放送公社(KBS)成立。在1969年至1981年,它成为一个国营组织,更名为韩国国家交响乐团
  • 日本吞并琉球日本吞并琉球指的是1872年至1879年期间大日本帝国废除并吞并琉球国、设置冲绳县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明治时代日本政府将此事称为“琉球处分”(日语:琉球処分/りゅうきゅうしょぶ
  • 苏丹端姑阿都哈林端姑阿都·伊卜尼·哈林·伊卜尼·姆阿展·伊卜尼·沙(马来语:Almarhum Maulana Al Sultan Almu'tasimu Billahi Muhibbuddin Tuanku Alhaj Abdul Halim Mu'adzam Shah Ibn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