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瓦西里耶维奇·谢尼亚·帕特基耶夫(俄语:Дани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Щеня Патрикеев,或译帕特里耶夫),出生时的名字为丹尼卢斯·谢尼亚特(立陶宛语:Danielius Shchenyatla,?-1519年),莫斯科大公国波雅尔,15世纪末及16世纪初的著名将领,政治家。率领莫斯科军队从立陶宛大公国控制下夺回大片罗斯土地。是罗斯军队大规模装备火器的先行者之一。
1460年代,谢尼亚特生于立陶宛大公国,父亲瓦西里·尤里耶维奇·帕特基耶夫,祖父尤里·帕特里耶维奇为莫斯科公王朝-加利奇支系的执事(俄语:Думный дьяк)。谢尼亚特的高祖父为格迪米纳斯王朝(英语:Gediminids)的波罗兹克与平斯克公爵纳里蒙特(俄语:Наримунт)。其父祖当年拥戴莫斯科-加利奇支系前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四世·舍米亚卡(俄语:Дмитрий Юрьевич Шемяка)之子伊凡·德米特里耶维奇·舍米亚卡(俄语:Иван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емякин)。在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卡齐米日四世庇护下对抗莫斯科公王朝嫡系的伊凡三世。母亲科布林娜·谢尼亚特是立陶宛贵族谢尼亚特家的直系,由于父祖在1470年双双战死,谢尼亚特由外公抚养长大。1477年,谢尼亚特加入立陶宛大公国军队,在伊凡·霍德凯维奇(英语:Ivan Chodkiewicz)手下服役,参与对克里米亚汗国和莫斯科大公国的战事,在战争中渐露头角。1483年,谢尼亚特获得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军队的指挥权,曾经多次挫败莫斯科军队的入侵。1487年,伊凡三世在静默战争(俄语:Русско-литовская война (1487—1494))亲自出兵以六万军队兵分二路围困大卢基和勒热夫,谢尼亚特率领三千军队与莫斯科军队在梅泽斯克鏖战,最终在当地一条叫比什科的村庄附近因寡不敌众被俘。谢尼亚特受到了敌方督军谢苗·伊凡诺维奇(俄语:Семён Иванович (князь стародубский северский))的礼遇,在押送谢尼亚特前往莫斯科的过程中不加戴枷锁,以马车运送,更给予上好的肉和糕派作为谢尼亚特的膳食。伊凡三世滴血混合火漆致信谢尼亚特,显示伊凡三世对谢尼亚特的重视。伊凡三世亲自劝降了谢尼亚特,他改回原姓帕特基耶夫。
帕特基耶夫在莫斯科受到了伊凡三世的重用,在同年便被任命为莫斯科城防司令。后来伊凡三世在1495-1497战争(俄语:Русско-шведская война (1495—1497))中命帕特基耶夫攻打瑞典王国,是次战争无功而还,仅在芬兰大规模掠夺。1500年7月14日,帕特基耶夫受命攻打多罗戈布日,在维德罗什河遇上波兰-立陶宛联军,帕特基耶夫先派一部分军队渡河迂回包抄,拆了立陶宛军队后方的桥梁,接着在河岸前后夹击立陶宛军队,上游之波兰军队难以渡河支援友军,莫斯科军队成功歼灭了立陶宛军队。维德罗什战役(俄语:Ведрошская битва)帕特基耶夫俘虏了敌方总帅盖特曼康斯坦丁·奥斯特罗日斯基(英语:Konstanty Ostrogski)。在伊凡三世去世后,帕特基耶夫一度被冷遇,赋闲在家习武和宴客。1512年,莫斯科大公国与波兰王国之间爆发十年战争(俄语:Русско-литовская война (1512—1522)),瓦西里三世再度起用帕特基耶夫为军队总司令,帕特基耶夫率领莫斯科军队攻下了重镇斯摩棱斯克(俄语:Осады Смоленска (1513—1514)),更攻占了立陶宛近四成的土地。1516年,帕特基耶夫被瓦西里三世从前线召回,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1519年,他病逝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