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美兰
✍ dations ◷ 2025-07-19 19:11:47 #甘美兰
甘美兰(Gamelan)是印度尼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民族音乐,又以巴厘岛及爪哇岛的甘美兰合奏最为著名。主要的乐器有钢片琴类、木琴类、鼓、锣、竹笛、拨弦及拉弦乐器,有些曲目亦可以加上演唱者。甘美兰是整队组合的名称,“甘美”(gamels)在印尼语解作敲击,而字尾“朗”(-an)用来标示名词,合起来即敲击乐的意思。甘美兰除了成为印尼的宫廷和宗教音乐,也对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影响很大。在印度的文化传来之前,印尼已经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甘美兰除了演唱的方式受到印度音乐影响以外,自成一格,而甘美兰的乐器在满者伯夷朝代(若公元十四至十五世纪)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根据爪哇的神话,甘美兰是由天神山阳古鲁(Sang Hyang Guru)在若公元230年发明的,山阳古鲁据说在拉伍山上有一个宫殿,统治爪哇的所有其它神祇。山阳古鲁希望以声音传达讯息给其它的天神,因而发明了锣(gong);而为了表达更复杂的信号,他再发明了另外两个锣,而成为了甘美兰。在公元八世纪爪哇中部的婆罗浮屠神殿,出现了最早的关于音乐演奏的浮雕,浮雕上出现了各种的锣、鼓、竹笛、碰铃、拨弦及拉弦乐器,但未出现钢片琴及木片琴的图像,展现了印尼最早的演奏形式。在十二世纪爪哇的宫廷裹出现了两种甘美兰合奏,蒙刚(Munggang)以及科多哥力(Kodokngorek)甘美兰,成为“响亮风格”的基础。而另一种以吟唱诗歌的克玛纳(Kemanak)传统,则成为“柔和风格”的基础,逐渐演变成为贝达雅(Bedhaya)舞蹈的音乐风格。而在十七世纪,两种风格互相影响,逐渐发展成今天巴厘、爪哇及巽他的甘美兰合奏。印尼各岛屿的甘美兰风格各有特色,但它们在乐理、乐器以及演奏技法有共通之处。几乎没有两个甘美兰乐队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分别在于乐器、人声的运用、音阶、演格风格的不同以及演奏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以地理上来分类,最为人所知的是爪哇甘美兰、巴厘甘美兰和巽他甘美兰。巽他(爪哇岛西部的一个部族)最著名的是地贡甘美兰(Gamelan Degung),运用皮洛音阶(pelog scale)。巴厘岛的刚克伯牙甘美兰(Gamelan gong kebyar),以炫技的风格和常变的速度著名;而另一种甘美兰与克格(Gamelan and kecak),又称为猴子歌(monkey chant)。爪哇岛的甘美兰主要是十九世纪的宫廷音乐,比起巴厘岛的甘美兰通常较缓慢和静态,每个宫廷有自己的音乐特色。除了印尼各岛屿,甘美兰亦影响到附近的国家。马来西亚亦有甘美兰,但乐器的种类通常较为简单,而音阶上则受到西方影响而用Bb或C作为调音的基础。有部分爪哇人在荷兰殖民时期移居到南美洲苏里南打工,他们亦把爪哇甘美兰的传统带到苏里南。而菲律宾的排式座锣(Kulintang,又译作库林堂)亦和甘美兰相关。今天欧美以及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人学习和演奏甘美兰,更有不少现代作曲家为甘美兰创作音乐。在印尼甘美兰常常在宗教仪式和各种庆典应用,也常常用来伴奏舞蹈和皮影戏(wayang)。甘美兰的演奏者同时要对诗歌以及舞蹈熟悉,而舞者以及皮影戏的匠人(dalang)也会非常了解甘美兰的音乐,以便一起演奏。单纯的甘美兰表演(klenengan)又或者在电台上播放也很常见,但却较少会像西方那样在音乐厅里演出。在印尼几乎在每个正式的庆典都会有甘美兰。例如如皇室苏丹(Sultan of Yogyakarta)的巡游庆典。有些甘美兰乐队只会在独特的节日应用,如Gamelan Sekaten通常只会在穆罕默德诞辰(Mawlid an-Nabi)演奏。在巴厘天主教教堂的典礼上也会演奏甘美兰。一些甘美兰用来作为进场曲和散场曲(例如乐曲Udan Mas),有部分乐曲亦被视为神圣的,能够赶走邪灵。在雅加达,甘美兰经常在电台广播,除了平时邀请专业的甘美兰乐队演奏音乐和说唱形式的戏剧,每逢Minggu Pon的日子(爪哇日历里每35日一个循环)都一定会播放甘美兰。在爪哇的宫廷传统,甘美兰通常在一个凉亭(pendopo)演奏。因为是户外的环境,为了令乐器的声音能够传播得达,乐器会安放在一个空心的平台上,以加强音响的共鸣。在巴厘,甘美兰的乐器通常都存放在一个社区的会堂(balai banjar),因为当地人认为所有乐器属于整个群体,而不是各自拥有的乐器。会堂的墙壁有透风的空隙,令乐队(sekaha)练习和演奏时,整个社区都可以欣赏到。甘美兰乐队(sekaha)通常由一位师傅带领,他负责撰写乐曲以及教导其它乐师演奏,通常甘美兰乐曲只是一个基本的草稿,再由成员演奏时加入即兴的元素。乐曲通常并非不变的作品,乐师习惯从已有的乐曲上不断加上新意,除了一些神圣的歌曲是固定的,其它乐曲通常经过长年累月才逐渐定型。男性和女性通常不会在同一个乐队中演奏,除了女演唱者(Pesindhen)会和男性的演奏者一起演出。现在不少欧美国家亦有甘美兰乐队,但常常会在音乐厅演奏,虽然偶然也会加上舞蹈和皮影戏。甘美兰音乐是种多音色合奏音乐,组成乐器包括有铁琴、木琴、竹笛(suling),锣、人声、拨弦乐及拉弦乐等。叫做“kendhang”的手敲鼓控制音乐的节拍与节奏,及曲目之间的衔接,而与此同时,一种乐器提供主旋律音轨来表现一部分的章节。下图列出来部分今日在中爪哇岛使用的甘美兰乐器:排锣Gendèr锣双面长鼓Kenong/Kethuk小铜片琴铜片琴铜排琴爪哇甘美兰以两种音阶Slendro(五声音阶)和Pelog(七声音阶)最常见,除此之外亦有degung、madenda(又称作diatonis,因为和西方的自然小调音阶类似)。Sléndro和中国的五声音阶近似,接近纯律,类似西方的do re mi so la。Pélog则有七个音,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和西方的音阶很不同,因此声音很独特。演奏时并不一定用尽七个音,很多时在同一段乐曲里只会选择其中五个音。每一队的甘美兰乐队的音准亦略有不同,但同一队乐队之中每件乐器都依随同一套音准的标准。因此,不同甘美兰乐队的乐器不能混合使用。作曲家及民族音乐学者科林·麦克菲察觉到这个现象,并认为音阶的分别是导致印尼出现许多种类的甘美兰的原因。但亦有人持相反看法,因为印尼亦有一种甘美兰称为Gamelan Manikasanti,能够演奏多种音阶,以方便在节庆中以一队乐队演奏来自不同风格的乐曲。巴厘甘美兰乐器最大的特色是乐师会同时演奏两组音,两组之间的音准略有差异,而形成物理上的拍频,声音带有一点震抖,而带来闪烁的音色,在宗教音乐里亦加强了冥想的感觉。传统上甘美兰音乐是口传心授,但到了十九世纪日惹(Yogyakarta)和梭罗(Surakarta)出现了乐谱,但主要是为了纪录和流传,并不像西方乐谱是用来视谱演奏。日惹的乐谱看起来像棋盘,是直行书写的;而梭罗的乐谱则是横排。以上两种乐谱今天已很少人使用,被克柏提翰记谱法(Kepatihan notation)取代,以数字来代表音高,以附点来标记音区,横线来标记时值,类似近代中国音乐所用的简谱。通常乐谱上只记录Balungan乐器的声部,作为旋律的骨干,其它乐手取依据骨干音即兴演奏,将本来一个音加上两倍、四倍、八倍的音。通常乐师经过长时间练习,演奏时已经大概把乐曲背熟。在西方为了方便教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有时会将所有乐器的声部以五线谱默写出来。在1889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中,一队爪哇甘美兰乐队的演出吸引到法国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和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的注意,德布西后来在自己的作品应用到五声音阶、支声复调的织体以及锣的音色,其中最明显受到影响的是他的钢琴作品《版画集》(Estampes)里的乐章“凉亭”(Pagodes)。萨蒂在其钢琴曲集Gnossienne里不停重复的乐段亦有像甘美兰的效果。到了二十世纪,更多的作曲家受到甘美兰音乐影响,包括约翰·凯吉(John Cage)、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科林·麦克菲(Colin McPhee)、斯蒂夫·莱奇(Steve Reich)、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利盖蒂(György Ligeti)等等。在流行音乐方面,亦有民谣吉他手John Fahey、摇滚乐队Sonic Youth等等受到甘美兰影响。吉他手King Crimson尝试把巴厘的两组音准的概念运用到两支吉他上制造拍频效应。一些西方音乐家甚至创作乐曲给甘美兰乐队。甘美兰这种充满金属和敲击的音色也常常在电子音乐里听到。日本1988年的动画电影《阿基拉》里亦以甘美兰音乐来描写科幻的主题。乐曲由作曲家及工程师大桥力(Tsutomu Oohashi)创作,由艺能山城组(Geinō Yamashirogumi)演奏。这出电影让甘美兰音乐被更多人认识。
相关
- 张力张力(tension)乃是由一拉长、伸展的弦对施力者所做的反作用力。张力与弦的长度平行,方向朝弦由于张力是力的一种,因此它的单位如同力,SI制是kg·m/s²。张力也存在于弦的内部:若考
- 中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的意大利指的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期这一期间内的意大利。在承受了长时间国内腐朽的政治、经济问题侵蚀,以及民族大迁徙所带来的频繁的外蛮入侵洗劫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的功能是去除蛋白上磷酸化酪氨酸的磷脂基团。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是一个常见的翻译后修饰,能够产生新的用于蛋白相互作用以及调
- 美国绿建筑协会美国绿建筑协会(英文: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缩写:USGBC)是个非营利组织,旨在推动建筑物能够具有永续设计与建造。美国绿建筑协会以推动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而著称。转变建筑
- 胸半棘肌半棘肌是指人体中的横突棘肌肉。更具体来说,半棘肌是指下列三块肌肉的其中之一:
- 方剂方剂是中医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辨证审因、决定治法,选择适当的中药,按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配伍而成的。简称为“方”。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汉初的《五十二病方》。《
- 佯僙语佯僙语是毛南族佯僙人所使用的本民族语言。佯僙人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和平塘县与独山县接壤的山间河谷地区。199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境内有
- 詹姆斯·柯梅小詹姆斯·布莱恩·科米(英语:James Brien Comey, Jr.,1960年12月14日-),第七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由贝拉克·奥巴马提名,自2013年9月4日起就任,2017年5月9日被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终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州境东北达张家界市,东南邻怀化市,西南界贵州省铜仁市,西毗重庆市,西北接湖北省恩施州。
- 游戏米果游戏米果,全称米果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游戏公司,于2003年3月成立。曾运营游戏《如来神掌》、《真封神OL》。该公司于2008年倒闭。2006年8月,米果网络发布声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