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纵火案

✍ dations ◷ 2025-08-17 13:07:49 #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德语:Der Reichstagsbrand)是德国建立纳粹党一党专政独裁政权的关键事件,发生在1933年2月27日,柏林消防队于晚上9时14分开始接到德国国会大楼火警报告。同时在几个不同地点发生火灾,但当消防队到达时,主要的议会大厅发生爆炸,燃起大火。警察搜索现场时,发现了失业的建筑工人马里努斯·范·德·卢贝。他是荷兰共产党人,不久前才到德国。

总理希特勒和戈林很快到达现场,“发现”荷共党人范·德·卢贝后,戈林立即宣称这起纵火案是共产党人干的,他们抓到了共产党的领袖。希特勒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年事已高的总统兴登堡签署《国会纵火法令》,取消大部分魏玛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利。

纳粹党首脑宣称这起事件是第三共产国际策划的,逮捕了三名驻共产国际的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当时警察并不知道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的负责人,在莱比锡审判时,季米特洛夫自己辩护,被宣布无罪释放。

希特勒于1933年1月30日由多个右翼政党支持,而被选为德国总理,但他领导的纳粹党在议会584席中只占有34%的席位(196席)。他希望通过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授权法》,授权法规定总理可以不通过议会自行制订规章以代替法律。可是修宪需要国会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员通过才能生效,在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上,授权法只在1923年经济危机时通过一次。当时左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议会中第二大党,占有20%席位(121席),第三大党德国共产党占有17%席位(100席),两党坚决反对通过《授权法》。因此希特勒在合法取得总理职位后,立即要求总统解散议会,定于1933年3月5日重新选举。

希特勒要想占有议会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必须压制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1933年2月27日,国会大厦纵火事件发生后,他立即宣称这是共产党发动革命的信号,大力宣传德国正处于共产党发动革命的关键时刻,只有通过《授权法》才能制止共产党发动革命,否则德国就会处于共产党的恐怖统治中。随即于3月1日选举前,将德国共产党列为非法。

1933年3月5日,重新选举结果647席中,纳粹党赢得了288席,社会民主党取得120席,共产党虽然被列非法,仍取得81席;纳粹党加中央党(73席)席次虽过半数,但仍没有能达到2/3不足以修宪。最终取消德国共产党的席位,且对缺失席位并不重新选举;同时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进行恐吓和人身威胁,最终社会民主党人26人弃权,仍有94人反对;由此终于获得议会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赞同通过《授权法》。

范·德·卢贝被审讯后,承认是他为了反对纳粹党而纵火。历史学家的共识是他的确参与了国会纵火,但对是否有共犯、是否为德国共产党指使有分歧。根据《国会纵火案法令》和对德国共产党领袖同时进行的审讯,当局在3月1日宣布共产党意图暴动,因此为非法。第二天,纳粹冲锋队占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

共产党的领袖都被捕,冲锋队禁止共产党员参加选举。之后在3月5日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288席),但仍然没有能达到2/3成为多数党;共产党虽然被列非法,仍取得81席。其中德国国家人民党支持希特勒,两党共占52%的席位。之后纳粹党通过《授权法》,国家人民党及天主教中间党支持法案,其中只有社民党没有投赞成票。《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立即在一个月内取缔所有非纳粹党派。而国家人民党也解散,并入纳粹党。

1934年1月10日范·德·卢贝被斩首,头与躯干被缝合后才安葬。

事件结束后,希特勒宣布今后的一切审判都得由新组建的“人民法院”执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伦堡审判战犯时,德国将军弗朗兹·哈尔德宣誓书面供认:“在1942年元首生日午宴上,当大家谈论国会大厦的建筑和其艺术价值时,戈林大声说:‘只有我才最清楚国会纵火案,因为火是我放的。’他一边说一边拍自己的大腿”。但戈林在审判中完全否认。目前对国会大厦纵火案的起因历史学家们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共产党策划范·德·卢贝放火;一种认为是纳粹党伪旗放火;另一种认为范·德·卢贝出于个人原因放的火,被纳粹党利用了。近来的研究显示,国会纵火案为卢贝的个人事件,而正好为纳粹党人所用,认为此事为后者所作可能是因反对纳粹罪行而强加于其身的论点。

相关

  • 巴比伦巴比伦(阿拉伯语:بابل‎ Bābil;阿卡德语:Bābili(m);苏美尔语语标符号:KÁ.DINGIR.RAKI;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
  • 亚尔佛德·罗素·华莱士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 OM FRS(英语: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年1月8日-1913年11月7日),英国博物学者、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以“天择”独立构想演化论而
  • 恐怖平衡恐怖平衡(英语:Balance of terror),是军事用语,指交战国双方的武器威力的平衡,且相互保证毁灭,双方均拥有足以完全毁灭对方的军事力量。这句话最早可能是由加拿大总理莱斯特·皮尔
  • 耳聋听觉障碍(英语:Hearing loss)又称听力缺损,指听觉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耳聋人士则是指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听力者。听力缺损可能发生在单耳或双耳,有可能是暂时或永久性质。孩童的听力
  • 1576年
  • 赵妪赵氏贞(越南语:Triệu Thị Trinh/.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跳舞女郎跳舞女郎(学名:)为爵床科邓伯花属下的一种常绿蔓性木质藤本物种。原产于印度南部热带地区。花色艳丽、造型独特,被视为一种优良的观花藤蔓植物。曾荣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Award of
  • 艾杜瓦德·乌斯宾斯基艾杜瓦德·乌斯宾斯基(俄语:Эдуа́рд Никола́евич Успе́нский,罗马化:Eduard Nikolayevich Uspensky,1937年12月22日-2018年8月14日),俄罗斯童话作家。
  • 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小提琴家)沃尔夫冈·爱德华·施奈德汉(德语:Wolfgang Eduard Schneiderhan,1915年5月28日-2002年5月18日)是一位奥地利的小提琴家。施奈德汉生于维也纳,他曾短暂地与奥塔卡·舍夫契克(捷克语
  • 郭建梅郭建梅(1961年10月13日- ),出生于河南滑县,中国公益律师,妇女平权活动人士,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创始人(原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现任职于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她因在为中国妇女权益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在2005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在2011年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的"国际妇女勇气奖",在2019年获得“正确生活方式奖”。郭建梅出生在1960年代的中国,当时她出生在的河南农村男尊女卑风气严重,她的奶奶因畏惧家暴,饿死在卖馒头的途中。郭建梅从小与姥姥一同生活。郭在从业之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