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爱德蒙·贝克勒尔

✍ dations ◷ 2025-02-23 20:51:08 #1820年出生,1891年逝世,法国物理学家

亚历山大·埃德蒙·贝克勒(Alexandre-Edmond Becquerel,1820年3月24日-1891年5月11日)或者更常见的缩写埃德蒙·贝克勒(Edmond Becquerel),是一名法国物理学家。他研究太阳光谱、磁学、电学与光学。1839年他首先发现光生伏打效应,该效应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理之一。他也知名于萤光和磷光方面研究的贡献。埃德蒙·贝克勒为科学家安东·西萨·贝克勒(英语:Antoine César Becquerel)之子,为发现天然放射性的亨利·贝克勒之父。

贝克勒生于巴黎,从小随父在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做学徒兼助手。1849年曾被指派为凡尔赛镇短命的农业研究所任教授一职,1953年获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英语:Conservatoire des Arts et Métiers)讲座教授之席。他的研究领域与其父高度重叠。

1839年,贝克勒19岁,他在父亲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制造出世上第一个光伏电池。该实验内容为,将氯化银置于酸性溶液中照光,并接铂电极产生电压与电流。也因此,光伏效应又被称为"贝克勒效应"(Becquerel effect)。

贝克勒是摄影术早期的实验者。1840年,他发现卤化银对红光及黄光不灵敏,对蓝光、紫光、紫外光灵敏,此发现使银版跟一些摄影用材料改变冲洗方式,可用强烈的红光黄光照射做光浴冲洗,而免除原本必须用化学处理的方式。 不过实务上这项技术很少被使用。1848年,贝克勒以类似李普曼干涉法的方法制得太阳光谱的彩色相片及相机照片,但这项技术所需的曝光时间极久,影相也难以稳定,仅能在漆黑暗室里维持。

贝克勒对光特别关注,曾研究太阳辐射与电致发光的光谱学特征及其光化学效应、磷光现象,尤其是硫化物及铀化合物的磷光现象。经过这些调查后,贝克勒设计出磷光镜。磷光镜可以精准测量磷光材料照光激发后在黑暗中能维持的发光时间。

贝克勒还调查了物质的顺磁性与反磁性性质。他也对电化学分解的现象深感兴趣,累积了许多了对法拉第电解定律有利的证据,并对法拉第电解定律提出修正以解释一些明显的例外。

在1867年与1868年,贝克勒出版《光,其成因与效应》()两册专书,这些专书后来成为标准教材。他的众多论文与评论出现在法国各科学期刊,主要集中在法国科学院广传的官方纪录(),从1839年至他过世的1891年皆可见其文。

贝克勒于1886年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欧洲光伏太阳能会议与奖学金(European 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EU PVSEC)设有同名之贝克勒奖,每年颁给对对光伏太阳能发电相关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有贡献的人士。

相关

  • 棕树蛇Coluber irregularis Merrem, 1802Boiga irregularis Fitzinger, 1826Dipsas irregularis Boie, 1827Triglyphodon irregularis Duméril & Bibron, 1854Dipsadomorphus irr
  • 纤毛亚门纤毛虫是纤毛虫门(学名:Ciliophora)生物的通称,是一类较复杂的原生动物,主要特点是以纤毛作为运动器,细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营养)、小核(生殖)、摄食胞器等,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
  • 英属哥伦比亚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法语:Université de la Colombie-Britannique,简称UBC),简称卑诗大学或卑大,是一所位于加拿大卑斯省的公立大学,也是U15大
  • 郑州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为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隶属武汉联勤保障基地。1977年11月,以武汉军区后勤部临汝基地兵站(中国人民解放军34550部队)为基
  • B-57轰炸机马丁B-57堪培拉轰炸机是美国制的双喷射发动机战术轰炸机及高空侦查机,于1953年进入美国空军服役。B-57为英国电气公司制堪培拉式轰炸机(英语:English Electric Canberra)授权在
  • 哈萨克裔俄罗斯人哈萨克裔俄罗斯人是俄罗斯籍的哈萨克族人,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他们多数生活在俄哈边界。2002年人口131000人,分布于阿斯特拉罕、伏尔加格勒、萨马拉、奥伦堡、车里雅宾斯克、
  • 七岔犄角的公鹿《七岔犄角的公鹿》是乌热尔图198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1982年发表于《民族文学》第5期。作品描写鄂温克族少年在一次出猎中打伤了一只七岔犄角的公鹿。这只受伤的公鹿在被追猎
  • 北欧假说北欧假说(英语:North_European_hypothesis)是一个语言学、考古学理论,试图解释印欧语系从斯堪的那维亚南部或北德平原的原始故乡(Urheimat(英语:Urheimat))开始在欧亚大陆的传播。 由
  • 1980年代日本成人游戏列表本表列出于1980年代发售的日本成人游戏。
  • 1,7-辛二烯1,7-辛二烯(C8H14)是一种烯烃,轻度易燃。研究人员可使用1,7-辛二烯辅助乙烯发生交叉炔烃复分解(英语:Enyne metathesis)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又或通过热解顺式萘烷获得。沉积在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