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

✍ dations ◷ 2024-09-20 06:39:15 #噻吩
噻吩(英语:thiophene),系统名1-硫杂-2,4-环戊二烯,CAS号110-02-1。从结构式上看,噻吩是一种杂环化合物,也是一种硫醚。分子式C4H4S,分子量84.14。熔点-38℃,沸点84℃,密度1.051g/cm3。在常温下,噻吩是一种无色、有恶臭、能催泪的液体。工业上,用于乙基醇类的变性。噻吩最初是作为苯的杂质而发现的。靛红与硫酸、粗苯混合形成一种蓝色染料,早期认为这是苯的反应,直到德国化学家维克托·梅耶分离出噻吩,才发现了这种杂环化合物的存在。噻吩天然存在于石油、煤焦油和页岩油中,在石油中含量可高达数个百分点,所以石油精炼中必须脱硫,以减少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排放。由于噻吩沸点与苯接近,煤焦油分馏得到的粗苯中含约0.5%的噻吩且不能通过分馏除去。噻吩与苯相似,具有芳香性。其硫原子2对孤电子中的一对与2个双键共轭,形成离域Π键,噻吩的芳香性仅略弱于苯,比呋喃和吡咯稳定,这是C-S键键长较长,缓解了环张力的缘故。其比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取代在2位上。噻吩2位上的氢也很容易被金属取代 ,生成汞和钠等的衍生物。噻吩环系对氧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例如,烷基取代的噻吩氧化后可以形成噻吩羧酸。用金属钠在液氨和甲醇溶液内还原噻吩,可得二氢噻吩,以及某些开环化合物。用催化氢化法还原噻吩,可得四氢噻吩。在兰尼镍催化下氢化,噻吩能最终脱硫生成丁烷。噻吩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和靛红作用显蓝色。工业上噻吩用丁烷与硫作用制取。或由二硫化碳和丁醇在500-550℃,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得到。实验室中用1,4-二羰基化合物与三硫化二磷反应制取。乙酰基丁酮与三硫化二磷反应,能生成2,5-二甲基噻吩。噻吩在许多场合可代替苯,用作制取染料和塑料的原料,但由于性质较为活泼,一般不如由苯制造出来的产品性质优良。噻吩也可用作溶剂。

相关

  • 医病关系医患关系、医病关系(英文: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在现代医学伦理的概念中,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赖合作之基础。大多数医生从实习开始,甚至是进入
  •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甲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4808字。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乙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体
  • 幺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五十二个(三划的则为第二十三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幺部归于三划部首。幺部通常是从左方及中间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冫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十五个(两划的则为第九个)。俗称“两点水”,篆文像冰的花纹。冫部归于二划部首。冫部通常是从左方为部,且无其他部首可
  • 飞轮储能飞轮能量储存(英语:Flywheel energy storage,缩写:FES)系统是一种能量储存方式,它通过加速转子(飞轮)至极高速度的方式,用以将能量以旋转动能的形式储存于系统中。当释放能量时,根据能
  • 倪嘉缵倪嘉缵(1932年5月10日-)是一位中国无机化学家。1932年生于浙江嘉兴。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无机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
  • 微动脉小动脉(英语:Arteriole,又称为微动脉)是大动脉微小的分支,一端接大动脉,另一端接微血管。功能是推进血液,使其到达微血管,进行养分吸收,再透过细静脉、大静脉运回心脏,完成血液体循环
  • 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梵文、巴利文:निदान 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
  • 海因里希·施利曼海因里希·施里曼(德语:Heinrich Schliemann,1822年1月6日-1890年12月26日),德国商人和考古业余爱好者。出于一个童年的梦想,他毅然放弃了商业生涯,投身于考古事业,使得荷马史诗中长
  • 旗后炮台坐标:22°36′47″N 120°15′52″E / 22.6131943177226°N 120.264364135353°E / 22.6131943177226; 120.264364135353旗后炮台位于高雄市旗津区之旗后山上,民国七十四年(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