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

✍ dations ◷ 2025-09-16 21:54:56 #噻吩
噻吩(英语:thiophene),系统名1-硫杂-2,4-环戊二烯,CAS号110-02-1。从结构式上看,噻吩是一种杂环化合物,也是一种硫醚。分子式C4H4S,分子量84.14。熔点-38℃,沸点84℃,密度1.051g/cm3。在常温下,噻吩是一种无色、有恶臭、能催泪的液体。工业上,用于乙基醇类的变性。噻吩最初是作为苯的杂质而发现的。靛红与硫酸、粗苯混合形成一种蓝色染料,早期认为这是苯的反应,直到德国化学家维克托·梅耶分离出噻吩,才发现了这种杂环化合物的存在。噻吩天然存在于石油、煤焦油和页岩油中,在石油中含量可高达数个百分点,所以石油精炼中必须脱硫,以减少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排放。由于噻吩沸点与苯接近,煤焦油分馏得到的粗苯中含约0.5%的噻吩且不能通过分馏除去。噻吩与苯相似,具有芳香性。其硫原子2对孤电子中的一对与2个双键共轭,形成离域Π键,噻吩的芳香性仅略弱于苯,比呋喃和吡咯稳定,这是C-S键键长较长,缓解了环张力的缘故。其比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取代在2位上。噻吩2位上的氢也很容易被金属取代 ,生成汞和钠等的衍生物。噻吩环系对氧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例如,烷基取代的噻吩氧化后可以形成噻吩羧酸。用金属钠在液氨和甲醇溶液内还原噻吩,可得二氢噻吩,以及某些开环化合物。用催化氢化法还原噻吩,可得四氢噻吩。在兰尼镍催化下氢化,噻吩能最终脱硫生成丁烷。噻吩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和靛红作用显蓝色。工业上噻吩用丁烷与硫作用制取。或由二硫化碳和丁醇在500-550℃,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得到。实验室中用1,4-二羰基化合物与三硫化二磷反应制取。乙酰基丁酮与三硫化二磷反应,能生成2,5-二甲基噻吩。噻吩在许多场合可代替苯,用作制取染料和塑料的原料,但由于性质较为活泼,一般不如由苯制造出来的产品性质优良。噻吩也可用作溶剂。

相关

  • 表征遗传表观遗传学(英语:epigenetics)又译为表征遗传学、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英语: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也称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用来治疗抑郁症
  • 超音段成分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超音段成分)是言语分析中除音素之外的的语音现象。言语中有大量特征倾向构成超越单一音段的模式,并且不受音段目标限制独立变化,其中主要有音高、响
  • 一部分个别教会(英语:Particular Church;拉丁语:ecclesia particularis)或称地区教会,是天主教会的一种分类。根据天主教会圣统制和法典,在唯一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即教宗及世界主教团)之下
  • 特罗伊特伦县特鲁特伦县(Treutlen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524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854人。县治索珀顿 (Soperton)。成立于1917年8月21日
  • 浓核病毒亚科见内文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inae)(浓稠(密集)病毒亚科)是小DNA病毒科(Parvoviridae,又译作细小病毒科)的一个亚科。现时本亚科之下有五个属,合共15个物种,分别如下:以下两个属为新
  • 方守贤方守贤(1932年10月28日-2020年1月19日),安徽太平人,生于上海,中国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
  • 高华健高华健(1963年12月7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固体力学家,美国布朗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
  • 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英语:Neo expressionism)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在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地流行的具象绘画风格总称。它的最大特征,是以粗糙纹路传达强烈情感的具象表现,扭曲的形
  • 十氢化萘十氢化萘,又名十氢萘或萘烷,分子式为C10H18,由两个环己烷并合形成,是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液体。它用作工业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树脂。十氢化萘可看作萘完全氢化的产物,并且也可通过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