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子质量
✍ dations ◷ 2025-11-29 01:17:15 #原子质量
原子量(atomic mass),也称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符号ma或Ar,是指单一原子的质量,其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符号u或Da,以往曾用amu) ,定义为一个碳12原子静止质量的
1
12
{displaystyle {frac {1}{12}}}
。原子质量以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为主,元素的原子量几近等于其质量数。若将原子量除以原子质量单位,会得到一个无量纲量,这个无量纲量称为“相对同位素质量”(relative isotopic mass)。因此碳12的原子量是12u或是12 Da,而一个碳12原子的相对同位素质量就是12。原子量是于19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当时重量(weight)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虽然实际指的是原子的质量,但提出的是“atomic weight”这一名词,含义为“原子的重量”,中文翻译为“原子量”。20世纪初,物理学家采用质谱技术测量原子量,后来物理学上改用比较严谨的“atomic mass”的名称,但是“atomic weight”的用法仍然广泛使用。中文译名“原子量”不包含“质量”和“重量”之名,因此继续沿用至今。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原子量的基准。1826年,永斯·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
1
100
{displaystyle {frac {1}{100}}}
为基准;1860年,J.-S.斯塔(英语:Jean Stas)建议用氧原子量的
1
16
{displaystyle {frac {1}{16}}}
为基准,沿用了很长时间。1929年,W.F.吉奥克和H.L.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
O
16
{displaystyle {ce {^16O}}}
、
O
17
{displaystyle {ce {^17O}}}
、
O
18
{displaystyle {ce {^18O}}}
三种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后来物理学界改用
O
16
{displaystyle {ce {^16O}}}
的
1
16
{displaystyle {frac {1}{16}}}
作为原子量基准,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物理原子量 = 1.000275 × 化学原子量。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1959年,在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纯粹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简称IUPAC)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
C
12
=
{displaystyle {ce {^12C=}}}
12.0000作为原子量基准,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基准。1979年,由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提出原子量的定义。
相关
- 打喷嚏喷嚏,又称喷嚏反射,是一种人和动物的生理反射行为。反射的感受器在鼻黏膜,由三叉神经传导到脑部。打喷嚏前,鼻子变得发酸、发痒。过程一般为急促吸气,张嘴,然后高速(可达每小时50公
- 现象学现象学(英语:phenomenology,源自希腊语phainómenon,意为“显现的东西”;以及lógos,意为“研究”),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正式创立。胡塞尔深受弗朗兹·布
- 亚人亚人,是由英文“Demi-human”翻译而来,指外型和人类相似,或具有和其相似文明的非人物种,有时可能指未来或过去的人种。其中有许多亦被描写成超越人类力量跟智慧的存在。亚人的描
- 乳状体乳状体(Mammillary body)是下丘脑中被灰色物质覆盖着的一对白色乳突,跟其他大脑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它们由两组核组成,即内侧乳核和外侧乳核。神经解剖学通常将乳状体归入下丘脑
- 五边石墨烯五边石墨烯是一种假设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分子结构以五边形组成,形似开罗五边形镶嵌。这种形态建基于分析和模拟,在2014年被提出。进一步的计算显示纯粹以此形态存在的碳是不
- 保罗·安德鲁保罗·安德鲁(法语:Paul Andreu,1938年7月10日-2018年10月12日),著名法国建筑师。因其在全球规划设计了众多机场而闻名,特别是位于马尼拉、阿布扎比、雅加达、开罗、文莱和巴黎等地
- 霍尔杰弗里·康纳·霍尔(英语:Jeffrey Connor Hall,1945年5月3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美国遗传学家。于1971年获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于1974年成为布兰戴斯大学教员。于2
- UsenetUsenet是一种分布式的互联网交流系统,源自通用用途的UUCP网络。1979年杜克大学的研究生汤姆·特拉斯科特(英语:Tom Truscott)与吉姆·埃利斯(英语:Jim Ellis)设计出来Usenet,并于198
- 孙吴吴(222年-280年5月1日,史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由孙策奠基、孙权建立的政权。孙权以古为春秋战国吴国的据地,故定国号为“吴”;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以皇室姓孙,又名“东
- 科恩沃尔特·科恩(英语:Walter Kohn,1923年3月9日-2016年4月19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98年与约翰·波普共同得到诺贝尔化学奖。科恩在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1901年: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