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体

✍ dations ◷ 2025-05-19 08:58:09 #语法体

完成体(perfect aspect)是唤起听者对一个行动所产生的结果而非行动自身的注意的一种语法体,也可以当作一种时态。这必须区分于完整体(perfective aspect),它把一个动作视为没有内部的结构的一个整体。“完成”和“整并”非不相容的概念,完成体可以提及要么完整性的(perfective)或要么非完整的(imperfective)行动所结果的状态。

完成体在英语中通过变位“to have”动词并接着添加主动动词的过去分词来形成: 动词“to have”的变位确定整体构造的时态,所以有了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和将来完成时。英语还分开编码出是一种未完成体的进行体。

换句话说,英语在时态之外区分四种不同的体:

动词“to have”的时态指示“结果”而非“行动”的时间。例如,在上述句子“I have written a novel”中,小说明显是现在完成的: 动词“to have”的现在时指示“结果”,即作为有完成了小说的作家的状态,被认为是在现在时中的,即使写作关系是在过去时中的。

此外,过去进行时(“I was writing a novel”)可能意味着行动被中断了: 这种暗含也延伸到过去完成进行时(“I had been writing a novel”)。

被动语气一般可以同完成体相组合,但是英语使用者趋向不赞成被动完成进行时,当它们形成“been being”构造的时候会皱起眉头,如“the novel has been being written for ages now”,它是“I have been writing the novel for ages now”的被动形式。

在直陈语气之外,完成体只有有限的真正存在。因为英语情态动词很大程度上是变化不完全动词,并且因为英语虚拟语气自身不形成真正的过去时,动词“to have”经常用来构造过去时态。例如,尽管“I could write a novel”在英语中是允许的,“I could wrote a novel”是“不合语法的”,替代使用形式“I could have written a novel”。这些时态经常类推叫做完成时,但是完成体只在它有对比的未完成体的时候才真正存在,因为它是通过听者放置注意的地方的微妙区别而定义的。

相关

  • 人机交互人机互动(英语: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缩写:HCI,或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缩写:HMI),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也可以是计算
  • 民宿民宿,原本指将自有住宅的空闲房间出租,并且由主人与其家人负责清扫,订房,接待客人等服务。现在泛指私人经营的小型旅馆,通常房间不如商务旅馆多,也不一定有接待柜台与穿着制服的服
  • 肌强直性营养不良1型强直性肌肉失养症(Myotonic dystrophy)也称为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是一种影响肌肉功能的慢性遗传性疾病。其症状包括逐渐恶化的肌肉损失(英语:Muscle atrophy)和虚弱,肌肉经常收缩而且
  • 高雄警察署高雄警察署是高雄市第一个警察总局,该厅舍东处设有看守所,往北则有消防组,建有二楼高的西洋式瞭望台。二次大战末期遭美军炸毁警察署屋顶部分,后由永光行(贸易公司)所购得,在其细心
  • span class=nowrapCdClsub2/sub/span氯化镉是一种无色单斜晶系晶体。分子式为CdCl2,极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难溶于丙酮、乙醚。氯化镉一般可以用氯化氢和镉在450℃反应制成:也可以通过乙酸镉的冰乙酸溶液和乙
  • 虎头海雕Aquila pelagicaPallas 1811虎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pelagicus、Steller's Sea Eagle)是鹰科中的一种大型的猛禽。虎头海雕是现时所知全世界平均最重的鹰,平均每只重约6.8公斤
  • 美国政府出版局警察美国政府出版局(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缩写 GPO),负责编辑、印刷、出版、发行美国政府部门需要出版的资料的官方机构。包括国会报告、国会意见、听证会记
  • 慕尼黑惨案慕尼黑惨案是于1972年9月5日于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期间发生在西德慕尼黑的一次恐怖事件,策划者是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黑色九月,袭击对象是参加奥运会的以色列代表团,结果在营救
  • 汉学汉学(英语:Sinology)或称中国学(英语:Chinese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甚至也包括
  • 人民主权论人民主权论,又称国民主权说,主张国家主权归全体人民所有,政府应由人民产生并服从人民的意志。亦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论基础来源于启蒙运动,伴随18、19世纪民权思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