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物

✍ dations ◷ 2025-09-18 19:45:52 #幸运物

幸运物是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的物品,包括自然物或人造物,如圆果杜英的种子(Rudraksha(英语:Rudraksha))、天珠、叉骨等。这类物品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在汉文化中,可以避免厄运的物品则称为厌胜物,但两者的分界线不明显。例如汉文化中原为僻邪的“厌胜钱”后来多了带来好运的意味,称为“花钱”。

幸运物如何得到幸运的连结,有些源于该物品稀缺性,能得到它确实不容易(运气好),例如幸运草或马蹄铁(铁曾是稀有资源)。另一由来则源自制度化宗教,例如道教及华人民间信仰的护身符、上座部佛教的佛牌、神道教的御守等等。

一些据信有法力或宗教神圣地位的人或动物,其遗体或接触过的物品,也被神为幸运物,例如圣髑、舍利子。传说生物或宗教人物的化身、图案和雕塑也常有类似功能,例如兔子脚(英语:Rabbit's foot)(西方文化相信女巫会化身为兔子)、金蟾、貔貅、日本佛教的达摩玩偶、石狮子等。

还有一些幸运物之所以成为幸运物,是由于其发音、形状或其他特性有正面联想,例如汉文化中鱼(余)、蝙蝠(福)、桔(吉)、糕(高)、乖乖、水饺(元宝形)、日本文化的金色便便、欧洲文化的冬青(棘刺和红色果实联想到耶稣受难)等。

一般而言,体积较小且不具稀缺性的幸运物都是由个人随身佩戴,以期能给人带来幸运,若是食物常是直接吃下(例如幸运饼干)。但也有一些物品传统上放在固定的地方,例如招财猫放在营业场所、谷仓星放在谷仓上、捕梦网放在床边。若是稀有的物品如圣髑、舍利子,多放在寺院教堂等宗教场所供人参拜。

目前并无科学研究显示幸运物能带来超自然功效,部分商业贩售的产品宣称其具有特殊能量、磁场云云,然而幸运物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和安慰剂效应无异,超自然的解读并不符合目前已知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则显示包含幸运物在内的迷信行为可以提高自信心,进而改善运动员的表现。

幸运物就如其他类型的稀缺资源,其需求可能引发滥采,例如印度一些地方认为巨蜥的雄性生殖器可以带来好运,造成过度猎捕。白化症的人在东非一些地区被认为有特殊魔力,造成白化症的人们被谋杀或墓地被盗,供仪式使用。

相关

  • 家庭消费家庭消费(英文:Household Consumption)是以家庭为统计单位的消费数字,为满足家庭成员所需的食衣住行所有相关费用,家庭消费的来源为家庭成员所有收入的可支配所得。影响家庭消费
  • 蒙古图格里克蒙古图格里克(蒙古语: ᠲᠥᠭᠦᠷᠢᠭ᠌,西里尔字母:төгрөг)为蒙古国所通用的货币。目前最低和最高的面额分别是1和20,000图格里克。其中1图格里克=100蒙戈(möngö)。在蒙古
  • 野外绝灭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或缩写为EW)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其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
  • 墨尔本曳步舞墨尔本曳步舞(英语:Melbourne shuffle),又称鬼步舞,是一种拖着脚走的舞步,动作快速有力,音乐强悍有震撼力,舞蹈充满动感活力,极具现场渲染力,有着非凡的飘逸感。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澳
  • 西蒙·斯涅克西门·奈克(Simon O. Sinek,1973年10月9日-)是一位作家,因发现黄金圈法则而出名。 他的TEDx演讲“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是TED大会里影片最多观看数的第7名。 他2009年关于这
  • 曾兆鳌曾兆鳌(1816年-1883年),福建闽县人。清朝政治人物。曾元炳长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授官刑部浙江司主事。历升陕西候补知府、候补道台。长子曾宗彦,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历任
  • 659年
  • 凯塞尔凯塞尔、凯瑟尔,或凯塞尔(Kessel)可以指:
  • 言和言和是上海禾念所有的虚构人物,围绕其一系列运行在歌声合成软件上的歌声库展开。言和是继洛天依之后第二位具有Vocaloid中文歌声库的角色,但是不与其共享Vocaloid China Project世界观,目前作为上海禾念虚拟艺人品牌Vsinger下的虚拟歌手活跃。言和的创作者是中国插画师MQ,配音者是中国籍日本配音员刘婧荦。言和的音乐内容是依靠内容创作者支持,在众多使用其歌声库合成主要人声的歌曲中,最为知名的是中国词曲作家一列姆创作的《普通Disco》。言和有着白色的短发和睫毛,青色的眼睛,身穿深灰蓝色的
  • 中道 (儒家)中道是一种极求完善之学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本理念。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亦由“中道”而名。中指的是对于事物道理的追求以及习得道理之后的存养。孔子曰:“舜其大知也与!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所以为舜乎!”《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求中道,要避免“过于”和“不及”。张其昀论中道,析“中”五义:一中正,二中和,三中庸,四中行,五时中。孔子指出,中是君子所具有的德行,大部分人不能秉持中道。中表现在对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坚持上。因为担心因无知而不能遵循应该遵循的道理,秉持中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