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舰战争

✍ dations ◷ 2025-04-04 06:55:05 #炮舰战争
炮舰战争(Gunboat War)是拿破仑战争期间,一场发生于丹麦-挪威与英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于1807年至1814年间。战争是得名于丹麦在战争中的策略,丹麦雇佣小型炮舰来对抗正规的皇家海军。在斯堪地纳维亚地区,这场战争只是英国战争的后半阶段,英国战争通常被认为是在1801年的哥本哈根海战发生时爆发。丹麦使用的炮舰原由一名瑞典人,Fredrik Henrik af Chapman(英语:Fredrik Henrik af Chapman)所设计。这种炮舰的战略优势,就是可以在王国各处,快速及便宜地建造。而炮舰的战术优势是机动性极强,特别在静止及浅水海域,炮舰亦能轻易瞄准小型目标。然而坏的一面来看,这些舰只防御力不堪一击,基本上被击中一发炮弹即会沉没,而且亦难以用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亦不能有效对抗大型战舰。炮舰有两种样式,并最终生产了超过200艘这类炮舰。第一种样式是,由76名船员操纵、船头船尾各佩备一门18或24磅加农炮的浅水敞舱艇。第二种较为小型,是由24名船员操纵、佩备一门24磅加农炮的驳船。当炮舰策略采用前,英国与丹麦的海上冲突已经早于1801年哥本哈根海战中爆发。当时霍雷肖·纳尔逊率领其属于帕克上将舰队的海军中队,攻击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并重创丹麦舰队。而且在拿破仑战争早期,丹麦-挪威实行武装中立的政策(丹麦-挪威曾加入第二次武装中立联盟),使用其海军力量保护所有进出、位于丹麦-挪威海域的海上贸易。在1807年哥本哈根海战中,英国掳获大部分的丹麦舰队,因此丹麦-挪威政府决定大量制造小型炮舰对抗英国。在炮舰战争发生后首三年,这些炮舰成功从船队中俘虏了不少货船,并且击败英国海军的横帆双桅船,不过炮舰仍未能够足以打败更大型的护卫舰(Frigate)及风帆战列舰(Ship of the line)。英国在整段战争期间一直控制着丹麦水域,并在适合航海的季节时,会护航商船队通过厄勒海峡及大贝尔特海峡。1808年3月22日,最后一艘丹麦的战列舰,在西兰半岛海战中被两艘英国战列舰击沉。在1811年2月27日,配备了包括步兵在内约1,000人的丹麦炮舰群,试图夺回安霍尔特岛(Anholt),结果在安霍尔特岛战役中失败,损失惨重下退回日德兰半岛。英国与丹麦间最后的大型战斗,是在1812年7月6日,英国战舰在Lyngør海战中,在挪威海岸击沉了丹麦护卫舰Najaden(英语:HDMS Najaden (1811))号。1814年1月15日的基尔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丹麦-挪威需割让黑尔戈兰岛予英国,并割让整个挪威予瑞典王国。

相关

  • 心肌梗死的判断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 或者 EKG)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Elect
  • 派生变化派生变化,又译作衍生变化,(英语:Morphological derivation)在语言学中指的是借由改变原词的句法范畴(英语:Syntactic category)和/或增加实质性而非语法性的含意,从而使现有单词产生新
  • 常微分方程在数学分析中,常微分方程(英语: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简称ODE)是未知函数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微分方程。对于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请参见微积分、微分学、积分学等条目。很
  • 2009年澳洲热浪2009年澳大利亚热浪是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州有气温记载150年以来最炎热的热浪袭击,其中墨尔本市气温自2009年1月28日开始至2月3日一直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维多利亚州部
  • 浣熊浣熊属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种动物。源自北美洲,因其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洗濯,故名浣熊。浣熊通常重5.5到9.5公斤,但有记载的最重的可达28公斤。眼睛周围为黑色,尾有5-6个黑色
  • 恩斯特·比尤特勒恩斯特·比尤特勒(德语:Ernest Beutler,1928年9月30日-2008年10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的美国病理学家与血液学家,也是教科书《威廉斯血液学》(Williams Hematology)作者。比尤特勒在1
  • 姆班扎刚果姆班扎刚果(M'banza-Kongo),旧名为圣萨尔瓦多(São Salvador),是安哥拉西北部的城市,也是扎伊尔省的首府,毗邻刚果民主共和国,是刚果王国的古都,海拔高度408米,市内有机场设施,2008年人
  • 黏膜下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英文为submucous plexus、Meissner's plexus、plexus of the submucosa、plexus submucosus等)位于肠道壁黏膜下层(英语:submucosa)。其中的神经来自于肌间神经丛(英
  • 奥古斯特·凯库勒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德语: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1829年9月7日-1896年7月13日),德国有机化学家。从1850年代直到他去世,凯库勒是欧
  • 敦化南路敦化南路是台北市著名的林荫大道,属双向道路,北于八德路口接敦化北路,南抵基隆路,分为二段。敦化南路并不是1932年都市计划中的道路,因此开辟时遇上一些问题。敦化南路共分二段。